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一民
从诗人交往挖掘精彩的故事
古代诗人游历西湖,多有结伴而行,免不了相送相别,他们往往会为游历和分别写诗作词。通过解读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種种故事。
李白为朋友裴大泽去庐州任职送行,作了一首《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既反映了两人间深厚的友谊,又体现出裴大泽是一位清廉的官员。从李白的《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可知,李白曾经游历越中,他对越中山水的细致描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中,李白赞这位友人有谢灵运的诗才,能得到李白如此高的评价,这位友人一定是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在杭州为刺史时,得知元稹要出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两位好友即将在杭州见面并且隔江为官,他当即写了《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一诗寄给元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读元稹的《酬乐天喜邻郡》可知,元稹对此也非常兴奋。两人在杭州相见分外高兴,但元稹不能在杭州过多停留,便渡江而去到了钱塘江南岸的西陵(西兴)渡。天色已晚,元稹眺望江北岸,写了《别后西陵晚眺》一诗寄给白居易,白居易当即写了《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回信,反映出两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情感。
林和靖在西兴送别灵皎时,写了一首《送皎师归越》,显示出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谊。之后,林和靖生病时隐居孤山,听说灵皎来游天竺山,因不能陪同而感到遗憾,写了《闻越僧灵皎游天竺山因而有寄》寄给灵皎,显示出两人交情非同一般。
皇甫冉和灵一上人在西陵渡口分别后,因思念灵一上人,皇甫冉写了《西陵寄灵一上人》。灵一上人随后写了一首唱和诗《酬皇甫冉西陵见寄》,回赠给皇甫冉。读一来一回两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二人的交往。
从事件探源挖掘精彩的故事
古代诗人在杭州,会做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些甚至会是“荒唐”的事情,他们往往会写诗作词记录这些事情。解读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多维度”的他们。
元稹与白居易隔江斗诗。元稹上任越州不久给白居易寄去一首诗《以州宅夸于乐天》,讲述自己虽然被贬官,却能够生活在像蓬莱仙阁一样美丽的地方。白居易收到元稹的诗后,当即回了一首诗《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这首诗大意为,你被贬到西北看多了大漠风沙,到了越州以为进了人间天堂,其实你早已暗自比较江南的城市,知道都比不上杭州。不服气的元稹又写来一首诗《重夸州宅》,越州美丽风光难以描述,钱塘江对岸的杭州虽然“满山楼阁上灯初”,但是钱江潮像罗刹,恐怕也不好对付吧?白居易又写诗作答《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两位好友之间的“斗诗”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率性。
苏轼与陈襄吉祥寺赏牡丹。苏轼(时任杭州通判)与知州陈襄相约一起到吉祥寺观赏牡丹,陈襄爽约了,闷闷不乐的苏轼写了一首《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让衙役送去给陈襄,表达了不快。这首诗大意为,今年牡丹花开得特别好,含情脉脉地等待您来观赏,您答应来赏花而未来,失信于牡丹,它会怨恨于你,恐怕明年花不会再开了。第二天,陈襄来到吉祥寺观赏牡丹花,并即席赋诗《春晚赏牡丹奉呈席上诸君》。苏轼很高兴,当即和了一首诗《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苏轼奉命行部(巡查)富阳、新城。史料没有记述苏轼在富阳、新城巡查的情形,不过他此行写了三首诗纪事。第一首诗《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大意为,杭州节度推官李佖比苏轼早出杭州城三日,在风水洞等候苏轼,显得对苏轼很恭敬,苏轼写了此诗作谢。全诗写景写行,读来轻快,显出苏轼的心情很好。之后,苏轼又写了《新城道中二首》,在去往新城途中,眼前明媚秀丽的春光和农家的春耕景象,使苏轼心情舒畅。
从景物遗存挖掘精彩的故事
景物和遗存,既是大自然对杭州的馈赠,同时又是杭州历史文化的积淀,有的虽然已经消失,但通过解读诗人们留下的诗篇,我们还是可以领略到往日的风采。
南宋杭州人怎样过年?一是看戏,姜夔有四首《灯词》诗纪事,虽然夜已深,但是这些从聚会上归来的舞者仍不尽兴,在街心灯影里尽情飘过。二是看灯,正月十五闹花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里有生动的描述。三是看人,《生查子·元夕》描写的是近千年前的杭州,一对男女约会于元夜的故事。
孤山寺迹何处寻?现在孤山已经没有了寺院,但是古诗词记录了孤山曾经有过规模不小的寺院。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对孤山寺有细致描述:楼台高耸在陡峭的小山上,一条小径通到湖心中央;不下雨山色也经常湿润,没有云水面也是一片暗蓝;远看断桥上的苔藓斑驳成文,近观幽静的院落里积满了落花;回想着西窗望月时的情景,山北的林中传来悠扬的钟声。许浑有《夜归孤山寺却寄卢郎中》,描述了作者夜归孤山寺的情景,“夜归”二字表示作者寄宿孤山寺已非一日。可见在唐代,孤山寺僧人就与文人学士多有交往。北宋林和靖有《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也记录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间里凭栏远望遐想。
一代抗金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内被杀害,明代文徵明在《满江红·拂拭残碑》中对“风波亭”事件有很到位的解读。词的上半阕指出宋高宗赵构对岳飞先倚重、后残杀的事实。既然当初倚靠岳家军大战金兵,为什么还要加害于他呢?词的下半阕,连续发问追寻岳飞被害的原因。“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如果岳飞成功地“收复失地、迎还二帝”,那赵构是否还可能做他的宋高宗呢?“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写出了君相杀害岳飞的罪恶默契。
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历来描写吟咏钱江潮的诗词有很多。刘禹锡的《浪淘沙》描述了八月十八钱江大潮之壮观。姚合的《杭州观潮》描写了钱江潮“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的激荡。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描述了杭州人观潮、特别是弄潮儿斗潮的情形,生动、形象,如同画卷,颇有视觉感,别具一格。范仲淹有《和运使舍人观潮》,潮水汹涌澎湃,惊涛拍岸,水天之间,云雾迭起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