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在新一轮的人文城市建设大潮中,老工业城市如何充分发掘城市文化底蕴,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将自身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人文城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沈阳作为老工业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留下了大量工业遗产,其中不乏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遗产。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物应被充分地利用,通过形式的转换呈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承。在保留和利用工业遗留物方面,沈阳已有十年的实践经验。
工业题材城市雕塑作为沈阳公共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全国闻名的铁西区,这些雕塑既是沈阳重工业城市历史发展的证明,也是工业文化遗留的象征物,充分展现了沈阳工人自主创新的工业精神。沈阳在找寻在地性工业遗留物和为其选择特定安置地点方面的实践經验,对于城市的视觉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也为其他城市此类公共艺术的打造和安置提供了思路。
在这些公共艺术作品里,机床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业形象,成为创作主题,明确地传达出沈阳有关机床生产的历史信息。作品《孵化》利用的机床,取自沈阳重型机械厂的旧机床,作品寓意了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区在新的时代中,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走向新生。工业遗留物以艺术品的形式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它们作为载体,以新的形式向所有人展示这座城市的工业历史,这无疑是一种“新生”。
(本文节选自《工业遗留物的“新生”:以沈阳机床改造为例》)
投稿邮箱: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