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摘 要:农村老年家庭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状态,主要表现在家庭结构不完整、经济状况差、发展能力差和政策支持不足等方面,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力量,在对农村老年家庭的介入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以补足老年家庭结构缺失带来的留守问题,通过推进撂荒土地再利用解决经济状况差、发展家庭能力,培育老人自助养老和推动政策制定,提升农村家庭的社会保障功能;但在介入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限制性因素,包括直接介入无法契合农村社会,农民难以接受外来力量、与村社合作存在冲突,对村庄运作和基层工作模式不熟悉、农村老年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老人被标签化为“无用”、“没有能力者”和社会工作在农村发展不成熟,介入不专业等问题;所以笔者在对之前研究进行梳理和对现实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来推动老年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主要是要基于社会福利视野,发掘在村老年家庭优势,利用好土地保障功能、发挥家庭成员重要作用,提升农村老人生活幸福感、利用农村社会熟人优势,发挥家庭之间互助作用、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再专业化,进行精准帮扶和深化与基层政府合作,合力推动农村老年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农村老年家庭;生活质量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深化,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谋生活,留守在村里的多为弱势的妇女、老人和儿童;相比于妇女和儿童,由于外部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老年人长期处在一种“无权”或“弱权”的状态,i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更少;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经济收入较低、缺少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机会较少等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又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发展。ii
我国目前针对老年人的社會福利多停留在保障基本生活,忽视老年人家庭发展及个体能力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公共福利支出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滞后。iii农村老年福利服务需求主要通过家庭来满足,然而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化与家庭成员的长期流动,使得家庭越来越难以承担满足农村老年人福利服务需求的责任。iv社会工作是“以特定的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为背景,以特定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为依托,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的专业服务,v但社会工作介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介入难,介入不专业,认可度低、本土化难、缺乏足够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及服务资源等诸多实际性问题。vi
所以本文在基于上述背景下借助社会福利视野,从农村的老年家庭入手分析其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所具备的有效性和限制性因素,提出一些建议来推动农村老年家庭整体向好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农村老年家庭面临的困境
农村老年家庭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属于弱势地位,首先相较于农村青壮年家庭,老年家庭缺少发展经济的劳动力与子女所能带来的情感慰藉;其次与城市老年家庭相比较,农村老年家庭缺少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和老年人福利。
(一)家庭结构不完整,留守家庭问题严重
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拉动农村青壮年向城市流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经济因素,为了获取更多的生活所需,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二是教育因素,为了子代能够接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实现阶层的越迁;三是人情因素,认为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生活,才能够被别人看得起。基于这三方面因素,向外流动的就是农村家庭的青壮年,这一部分人具有城市需要且能够容易变现的劳动力,自然可以在城市换取一定的生活资源,而老年人由于年纪较大,身体条件每况愈下,无法达到进入城市的条件,他们的子女又不能够依靠廉价劳动力在城市里安家,为老人提供养老体条件;所以导致农村里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原生家庭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女性老人经常要跟随子代进入城市发挥照顾孙辈的功能,农村留下一个老人独居,这些老人往往面临着经济状况不好,日常生活单调和社会交往匮乏等问题。
(二)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保障功能缺损
农村老年家庭最突出的问题是贫困,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身体条件不允许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土地,发展规模较小的农业生产和养殖,土地种植成本的日益增加和养殖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土地的经济效益减小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对家庭的保障功能继而家庭对家庭成员的保障功能缺损,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发展。
(三)家庭发展能力低,代际越迁面临困难
农村老年家庭的发展能力较低,由于留守和贫困导致家庭没有发展的资本,只能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子女在外务工,孙辈留在村里接受不到较好的教育资源,代际越迁存在着一定的阻力,改变贫穷与落后的生活可能要付出比普通人家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教育资源缺乏、贫穷和家庭发展能力之间是一种恶性的相互损耗关系。
(四)家庭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功能不足
目前针对家庭制定的政策不够完善和清晰,尤其农村老年家庭更是如此,这就导致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被认为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也就只是单一的针对老人个体的救助性支持,而不是从家庭整体出发去发现造成老年人面临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和家庭系统的缺失,会导致老人失去“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家庭的有效性与限制性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开展社会福利的手段,对农村老年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的介入具有必要性,可以在不同方面,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链接多方资源,层层递进去解决农村家庭面临的问题,进而提高农村家庭的整体生活质量;但社会工作在农村开展并且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诸如传统文化等的阻力。
(一)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家庭的有效性
1.直接介入可以补足家庭结构缺损带来的留守家庭问题
在以血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农村家庭对老年人照料功能逐渐弱化,同时社会助人系统资源和功能不足的情况下,vii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农村老年家庭的生活照料中,以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来帮助老年家庭。社会工作者通过联系老年家庭的亲属,增进老人与亲属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可以促进子女与老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通过对外出子女返乡期间所参加的老年护理、疾病预防等知识等活动,可以提高子女对父母的关怀,viii让子女了解父母最需要的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老年家庭成员的孤独感。
2.结合农村实际,推进撂荒土地的再利用可以解决家庭经济状况差的问题
农村老年家庭面临的经济状况较差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建立老人互助队伍,促使村里劳动力富余的家庭与老人结成服务对子,或是将没有行动能力的老人与具备行动能力的老人组织在一起,形成互助式的代际养老模式,这种互助养老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的照顾压力,也促进农村老人的社会交往,缓解他们的苦闷情绪;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基层组织合作开展转包土地的工作,承包留守老人耕种的土地,帮助老人减少生产负担;或是利用志愿者的力量来帮助农村老年家庭进行耕作,发挥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ix
3.培育农村老年家庭的发展能力可以促进老人自助养老,实现老人自身的发展需求
社会工作的工作旨在强调“助人自助”,培育服务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提升农村老年家庭的自养能力可以有效地缓解政府在养老方面的财政压力;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探索农村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也可以弥补传统“养儿防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x通过在农村发掘具有组织和行动能力的老年人,将老年人组织化,社会工作者與老年人相互配合,共同制定介入的方案和实践行动,共同开展培育家庭能力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村民,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对社会工作者的容纳和接受程度。xi
4.推动对农村老年家庭支持政策的制定,提升社会对老人的保障功能
社会保障对农村老年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性措施,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推动对于农村老年家庭支持政策的制定。社会工作在农村开展时需要做到熟悉村庄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深入实地,从多方面发现农村老年家庭面临的困境和需求,然后通过在老年养老服务方面的实际介入工作,可以增加对农村的了解,为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现实参考;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政策执行和福利效用的总结,提出基于实践的修改意见,使福利政策能够更加符合老人的需求,更加有力和全面地维护农村老年家庭的权益。xii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家庭的限制性因素
1.直接介入无法契合农村社会,农民难以接受外来力量
社会工作在农村进行接入的第一步是需要进入农村,但是由于农民对社会工作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加之乡村振兴的影响,村民往往将社会工作者等同于扶贫工作队,导致农民对社会工作者抱有经济支持的希望,然而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并不是直接为其提供经济支持,这就导致社会工作在乡村被误解,农民在发现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能够解决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对社会工作产生排斥心理。
2.与村社合作存在冲突,对村庄运作和基层工作模式不熟悉
社会工作在进入农村之后要与基层政府建立联系,在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下去开展工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社会工作和基层政府之间存在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不一致甚至无法调和的情况,这就极大地导致了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会遇到阻力,不能与基层政府良好合作,得不到基层政府的信任就更难得到村民的信任,也更难去发掘村民的真实需求,从而无法提供针对性的较为精准的支持和服务。
3.农村老年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老人被标签化为“无用”、“没有能力者”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农村社区对老年人照料的观念尚未及时转变过来,从而使老年人越来越边缘化。xiii农村老年人大部分以种田为生,除了耕作和养殖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技能,在年老之后,种田也无法维持生计,需要依靠国家的福利保障和政策支持,往往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的人,这种标签化不利于老人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优势的发掘,老人也默认自己“老了之后就没用了,是孩子们的拖累。”这样的想法也不利于老年家庭的团结。
4.社会工作在农村发展不成熟,介入不专业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也只是在几个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深圳、广州、重庆、上海等比较火热,其他三四线城市的经济水平还不足以支撑社会工作这个职业的存在和发展,在农村地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我国本土社会工作体系还没有发展成熟,在农村地区更加难以开展,城市地区相较于农村,原子化更为严重,而农村地区更加注重家族的力量,对外来的自己不熟悉的力量去进行接受较为困难;并且农村的问题大多是与经济相关联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如何发展经济上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无法给到农村老人实质性的帮助。
四、对提升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家庭生活质量的建议
在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农村老年家庭面临的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相关分析的基础之上,笔者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农村老年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发掘在村老年家庭优势,利用好土地保障功能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从优势视角出发进行介入,应该看到农村老年家庭所具有的优势在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除没有劳动能力的失能老人需要政府的救助之外,具有进行简单劳作能力的老人应该被发现,社会工作者要深入村民,去鼓励老年人认清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发挥余热去进行农业生产;社会工作者也应该看到农村目前面临着土地丢荒的问题,通过帮助农民链接资源,保障农村老年农民以最小的成本去进行农业生产。
(二)发挥家庭成员重要作用,提升农村老人生活幸福感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位,是社会生活的细胞,是提供个人福利的原始场域,承载着物质保障和精神慰藉功能,xiv所以社会工作者应遵循“人在情境中”的生态系统理念,将家庭看作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联系老人的家庭成员,或者教授老人一些微信电话视频的使用方法,让老人能够觉得自己没有被家庭所“抛弃”,而是与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三)利用农村社会熟人优势,发挥家庭之间互助作用
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里,邻里间的互助合作是农村交往的常态,所以社会工作者要依据农村社会发展的特点去开展工作,发挥邻里之间的互助优势,利用好农村社会的相互信任基础,组织开展文娱活动、健康知识讲座和家庭成长小组等等,增强老人对所在农村的归属感,拓宽老年家庭的社会交往,缓解老人的孤獨感;除此之外一种较为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压力,是基于互惠原则的非正式福利供给方式,xv在农村社会开展互助养老,更多的应该是注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照料,因为农村存在着熟悉和信任的基础,辅之以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加之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互助养老在农村地区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四)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再专业化,进行精准帮扶
社会工作者需要针对某一类服务对象和某一个服务领域进行“再专业化”,xvi在针对农村老年家庭开展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去发展一套专业的工作方法,既要包括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又要借鉴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也要注重利用好国家的一系列福利政策,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去深入实地开展工作。
(五)深化与基层政府合作,合力推动农村老年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
社会工作者在进入农村时需要借助基层政府的力量,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村委会,村委会一方面强化了农村熟人社会之间相互合作的传统,另一方面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打下了群众基础;所以社会工作者要与基层政府之间达成一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将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农村老年家庭的发展做出努力。
注释:
i 屈勇,王宇.社会工作增权视角下农村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发展路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7):481-485.
ii 东波,颜宪源. 构建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之路径——以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为个案[J].大庆社会科学,2008,(6): 62-68.
iii 姚从容,李建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状况: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人口学刊,2007,(6): 18-22.
iv 屈勇,王宇.社会工作增权视角下农村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发展路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7):481-485.
v 孙唐水,潘金洪,周长青.农村留守老人困境的社会工作干预实验——基于安徽省X县G乡S自然村的实证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7(3):10-14,47.
vi 梁曼茹.农村地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文献综述[J].农家参谋, 2018,(8):6-7.
vii屈勇,崔香芬.从农村老年人照料现状看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江苏省盐城市X村个案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19.
viii刘昱君.对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分析[J].理论观察,2013,(11):54-56.
ix刘昱君.对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分析[J].理论观察,2013,(11):54-56.
x蒋美华,段新燕.农村老年妇女问题及其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与运用[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2): 48-50.
xi修宁.农村老年志愿者培育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3):73-74.10
xii林芳璐.老年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的应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25(2):105-106.
xiii 屈勇,崔香芬.从农村老年人照料现状看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江苏省盐城市X村个案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19.
xiv 刘婧娇,王笑啸,郭琦.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中国道路:1921—2021[J].残疾人研究,2021, (4): 3-14.
xv 张继元.农村互助养老的福利生产与制度升级[J].学习与实践,2021,(6):104-115.
xvi 唐钧. 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服务传输功能[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 (34): 11.
参考文献:
[1]屈勇,王宇.社会工作增权视角下农村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发展路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7):481-485.
[2]屈勇,崔香芬.从农村老年人照料现状看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江苏省盐城市X村个案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19.
[3]东波,颜宪源. 构建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之路径——以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为个案[J].大庆社会科学,2008,(6): 62-68.
[4]姚从容,李建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状况: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人口学刊,2007,(6): 18-22.
[5]孙唐水,潘金洪,周长青.农村留守老人困境的社会工作干预实验——基于安徽省X县G乡S自然村的实证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7(3):10-14,47.
[6]梁曼茹.农村地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文献综述[J].农家参谋,2018,(8):6-7.
[7] 刘昱君.对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分析[J].理论观察,2013,(11):54-56.
[8]蒋美华,段新燕.农村老年妇女问题及其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与运用[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2):48-50.
[9]修宁.农村老年志愿者培育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3):73-74.10
[10]林芳璐.老年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的应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25(2):105-106.
[11]刘婧娇,王笑啸,郭琦.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中国道路1921—2021[J].残疾人研究,2021,(4):3-14.
[12]张继元.农村互助养老的福利生产与制度升级[J].学习与实践,2021,(6):1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