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素从简,炉韵横生
——浅析作品《传炉》的线条之美

2022-03-30 10:36余仲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壶盖紫砂壶紫砂

余仲华

艺术中的美是不受局限的,紫砂艺术也不例外。古代以圆为美,以方为智,将两者严格地划分开来,但是紫砂壶中的绝大多数器型都是从先人遗器中慢慢改良而来,因此紫砂壶也从原来的方圆分明变到如今的方圆结合。传炉壶作为紫砂壶中的经典器型,其有着青铜器的威严,有着紫砂圆器的柔美,同时还兼有紫砂方器的刚劲,融合三种风格于一体,蕴含深远的韵味。

紫砂壶虽是普普通通的茶具,但是每一把壶都拥有着独特的性格。就拿作品《传炉》来说,它仿佛是一位素面朝天的美人,没有任何的装饰,美得简单而纯粹。它的性格是安静的、从容的,心素从简,远离繁华喧嚣。没有装饰的紫砂壶看似简单,却尤其考验紫砂艺人的工艺。壶身的光洁细腻一览无余,每一寸都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之中,引得人们去细细观察它的纹理与肌肤。

纵观此壶的线条,错落有致,跌宕起伏,变换中显示着规律,和谐中凸显着不平凡,有一种自然率真之美。线条虽然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艺术元素,却给人直观的视觉享受。此壶的最高点是壶钮,承接整壶自然清新的雅韵,壶钮是一个极为朴素的四方形,与壶身一脉而成。再往下看,壶盖有一个明显的弧度,呈四方样式,微微隆起,给观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壶身的线条有一个变化的趋势,从收紧到松弛再到收紧,从形态的改变到思维的转变,体现紫砂艺术受哲学观的影响。此壶的方圆变化有着韵律感,方与圆之间有着明显的过渡,给线条赋予了强烈的情感。

从形态上来看,此壶有所改编与创新。相传,此壶取形于佛教中的四方炉鼎,周身有着青铜器的庄严与隆重,但由于紫砂泥天然的古韵,此壶还有着一种少有的优雅与从容。四方的造型难免会有一种憨厚之感,而三弯流的壶嘴挺拔有力,收放自如,仿佛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精神抖擞,恰巧中和了那为数不多的憨厚之感。壶把也是四方造型,粗细适当,微微上扬,如同一只小巧精致的耳朵,承转有力。四方的壶盖与壶口紧密贴合,压盖的设计增添层次感,又不突兀,显示紫砂艺术中的严谨工艺。壶盖的中间微微向上隆起,创作者以许多细小的细节增添整体的空间感。此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底座的四个鼎足,仿佛猪脚一般,撑起了整把壶的重量。四足采用“钉足”的倒梯形,十分有特色。创作者将整体的比例了然于心,把控完美,四足底、流、把、钮的比例协调,使得作品重心稳当,收缩自如。通过对线条的把握与布置,展现张弛有度的态势,营造一种大雅的境界。

会说话的壶不多,而打动人心的壶就更少了。而作品《传炉》恰恰是一把既能说话又能打动人心的紫砂壶。它用精美的外型陈述着自己的创作历程,用内在的韵味打动着人心。灵感刹那而逝,作品的成型却是永恒。试想一下,此壶是创作者脑海中的一朵一闪而过的火花,本是过往云烟,却恰恰被创作者捕捉,不知经过多少个日夜,成为如今这件可以为我们肉眼所见的艺术作品,是何其的幸运!看看这过渡自然的线与面,它们仿佛会说话一般,诉说着创作者的奇思妙想,让我们能够读懂创作者的心思。没有装饰的壶身细腻光滑,体现出创作者的精心修整。部分与整体衔接自然,宛若自然天成,展现着君临天下的气势。

此壶乍一眼看可能不太起眼,但是越看越耐看。尤其是经过茶气的氤氲之后,会出现一种羊脂玉特有的温润之感。人们常说,紫砂壶犹如一坛佳酿,愈陈愈香,说的就是此理。此壶的简单素雅更是传递着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方式。这种感觉仿佛是与黄庭坚同坐一舟,感水寒江静,看满目青山,载明月而归,任世事喧嚣,我自怡然自得。人们常说,五色令人目盲,但五色土却令人心静。用紫砂壶泡上一壶茶,静静地品位与思考,去体悟生活中的哲理与智慧,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是紫砂趣味之一。

紫砂文化一直以来都把握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与生命的力量,经过艺术性的加工,给文化赋予具体的内涵。《传炉》唤醒了青铜时代的历史,将那时的庄严厚重带到人们的眼前,一场跨越时间的邂逅如此的浪漫,仿佛是时代的对话。

结语:作品《传炉》无李白之豪放却也不失刚毅,无李煜之忧郁却也不失柔情,一切点到为止,一切又掷地有声,于一招一式之间给人不一样的惊喜。从小小的《传炉壶》之中,我们也能窥得紫砂艺术的变化多端,令人着迷的特点。紫砂艺术的魅力是复杂而美丽的,其从来不局限于形态之中,往往在文化意蕴中释放。

猜你喜欢
壶盖紫砂壶紫砂
伪造的情书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