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香萍 李晓兰 丁雯 闫艳 尚彩玲 王玉龙 杜晨晖
【摘 要】 目的:对山西省范围内酸枣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为酸枣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查阅文献入手,采用走访调查、实地调查相结合,整理调查数据,综合分析山西省内酸枣种质资源状况,并收集部分种质资源。结果:了解了酸棗分布的生态环境及生长特性,山西省内酸枣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尤其以夏季气温较高的山地丘陵区域分布更为普遍。结论:山西省内酸枣野生资源丰富,应采取合理科学的采收方式,加强酸枣野生抚育,为保持山西酸枣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酸枣资源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酸枣;山西省;种质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2-0049-06
L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Ziziphus Jujube Mill. Var.Spinosa in Shanxi Province
PEI Xiangping1 LI Xiaolan1 DING Den1 YAN Yan2 SHANG Cailing1 WANG Yulong3 DU Chenhui1*
1.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ood Engineer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zhong 030600,China;
2.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3.Shanxi Zhendong Daodi Crude Drugs
Development Co. , Ltd.,Changzhi 047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organize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Ziziphus jujube Mill. var.spinosa in Shanxi Province,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ild jujube germplasm resources. Methods To start from literature review, combining visiting and field survey, organizing survey data, analyzing comprehensively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Ziziphus jujube Mill. var.spinosa in Shanxi Province, and collecting some germplasm resources. Result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Ziziphus jujube Mill. var.spinosa were studied,Its wild resourc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in Shanxi Province, 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nd hilly areas of higher summer temperatures. Conclusion The resources of Ziziphus jujube Mill. var.spinosa are resourceful in Shanxi Province, the ways of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should be adopted ang strengthen wild breeding,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keeping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Ziziphus jujube Mill. var.spinosa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in Shanxi.
Key words:Ziziphus Jujube Mill.var.Spinosa; Shanxi Province; Germplasm Resources;Investigation
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Chow为鼠李科枣属植物,又名棘、棘子、野枣、山枣、葛针等[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记载“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坂及城磊间”。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区,多为灌木,枝条节间较短,托刺发达,除生长枝各节均具托刺外,结果枝托叶也成尖细的托刺。酸枣作为一种水土保持和生态造林的优良树种,其适应性较强,一般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山坡或路旁等,偏喜温暖干燥的环境[2]。其种子作为药材酸枣仁使用,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还具有抗抑郁[3]、抗高血压[4]的作用;其叶目前多加工为酸枣叶茶,具有安神、促眠、抗氧化等功效,其果肉味酸甜,具有健脾降脂的作用[5]。山西省自古以来就是酸枣仁的主产区之一,《名医别录》中记载“酸枣生河东川泽”,古之河东即指今山西、河北等地[6-7]。山西为黄土覆盖的高原地区,山地占40%,丘陵占40.3%;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气候。山西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均非常适合酸枣的生长,在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酸枣在山西省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优势,尤其是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区。酸枣野外植株图如图1。
山西酸枣资源丰富,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没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分析其原因,除了酸枣本身的内在原因,在其长期野生自由生长的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及酸枣病的发生,导致每年酸枣挂果率很不稳定;其产量有时会有大年和小年之论。还有一些外在的原因,在长治地区调查中发现,近几年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酸枣分布区域逐年萎缩,资源有所减少,致使酸枣仁药材产量受到一定影响。其次酸枣主产于山区,当地百姓为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和树种,有的地区把酸枣树连根砍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酸枣资源的紧缺。三是由于近年来酸枣采收过程中抢青现象的出现及当地百姓不合理的采收方式[8],直接影响了药材酸枣仁的质量及酸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山区采收人员或收购者没有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意识,经济利益的驱使致使当地百姓每年一到酸枣采收季节,多是用镰刀或斧子把枝条砍下来,导致次年酸枣产量大幅度降低。四是临床用药需求的增长,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失眠人群呈现年轻化且逐年增加的趋势,酸枣仁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其作为临床中治疗失眠首选的常用中药之一,临床用量不断增大。五是市场其他加工业需求量的增加,随着近年来农业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将酸枣果肉加工为饮品、酸枣糕、酸枣面、酸枣叶茶等不同商品,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多的酸枣资源来源。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人们对酸枣的食用及药用需求的增长与酸枣资源不断减少的矛盾日渐凸显。
为全面了解山西酸枣资源分布,客观评价和分析山西酸枣野生资源状况,为酸枣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课题对山西省32个县域内酸枣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及评价研究。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实地调查 课题组于2018~2020年间,结合我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通过走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深入山西省11个地市部分县域(32个县)的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了解了酸枣的生长特性、采收及分布情况,同时采集了部分果实及种子,种质资源经采收之后低温保存。
1.2 走访当地农户及通讯联系 山西省分布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同一地区兼有多种地形,为更多了解山西酸枣分布情况,结合资源普查与临近县域电话通讯了解实际情况。
调查中发现酸枣多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干旱山区、丘陵地带,且多以阳坡为主,课题组主要调查的县域情况见表1。
2 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对山西省不同地区酸枣资源的调查,分析其分布状况,并对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纬度、海拔及气候条件进行了实地了解。从以上调查县域可看出,山西海拔分布介于480~2830 m,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年均气温最低6.2 ℃(应县、浑源),最高14 ℃(闻喜县);南北地区气温差异较大,尤其是在夏季。实地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2.1 地形对于酸枣分布的影响 通过对以上对11个地市,32个县的调查,酸枣适宜生长于年均气温相对较高(8 ℃以上),夏季炎热且昼夜温差小,气候干旱的丘陵、山地区域的阳坡地带,对土壤要求相对较低,高海拔(高于1700 m)及积水的低洼地带分布相对较少。山地丘陵地带约占85.0%,高原地带约占10.0%,平原、盆地分布极少,且几乎看不到挂果率,不同地形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2.2 坡向分布的差异性 在对11个地市,32个县的走访及实地调查中发现,在酸枣分布的丘陵、山地区域,阳坡分布居群较多,挂果率也相对较高,植株生长旺盛茂密,且呈现局部聚集的分布优势,一般在山崖边成片集中分布,可能与酸枣自花授粉的习性有相关,在临汾、晋中、运城调查时更为典型;阴坡则呈现零星散布的特点,且阴坡植株的挂果率也相对较低。不同坡向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2.3 山西南北不同地区分布的差异性 通过对山西不同地区酸枣资源调查发现, 酸枣于1700 m以下的区域分布相对较多,除了海拔高度的影响,分布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尤其是夏季平均气温也是影响酸枣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酸枣在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地区分布较少,果实产量较低,而在山西中南部地區如临汾、运城、晋中、晋城、长治分布较多。分析原因可能为酸枣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其虽适应性强,但是对于年均气温相对较低,尤其是夏季气温较低的区域,昼夜温差较大的区域,其分布量相对较少。山西中南部地区年均气温较高,如运城年均气温13.3 ℃、临汾年均气温11 ℃,夏季炎热且昼夜温差较小;北部地区的大同及朔州年均气温相对较低(朔州5.4 ℃,大同6.4 ℃),夏季凉爽,七月平均气温相对山西中南部地区温度较低(朔州20.8 ℃,大同20.4 ℃,南部的运城七月均温27.4 ℃;临汾26.1 ℃),对于酸枣春天的萌发不利,夏季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低,对于酸枣夏季挂果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酸枣挂果率低,长此以往,其分布量相对较少,现将所调查的酸枣分布相对较多的区域县介绍如下。
2.4 同一地区的局部区域分布的差异性 在对不同地区的实地调查中,酸枣资源分布状况除了与坡向、海拔及当地年平均气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一地区,整体分布与局部分布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临汾地区,酸枣资源整体分布很多,但在局部县域内又有不同。在临汾永和县、吉县酸枣分布比较普遍,吉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季干旱多风,年平均气温较高,夏季炎热,适宜酸枣生长,在吉县的黄河滩一带分布较多,而位于其相邻的蒲县分布较少,经实地调查与当地百姓的走访得知,蒲县位于高山峡谷之内,东、北、南三面环山,其地形有“南北凭百里之隘,东西辟一线之天”的特点,平均海拔1300米,从临汾进入蒲县要翻越吕梁山脉,县城周围陡峰绝壁,海拔高度垂直分布明显,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年降水量586 mm,属于半湿润气候,会影响酸枣的萌发、挂果等,不适宜酸枣生长,酸枣分布较少。而类似情况的区域还有山西省晋中和顺县,晋中地区酸枣分布相对较多,而和顺县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夏季早晚温差较大,阴雨较多,年降水593 mm,酸枣分布相对较少。
同样在山西省晋中太谷县,太谷县海拔767~1914 m,平川与丘陵区平均气温7~10 ℃,县域内平川区、前山区及丘陵区海拔900~1200 m,夏季炎热,前山区及丘陵地带酸枣资源极为丰富;而太谷县南山局部区域海拔较高,多为1700米以上的山峰,南山区域平均气温5~7 ℃,气温较低,属于温凉半湿润山地气候,夏季凉爽,早晚温差较大,同一地区的局部区域酸枣分布相对比较少。
通过以上实地调查发现,地形地貌、坡向、海拔、年平均气温等因素对酸枣生长影响较大,酸枣适宜生长于干旱,夏季炎热且温差小,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少,海拔垂直分布不明显,海拔1000m以上的半干旱气候区域生长。
此外,在实地调查中还发现酸枣生长及采收中的其他现象,如果型变异、当地百姓的实际采收方式和采收理念。
2.5 同一植株果实的不同生长期及不同果型的变异 由于酸枣资源主要为野生资源,调查中发现,同一植株的果实呈现不同的生长期,同一植株,有的枝条已经挂果,有的枝条上面还在开花,致使到了8月下旬,同一植株上有的果实颜色已经泛白,处于近成熟阶段,而有的果实为嫩绿色,还处于生长初期,因此酸枣的采收期应以不同地区不同植株实际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其次由于酸枣长期处于野生生长环境中,调查中发现,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的酸枣果实均出现了不同的果型变异,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梨形等不同果型,这种表型性状的变异是否影响了内在基因的突变,值得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利用呈现的不同果型,可根据药用、食用功能的不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研究 。
2.6 产区抢青现象和百姓不合理的采收方式 在2018~2020连续三年的实地调查中,一般在8月20日至9月10日间,由于生长期的差异性,部分酸枣开始成熟,部分还未成熟,当地百姓就已经跃跃欲试,提前到了收获的季节,因而出现大量酸枣抢青现象,当地百姓便开始争先恐后地采收酸枣。课题组也在每年的8~10月份对酸枣果实进行了实地采收,8月份去采收,酸枣植株上果实还相对较多,当地百姓在8月下旬才开始采收,到了9月中旬再去采收,酸枣果实已经很少了,有时只能漫山遍野去寻找还未采收的果实,10月份以后树上根本没有果实。
不合理的采收方式更是影响酸枣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实地调查中发现,在山西临汾的某些地区,由于酸枣植株被满小刺,不易直接采收,如果酸枣树分布于山崖道路旁,当地百姓一般铺一个大的塑料布或单布,人在山崖边用木棒或其他工具捶打,将酸枣枝折断是常见现象;更有甚者,对于不易采集的酸枣树,当地百姓直接用镰刀将挂有果实的枝条砍断,再进行捶打,这种近乎掠夺式的采收方法严重影响了来年酸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7 收购价格的变化 收购价格影响到药材价格的变化及药材质量,在连续3年的调查中发现,新鲜酸枣的收购价从4元/斤到15元/斤,2019~2020年尤为突出,由于产地收购价格的逐年攀升导致酸枣仁药材价格的上涨,为了较快地获取利益,抢青现象更为普遍,最终可能影响到临床用药的有效性。
3 讨论
3.1 合理引导,培养产区百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对山西地区酸枣资源的调查发现,酸枣野生资源丰富,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和聚集性,如果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采收,基本可满足市场药用及食用的需求。为保护酸枣资源,建议对酸枣主要产区如临汾、运城、长治、晋城等主产区进行全面合理引导,是当地百姓了解野生资源的有限性,甚至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为保障酸枣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建议定期开展科学采收的系列讲座,培养当地百姓树立酸枣野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持酸枣资源的均衡发展。
3.2 酸枣资源保护的多方面合理措施 为保护酸枣资源,针对目前山西酸枣资源状况,建议采取多方面的保护措施:①加大就地保护力度。由于酸枣主要为野生资源,为使酸枣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应在酸枣产地开展种质资源选种工作,保护生产地的种质资源,使酸枣资源维持于动态平衡中,保障酸枣的产量及质量。②建立野生抚育基地。在酸枣分布较集中的山西省中南部地区,积极建议野生抚育基地,将初步筛选的表型优良的品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扩大野生抚育面积,实行规模化、相对集中化管理,为酸枣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资源保障,目前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公司在山西省左权县建立了酸枣野生基地。③建立种质资源库和选育优质品种。为保障酸枣优质资源得以长期稳定发展,为基础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进一步筛选和发掘出优质种质;定期收集各种优质酸枣种子,并进行科学管理与贮藏,对于筛选优良品种、培育高产、优质、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④增加科学质控监管模式。建议在酸枣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鼓励产地开展酸枣初加工,积极采用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加工技术,提高酸枣药材质量,同时对酸枣果肉、果壳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目前比较盛行的二维码或条形码等溯源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在有效提高酸枣产量的同时且可以有效控制酸枣仁药材的质量,为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且全溯源,提供积极的科学监管模式。⑤加大酸枣产地的政策扶持。为保持酸枣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动态平衡,支持我省酸枣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解决中药产业发展中的药源瓶颈,建议有关部门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在药材源头加大资金投入,侧重扶持和发展酸枣产业,积极引进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药材加工及销售企业,扶持与酸枣相关的产业与项目,提高我省酸枣产业化发展水平。
综合以上调查分析结果,山西省酸枣资源分布呈现一定的地域聚集性,主要以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区为主,同一地区中又呈现局部区域分布的差异性;酸枣多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地带的山坡,且阳坡多于阴坡,调查中发现同一株酸枣树上可同时见到果实的不同生长期,有的已经结果有的尚在陆续开花,及不同果型的变异等现象,为保障酸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调查中的存在的抢青现象及不合理采收方式等问题,建议科研工作者联合酸枣生产企业开展酸枣的野生抚育,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有效提高酸枣资源的分布量和药材生产量,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优质的药材。
参考文献
[1]
孙亚强.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D].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16.
[2]王振生,位劼,宫琦,等.辽西地区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J].北方果树,2011(2):13-13.
[3]OH J M,JI M G,LEE M J,et al.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 of Ziziphus jujuba Mill seeds in mice[J]. Applied Sciences, 2020, 10(20) : 7374.
[4]MOHEBBATI R,Y, SHAFEI M N. Effect of aqueous and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of Ziziphus jujuba Mill extract on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in hypertensive rats[J]. 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 MJMS, 2020, 27(3) : 43-52.
[5]葉嘉,张浩,杨明建,等.酸枣叶总黄酮对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0):125-128.
[6]陶弘景.名医别录(辑校本)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7]陈衍.宝庆本草折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8]周赛男,郭宝林.“抢青”采摘对酸枣仁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6):894-898.
(收稿日期:2021-05-29 编辑: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