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见未来,决战“大走廊”

2022-03-30 18:29杨佩佩
杭州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西科创走廊

杨佩佩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要想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城市作为国家创新活动的主体区域,如何承载使命、为国远航?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指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高水平现代化引领区。

高能级平台建设是杭州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之地、全球科技创新版图重要一极的关键基石。城西科创大走廊自诞生就肩负了与众不同的责任和使命——面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攻坚。

自2016年8月启动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在短短五年内实现快速崛起,基本确立全省创新发展主引擎地位。五年的蓄力和迸发,已让其成长为全省最具吸引力、最具创造力、最具想象力的科创热土和新经济增长极,目前已从顶层设计向全面发展裂变,进入全面优化、功能完善跨越的新阶段。

“杭州要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以更大手笔、更大魄力、更大担当推进科技创新,争取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份决心掷地有声、思路清晰,彰显着杭州要以创新之窗展现中国之治的魄力和担当。踏上新征程,建设“新硅谷天堂”的时代浪潮在此澎湃。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

聚焦前沿探索抢占科创新高地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杭州提出展望,“杭州发展还是要靠高科技,现代化不靠这个东西不行”,希望杭州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

杭州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科技创新。发达城市经验表明,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是城市布局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之母。

2019年初,城西科创大走廊这片科创热土迎来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国之重器——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HIEF)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这也意味着浙江省国字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迎来零的突破。就是这个世界顶级的“大家伙”,可以构建从瞬态到万年时间尺度、从原子级到千米级空间尺度、从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等多相介质运动的实验环境。那些一眼万年、一步千里的时空压缩幻想,将在这个实验室里变成现实。

牵头该项目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云敏院士表示:“超重力离心机是一种革命性的工程工具,可以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展、重大工程新技术研发和验证、物质前沿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和基础条件支撑,显著提升我国相关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除此之外,城西科创大走廊仍在不断积蓄实现科学突破和飞跃的底气——

这片热土集聚了全省重量级的科创重器。依托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城西科创大走廊启动实施了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西湖大学、良渚实验室、中法航空大学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有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省85.7%,首批4家省级实验室全部落户于此,2个大科学装置成功获批。

这片热土吸引了无数高新技术产业、高精尖人才在此扎根,若干个超过2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拥有高密度的人才构架,集聚各类人才突破45万人次,全职院士达59名,海外高层次人才8531人,建有诺奖和院士工作站19家,全杭州的“智库”几乎都汇聚于此。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这样形象地比喻。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首次揭示核孔复合物核质环的冷冻电镜结构;之江实验室数字反应堆计算材料研究团队在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材料与性能预测方面获重要研究进展;良渚实验室研发单细胞测序创新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一批批国家重大科技研究成果相继诞生在城西科创大走廊,这些高光的奇迹时刻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数据无言,但最具说服力。“十三五”期间,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增加值年均增2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22.6%,戰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和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和5.5倍,连续五年位居全省集聚区综合考评第一。

这片东西绵延33公里、总面积398平方公里的科创热土,犹如一把创新钥匙,正在激活浙江发展的源动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以改革之力探索体制机制突破

这是一次永不止步的改革大考。

硅谷之所以为硅谷,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近乎魔鬼般的嗅觉,能迅速理解一项发明给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并使这些技术迅速传播,充斥着先进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要想强化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关键就是要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

改革的力量最深刻、最持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这五年里,城西科创大走廊将刀刃对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不断的改革中找到了跨越式发展之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企业和市场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实施、成果转化评价等各环节发挥主体和导向作用。

“我们正在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创新,挖掘激发活力的体制机制,在体制上找突破,在落实上出实招。”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走廊聚焦动能改革,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重点推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研发清单,引导更多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产业生态,建立跟踪、管理、落地闭环机制,在上海和合肥分别投运全省首个“创新飞地”,推进专业化招商。

大走廊着力转化改革,加速完善“基础创新—种子仓—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产业园”创新服务链,设立风险池基金和种子基金;深入实施“雏鹰计划”、“国高企”和“凤凰行动”培育工程,加速打通中小企业—腰部企业—头部企业成长路径,形成“雁阵式”科技型企业梯队;围绕“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联动,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工作方案》,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大走廊引领数字变革,深入推进创新策源、产业高地、智慧规划、未来城市、人才服务、重大任务等6大多跨场景建设,奋力打造整体智治示范区;固化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试点成果,持续做好系统迭代、功能更新和应用拓展。目前,已完成一键看图、一键分析、智慧工地等12个小切口的开发上线。

要想在科技创新上实现突破性发展,关键在改革,核心内容就是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

风劲潮涌、宏图擘画

对标一流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

这是一场任重道远的使命之战。

眼下,国内中心城市对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竞争愈加激烈:安徽合肥、上海張江、北京怀柔、深圳已被国家定位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都、武汉、南京等主要城市也纷纷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浙江、杭州如何实现后来者居上,甚至C位“出圈”?

2021年7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和杭州市政府联合印发了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的核心使命和“建设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高水平现代化引领示范区”的整体目标。

可以看出,城西科创大走廊从“创新试验田”到“创新策源地”的定位升级,便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关键题眼,其背后更是承载着浙江、杭州将在“十四五”时期,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野心”。

何谓“创新策源地”?有专家将“创新策源地”定义为“创新思想、创新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原创地”,并指出“策源”二字更加注重原创性,强调“无中生有”的原始创新和随之而来的引领辐射效应是创新策源地的本质要求。这也意味着,未来,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要着重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狠下功夫,通过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联动,推动形成全域创新体系和生态。

放眼全球,积极打造创新策源地已成为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首尔、北京、上海等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对标美国硅谷、西雅图、波士顿等世界一流创新策源地,对标国内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合肥滨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等科学中心,我们不难发现:城西科创大走廊内的世界级研究型大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级科技引擎企业、高端人才等力量仍有一些差距,引领世界前沿的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硬核科技成果相对较少;国内其它中心城市的科学中心往往具备国家级自创区、高新区、自贸区体制叠加优势,在集聚创新要素上具备更多政策优势。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我们理解杭州与世界,沟通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在科创赛道上,杭州要想飞得更高,仍要不断汇聚和激发改革创新的磅礴力量,谋篇布局、寻求主动。但是我们也要相信,一个把创新当作生命的城市,终将爆发出势不可挡的强大能量。

猜你喜欢
城西科创走廊
神奇的走廊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城西九井溪风光
樱花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在走廊行走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