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链发展与治理

2022-03-29 03:14张汉鹏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数字化

张汉鹏

(西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引言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各国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求是》2022年第2期,第4-8页。

我国当前正处在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以企业主导组织劳动、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模式逐渐被以建立在信息和数据基础上的产业链主导生产要素的模式替代。产业链通常以大类产品为纽带,寻求优化产业间技术经济关联和时空布局,力图通过企业间的协同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最大效益。政府主管部门已开始关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并以此为抓手进行产业治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深化应用 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产业链的结构、流程与模式,促进产业链向产业网络转型,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2)《“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2021年11月17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01/5655208/files/c09d992d37384268a73a201ef284909e.pdf,2022年1月20日。。

二、数字经济与产业动态演化

追求生产标准化,将生产工艺简单并固化的福特制生产方式成为企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开端,不断发展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充分应证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分工协作提升效率、促进财富增长的理论。随着时间推移,制造业生产组件外包的发展奠定了供应链的长足发展。企业之间通过计划、采购、制造、配送等环节的协作,进一步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供应链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组织形态的演化,各个细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在空间上聚合了一批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同时具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构成的企业群体,这就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作为产业演化在空间上表现出的一种新形式。

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复杂化,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跨组织之间的产品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一步整合,供应链各个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协同化进一步深化发展。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突破单一企业组织,在多个上下游企业及其服务商之间的串联不但使得供应链向纵深发展,同时在宏观视角上体现出产业链发展的概念。龚勤林认为,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在彼此分工和相互供需基础上,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这种关联以垂直上下游关系为主,以横向协作关系为辅。(3)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经济学家》2004年第3期,第121-123页。与供应链所关注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流程高效协同的企业间组织形态不同,产业链更关注由各个存在着有机关联的经济部门之间依据特定的产业逻辑和时空布局客观形成的相互交织的网络关系。

供应链是推动价值链跨组织形成、构成产业链流程体系的基本组织方式,其通过多组织间的协同合作实现生产运营中各流程的整合,不仅激发了多类价值活动的组合效应,同时推动跨产业、跨地域、跨国家的高质量合作,进而塑造有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实现了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4)宋华、杨雨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探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第120-134页.。由此可见,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是供应链的发展,微观视角中的企业供应链的现代化也会促进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方兴未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不断演进,催生出大量诸如电子商务、电子出行等为代表的新兴的数字产业。数字产业化进程也在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全球产业链也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在空间布局、生产、管理等方面发生着巨大变革。最为明显的变革是,依托各个企业或者产业核心竞争力,突破地域限制和高度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虚拟产业集群已逐渐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进行价值创造的主要结构。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利用正式与非正式契约在虚拟空间中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合作发展构成的新的集聚形态,也就是虚拟产业集群这种网络结构使得价值创造活动得以在极大范围内协同发生(5)宋华、卢强:《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创捷公司案例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5期,第172-192页。。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产业链演变趋势正在全球加速推进(6)王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共融路径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第144-156页。,产业链开始在全球重构和重新布局。我国在经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当前阶段,不同区域均形成了当地充分发展的产业集群。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产业集群在空间分布上主要聚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传统产业集群发展中,山东省形成了能源、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集群,福建省形成了电子、机械、石化等相关的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在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周嘉和马世龙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研发与仿真设计、先进制造与智慧生产、用户价值捕捉与需求预测、平台化与精准式数字服务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渠道(7)周嘉、马世龙:《从赋能到使能:新基建驱动下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月28日中国知网网络首发,第1-17页。。李春发、李冬冬和周驰认为,数字新技术主要在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针对传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发挥重要作用(8)李春发、李冬冬、周驰:《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商业研究》2020年第2期,第73-82页。。

三、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

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呈现出层出不穷的形态,而数字化发展的本质始终围绕着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提升为目标,无论是通过数据采集实现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间共享,还是通过数据优化带动产业链条的流程变革,固化知识进行分析与决策的智能化,最终均是为提升产业链综合效能服务的。由此,本文把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总结为数据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模式、知识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模式和智能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模式。

(一)数据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模式

数据集成导向的产业链主要涉及面向终端消费者日常需求的产业链。其典型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消费需求复杂多变,产品类型和型号极其繁多。典型的产业链如食品产业链、服装产业链等。该类产业链面临的消费者需求难以用简单的类别进行区分,导致产品类型和产品型号数量极大,由此导致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大多是由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构成,难以形成由少量大型企业占据多数市场份额的局面。其次,新品频繁上市,试错周期短。该类产业链的产品研发侧重从产品规格、型号、成分配比等维度进行扩展,导致新品研发周期短,频繁上市。同时,由于面临大量同类产品的竞争,新品上市试错周期较短,大量新品在试错过程中,由于难以获得消费者青睐而选择退市。

该类产业链面临着瞬间万变的市场和海量市场信息。大数据作为该类产业链新的生产要素,在和其他生产要素集成的过程中能够在交易效率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由此成为驱动该类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最活跃的要素。但是,由于该类产业链上企业自身数字技术赋能能力较弱,而平台型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针对该类产业链的市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改善该类产业链的组织过程,提升交易效率。因此,该类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会更依赖平台型企业数字技术的嵌入和支持。

(二)知识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模式

与数据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不同,知识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更侧重生产端的变革与重构。这类产业链的典型代表如工程机械产业链、数控机床产业链等。该类产业链的特征主要有:首先,产业链产品凝结的知识和技术种类较多,门槛值较高。例如,数控机床产业链中,为了实现最终产品的形成,需要机械、电子、控制等各类专业知识,该类专业知识与信息通信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并驾齐驱的,由此导致该类产业链数字化不能单纯依赖基于信息通信领域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其次,这类产业链的构成更复杂、链条更长。该类产业链产品生产通常涉及上百家、上千家甚至更多企业的协同合作,每家企业的生产流程、信息化工具等均可能不同。因此,该类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的潜力巨大,一旦实现全部数字化,将会带来极大的效能提升。

该类产业链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各类知识通过数字化的过程集成在一起发挥更大的合力作用,促进创新效率是最明显的属性。一方面,该类产业链通过生产全流程的设备、生产线等各种要素资源的数字化和互联互通,实现基于生产的网络和质量控制、物流等各类运营要素资源的整合,便利子系统之间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通过集成同领域中最先进的知识、最有效的经验,通过数字化实现全流程的扩展,不但能够促进生产运营效率提升,还会进一步激发相应扩展领域中创新的可能性。例如,设备在互联互通实现远程监控后,集成在数字化中的设备故障和诊断知识能够在设备预测性维护和远程运维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改变当前设备及生产线使用企业自有维护人员或者邀请外部维护人员进行维护的现状,由此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同时,在数字化集成过程中针对面临的各类问题需要给出新的解决方式,从而促进创新效率。

(三)智能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模式

智能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更多体现在涉及高频协同场景的产业链中。例如,白色家电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链等。该类产业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产业链相关企业协调内容庞杂,业务协同是影响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产品生产规模巨大,市场波动频繁,业务协同频率更高。在这类产业链中,与专业技术等知识集成环境不同,业务协同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强,传统模式下的计划、组织等等协同职能的运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产业链的需求,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为该类产业链协同注入了新的动力。

大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以及云技术的发展不但提升了产业链可视化程度,同时使得产业链各相关企业的智能协同成为可能。建立在大数据和云技术基础上,以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为驱动,通过智能集成提升业务协同效能成为该类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的典型特征。

在该类产业链中,由于业务场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的大型主导企业需要针对整个链条上的采购、生产排程、配送、库存、定价等决策领域进行有序的、针对性的智能协同技术开发和共享,从点线协同智能化到整个链式协同智能化,最终实现整个链条上的高频业务协同和运营优化问题的全要素、全过程智能化。例如,美的数字化过程中把设备、生产线、员工、工厂、仓库、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起来,共享生产全流程的各种要素资源,以数字工厂和智能商务为基础,在数字化过程中实现业务协同智能化。

表1 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

四、产业链数字化治理

我国在推动产业政策转型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实施产业链政策,增强产业政策制定的链式思维和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产业现代化升级(9)盛朝迅:《从产业政策到产业链政策:“链时代”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2022年第1期,第1-14页。。产业链数字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之一。推动产业链数字化的治理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10)任勇、刘乐明:《大数据应用中的风险防控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14-19页。。在当前地区间数字经济投资“竞赛”日益激烈的背景下(11)曾祥炎、李姣、曾小明:《要素禀赋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80-89页。,地方政府在产业链数字化治理过程中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协同联动建立产业链图谱动态监控机制

目前,浙江、广西、江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政府相继在产业相关规划中提出产业链治理的理念,而建立产业链图谱正是进行产业链数字化治理的基础。绘制产业链图谱不但是进一步分析本地产业政策与相关区域政策协调的基础,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数字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地方产业链梳理实践更偏重战略新兴产业链来进行规划和治理,特别是不少区域仍然存在“堵链”“抢链”的不合理机制,相当一部分园区面临来自相同地市或毗邻地区“邻居”的同质化激烈竞争,特别是在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层面。全国1991个省级开发区中,其最邻近开发区首位产业相同的概率均超过30%(1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张其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路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2期,第80-97页。,区域间协同联动建立产业链图谱的实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建立产业链图谱协同联动时应考虑如下原则。

首先,建立产业链区域间协同联动机制。在绘制本地产业链图谱时,本地主管部门与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所在区域主管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共同协调产业发展目标,实现政策合力的充分发挥。而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出于局部最优化目标的决策可能偏离全局最优化目标,通过采取税收竞争、土地补贴优惠竞争、人才落户补贴竞争等政策吸引高级要素的流入所形成的短期效应难以有效嵌入地方的产业链长期发展之中(13)张其仔:《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新进展、新挑战、新路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131-140页。。此外,探讨部署“强链”“延链”战略时也需要考虑实现政策合力的充分发挥。例如,在推动企业数字化和智慧管理的过程中,单纯依赖产业链上主导企业所在区域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该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所在区域协同建立数字化发展目标。在强链过程中,鼓励主导企业通过数字化带动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数字化,充分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区域间外溢效应。

其次,建立产业链区域间动态监控机制。产业链图谱绘制过程中,不但需要准确研判数字经济给本地主导产业带来的影响,同时还需要预判本地主导产业所在产业链在数字化进程中产生的产业链重构和未来竞争力的变化。由此,绘制本地产业链图谱及未来可能发生变动的产业链图谱时,与相关区域建立动态监控机制,针对本地产业所在产业链在全国和全球市场中的变动,如市场份额的急剧扩大或缩小、市场地位的增强或减弱,协同联动,统筹规划。针对产业链数字化进程的快慢及未来可能的影响进行共同的预先布局,避免不协调、不一致带来的额外负面冲击。

(二)协同构建产业链条企业数字能力评估机制

传统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是提升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当前,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本地产业数字化发展举措和实施方案,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中,大型企业率先上云,推广云化设计软件,构建云化企业,数字能力大幅提升。然而,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链数字化需要区域间建立协调统一的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由此需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以效能极大提升优先的原则针对区域产业链数字化进行有序推进。针对不同类型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带来的效能提升表现在不同方面:有些产业链侧重交易效率的提升,有些产业链侧重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些产业链侧重全过程协同效能的提升。因此,要考虑地方实际,确定当地产业链数字化优先发展方向,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相关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的侧重点。

其次,以数字能力协同评估机制实现同步数字化的原则。当前,产业链上主导企业能够率先实现数字化的大规模应用。然而,针对产业链条上配套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息化水平较低,上云的能力先天不足,导致产业链条上关联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不一,数字化水平不同,严重制约了产业链条整体效能的提升。因此,地方政府推动企业数字能力提升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基于产业链关联企业整体数字能力提升的统一评估规则体系,特别是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分布于不同区域时,还需要建立区域间的协同评估机制,共同推动同一产业链条上企业数字能力的提升,扩展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数字化流程改造途径,实现面向产业链条的整体数字化流程再造发展途径,形成多个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大型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数字能力提升格局,实现产业链整体效能的提升。

(三)完善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创新环境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依托现有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的背景,加速应用数字技术,在创新链条上实现高质量延链,完善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环境,有助于加速创新转型和技术扩散。

首先,针对本地创新密集的产业链,鼓励建设有助于创新的硬件环境。具体来讲,引导产业链企业夯实数字化创新硬件基础,建设产业链数字化创新平台;鼓励引导本地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跨组织装备制造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带动产业链企业发展数字化管理;借助已经和正在建设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和区域数据中心集群,整合链主企业现有数字化资源,搭建算力共享的产业链数字化创新平台;扩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企业间协同,建立以数字化创新平台为基础的一体化虚拟创新环境,实现全链条可视化,降低各个组织间交流成本和信息流通成本,构建协同创新基础条件。

其次,针对本地创新密集的产业链,鼓励建设有助于实现协同创新机会的数字化聚合环境。具体来讲,鼓励以产业链企业现有生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需求为导向,聚合小问题和小需求,理顺问题链和需求链,形成大规模的渐进式创新机会,由此建立本地和其他区域高效匹配创新需求和创新人才的对接机制,撮合创新要素在产业链上的组合,形成数字化聚合环境,促进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在产业链条上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经济背景下,现有传统产业链需要采纳融合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未来可持续的竞争力。不同的产业链采纳的数字技术也各有侧重,由此在产业链数字化中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本文归纳为数据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知识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和智能集成导向的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模式。

针对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变革,提出了三项治理举措,即协同联动建立产业链图谱动态监控机制、协同构建产业链条企业数字能力评估机制、完善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创新环境。由此,鼓励促进产业链企业加速采纳数字技术,同步实现数字化能力升级,在数字赋能过程中提升全要素、全过程效能。

猜你喜欢
产业链协同数字化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