吴立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3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很多国家有植树节,但时间有差异,且植树文化大有不同。
日本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植一棵树。此外,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施工单位施工时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在工程结束后,该单位要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
一些国家不仅给树赋予了绿色健康的含义,还把树和婚姻结合起来,于是有了一些看似奇葩的规定。如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法令条文规定,第一次结婚要种树2棵,离婚的要种5棵;第二次结婚必须种树3棵,否则不予登记。
还有一些国家把植树与浪漫结合起来。在德国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树季节,小伙子要送给姑娘一棵精心挑选的白桦树苗,并親手把它栽好,以表达爱慕之情,人们称之为“求爱树”。另外,日本鹿儿岛等一些地区也有新婚夫妇要植树的规定,树旁立碑写明姓名和婚期,植后50年方能砍伐,届时植树夫妇可举行结婚50周年庆祝活动。
此外,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人们认为植树与后代茁壮成长有一定关联,也就有了一种“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盘埋在门外的土地里,并在那里种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在波兰,有一些地方规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树3株,称之为“家庭树”。
虽然各国的植树文化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低碳环保,保护地球母亲,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3月12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节约能源,低碳环保,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