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璎孜
春天来了,处处充满着生机与希望。在中外画家们的眼中,春天都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穿越到過去,感受画笔下的盎然春意。
《游春图》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展子虔使用大篇幅的青绿色,远处山顶敷以深绿,树叶染以靛蓝,树干则是用浓墨勾勒而成。中景的房子、小桥运用了细笔勾线的方式,笔法细腻。近景的山峰上绿树成荫,线条婉转顿挫。此外,他还用白色表现蒸腾的云雾,淡绿色表现小山坡,各种浓淡不一的青绿之色在不同的染色技法之下显得错落有致。人们行走在青山绿水之中,姿态各异,神态万千。人物服装的颜色皆为浅色,与山河的富丽之色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一幅淡雅又明媚的山中春景图!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早春时节的山间景色最是令人神清气爽。郭熙的《早春图》展现了北方山峰的宏伟气势。画作以近景、中景、远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远取景法,为我们呈现了冰雪消融后薄雾缭绕、万物复苏的初春景象。对近景古木山石、中景巨岩丛树、远景主峰山岗的刻画实中有虚,虚中有实。除了对巍峨群山的描绘,画面中对阁楼、小路、山泉以及路人等的精心刻画,也都是画家注重细节的表现。
国画中的春天清幽淡雅,而油画中的春天则显得色彩浓郁,让我们循着《林荫道》中的这条泥泞小道走进十七世纪的荷兰农村生活。道路两旁,伫立着姿态各异的树木。初春的小草,刚刚显露出一些绿意。画家采取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手法,把透视的焦点延伸至道路尽头。画面上的树木越远越矮,路面上的车辙以及道路两旁的水渠也是越远越窄,而树木的枝叶却渐趋于茂密。画家通过前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两排延伸向远方、看不到尽头的树木。画面各部分彼此映衬,有疏有密,别有一番趣味。
如果一场猝不及防的雨浸润了森林,我们不妨来一场雨中漫步。行走在绵绵细雨中,闻着那清新湿润的空气,嗅着那青苔的芳香,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橡木林中的雨》中的画面十分逼真,画家将树木分列两侧,利用树枝的倾斜摇曳和大片森林交错形成的间隔,营造出幽静之感。远处几个打着雨伞的身影随着我们的视线逐渐向远处延伸,加深了画面的空间层次。这幅画作没有强烈的色彩对比,但这种追求整体观感且简洁朴素的配色方式反倒衬托出雨中森林的静谧之感。
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被画家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倾听、感受这美妙无比的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