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证研究

2022-03-29 08:14朱秋晨白骅
关键词:景观规划交通研究生

朱秋晨,白骅

(长安大学 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课程思政无疑为“新工科”人才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因此,本文围绕“交通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公园城市”等国家战略,以《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设计为研究案例,实证探讨该课程的思政设计方法与目标,以激发学生投身行业、献身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工科”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调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多元化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1-2]。“推动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新工科’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形式。”[3]风景园林学科兼具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学三重属性[4]。依托学校在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领域的协同效应[5],能够强化了风景园林专业与其他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教学的特色课程之一,也是“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产物。

目前,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刚刚开始。因此,本课程团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实现三全育人,积极开展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挖掘《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凝炼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为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一、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6]。本研究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选取了CNKI数据库,以“研究生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6—2021年,文献类型为期刊,共检索到124篇;并以可视化图谱形式分析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已有成果的发文量趋势、文献来源以及研究关键词的变化特征,探究其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后续《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依据与借鉴。

(一)发文量趋势

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的年发文量情况,大致代表了本领域的研究热度。为从总体上把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趋势,本研究对2017—2021年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发文数量总体趋势进行了分析。检索发现,最早一篇文献的发表时间为2017年,发文量在2017—2018年的数量较少,而2019年以后,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结合近些年来的文献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课程思政”的概念也因之而形成。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仅2021年的发文量就达到了60篇,可见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已广泛启动。

(二)文献来源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能够诠释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为了发现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发展的机构,本研究用软件工具中的合作网络分析功能,挖掘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该网络关系能够直观地反映机构间合作情况。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该软件的time slicing设定为“2017—2021”,years per slice设为“1”,node type面板选择“institution”,其他选项为系统默认选项,运行可得到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机构分布网络图谱(图1),其中节点大小表示该研究机构发表期刊论文的数量,节点间连线表示不同机构间合作强度。

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样本中共包含84个节点,连线有16条,网络密度为0.005,说明研究机构间合作强度比较弱,即研究“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机构比较分散,并且没有形成较强且广泛的合作网络关系。其中,已形成的比较明显的机构合作网络,由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组成,其合作仅限于四川大学内部。为了深入分析研究机构的成果及合作关系,对图1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得到发文量2篇以上的6家研究机构(表1)。发文量最多的是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也仅有3篇。从单位的合作度来看,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合作度较高,其余主要机构的合作都均为0,表明目前国内学者关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多是以独立机构的形式进行,机构间仍有较大合作空间,有待开展跨区域、跨学科的研究,建立更为深入的研究机构合作关系。

表1 机构发文量前六名统计

图1 机构及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三)关键词及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可以解释一段时间内某领域研究的热点[8]。本研究根据文献的关键词,共发现关键词236个,形成381条连线。在文献的热点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图2),文字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间连线表示不同时间内建立的联系,连线的粗细表示关键词共现的强度。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是最大的节点,“研究生”和“教学改革”次之。一个节点的节点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的度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从代表节点重要性的度中心性指标来看(表2),“研究生”“课程思政”和“研究生教育”与其他热点关键词之间的强度很大,可见相关研究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

表2 高频关键词前十(按度中心性排序)统计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本研究发现,就目前的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而言,“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的论文数量在“课程思政”论文中的占比较少,但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从软件统计出的时间跨度来看,“教学改革”“研究生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研究出现时间较早,而近期则出现了“实践路径”“教学方式”“专题教学”“需求导向教育”“思政元素”等关键词,成为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广泛、深入地挖掘思政元素[9],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内化融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按照三全育人的总要求,借鉴课程思政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提出新工科背景下《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具体思路。

二、课程思政建设优势及育人目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路的不断延伸,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建设不仅要满足交通量需要[10],而且必须十分注重生态、安全和美观。因此,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成为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一项具体内容。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1],而《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是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个抓手,这也决定了《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具备课程思政改革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它的课程内容和属性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

(一)助力交通绿色空间建设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交通强国建设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交通基础设施要建设绿色交通廊道,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强化生态环保设计,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12]的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由山川、林草、湖沼等组成了有机的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风景园林专业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需要。如果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要求潜移默化地深入《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全过程,而且能使学生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对建设绿色交通廊道具有重要意义。

(二)助力实现“碳中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控制碳排放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要责任,“低碳城市”等热词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低碳发展成为现今发展的必经之路[13]。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道路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的主要绿化范围,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手段,就是植树造林。因此,在本课程中,将“碳中和”行动内涵融入《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内容中,能够为培养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风景园林人才奠定基础[14-15]。

(三)助力提升交通品质

2018年6月,交通运输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开展多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统筹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全面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6]。另外,交通强国战略决策重点强调,要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以及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因此,在本课程中贯彻交通强国重大战略决策内涵,对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级配和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打通道路微循环,提高道路通达性,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提升步行、自行车等出行品质,完善无障碍设施具有重要意义[17]。

(四)助力传承文化“基因”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城市规划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面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特有的“基因”[18-19]。因此,应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将地域人文渗透到公路沿线景观中,丰富城市街道景观风貌,再现文化空间,进一步完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城乡景观格局,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学生的“设计基因”中,对未来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建立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

“新工科”对工科类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应具备的道德素养以及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均提出了新要求[20-21]。《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创新精神;将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融入教学环节,注重文化熏陶,培养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准,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因此,风景园林学科的人才培养要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19]。

《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作为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程,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性,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何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需科学地分析“新工科”背景下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个人素养[22]。

结合学校、学院特色,充分挖掘和运用本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家国情怀[23]、社会责任、工匠精神[24-25]、人文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时代担当、文化自信10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并依据各章节不同知识点内容,侧重不同的思政育人点,构建本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表3),以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规范本课程的思政教育标准。

表3中,以“H、M、L”分别表示各章节知识点对10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的高、中、低支撑度。在“交通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前沿”部分,主要对交通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沿趋势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充分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潜移默化地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担当”等课程思政目标的认同感;在“交通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部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著名景观设计师、心理学家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崇高品格,使学生感受到榜样力量,并能对“科学素养”“工匠精神”感同身受;“交通景观工程设计问题影响因素”部分主要对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布局、交通状况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做交通景观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从而对“家国情怀”这一课程思政目标有较高支撑度;在“交通景观工程设计问题”及“一般措施”这两部分,主要以城市快速发展、人口高密度状态下不同尺度下的工程设计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分解实际项目中的工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润物无声地融入“时代担当”“科学素养”等思政目标;最后一部分,通过讲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景观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表3 《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

四、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知识点

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学方法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保证。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要根植于专业知识。因此,本课程团队对应本课程的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分析各知识点内容及其相关联的科学本质、人物事迹的关系,从中充分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润物细无声”地将其融入对应知识点,并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同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时代担当、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等思政培养目标,使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形成相互交织的系统性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

其中,部分知识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其相对应的思政培养目标如表4所示。

表4 《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知识点

第一,引入社会热点。在当前区域乡村建设中,呈现城市化倾向、乡村特色消失、乡土文化断层等案例,启发学生在交通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对地域文化产生重视,强化道路视觉识别系统、提升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现象的发生,从而引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创新意识。

第二,探寻历史文化。以史料的形式,讲述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对道路交通功能属性的阐释,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及人文情怀。

第三,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唤醒论”“环境应激论”“马斯洛需求层级”等理论知识,揭示交通景观对人行为、心理的影响以及与交通安全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通过道路景观视觉设计提升交通安全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心。

第四,融入典型案例。首先,通过武汉园林博览会的蜿蜒绿道景观设计,诠释了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复杂且紧密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及创新意识。其次,通过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设计案例,诠释“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剖析环境与经济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国智慧。

第五,探讨环境问题。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生态优先意识不足,造成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 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时代担当,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程思政建设实证研究总结

“新工科”是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6]。探索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是深化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立德树人”的任务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第二,注重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依据不同课程内容侧重不同的思政育人目标,形成系统性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强化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部结构之间的联动性。

第三,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有效挖掘课程资源。“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专业领域内“前沿”“卡脖子”问题的能力[27]。因此,从课程知识点、教学内容中,发掘解决当前专业领域内科学问题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责任,从而促进研究生具有更强的动力永攀科技高峰。

第四,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任课老师要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心人。在教学中,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讲案例、讲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把“课程思政”落实到研究生专业课程中。

六、结语

“新工科”的内涵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任务的结合是探索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路径。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细化了目前高等学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方向和进程。以“新工科”背景下的《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从助力交通绿色空间建设、助力实现“碳中和”、助力提升交通品质、助力传承文化“基因”4个方面分析了《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人文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时代担当、文化自信10个维度建立了《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探索了系统性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办法。

“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后期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进行检验,是本研究未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交通研究生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