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金
摘 要:榜样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百年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十八大前后两个时期,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基本遵循、以坚持群众性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为重要前提”的基本经验。新时代开展榜样教育,应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充分汲取历史经验获得现实启示,确定榜样教育的价值导向、转变榜样选树理念、创新榜样教育过程、科学设定教育目标,开创新时代党的榜样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
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是党根据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历史任务,通过宣传符合党和国家发展要求的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事迹,对受教育者进行示范、引导,促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认同、实现思想与行为向榜样趋近、效仿的过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榜样教育就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军队建设、政治动员、经济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党的发展历程,百年间在各条战线涌现的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先进典型资源挖掘,不断加强和完善榜样宣传教育,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论体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历史经验。进入新时代,社会的急速变革也给榜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榜样教育发展历程、客观分析榜样教育的经验教训,探索新时代榜样教育的新要求,对开创新时代党的榜样教育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也随社会的变革,在迂回曲折中不断发展成熟。审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榜样教育,榜样教育依托于党的时代使命,随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注重“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主要是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期形成了以倡导“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榜样教育,选树的榜样形象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为革命与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如为了革命英勇献身的邓中夏;只身与日寇在冰天雪地里周旋数日后最终牺牲的杨靖宇;被捕后绝不向敌人低头,最终惨遭敌人杀害的林祥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的董存瑞等。
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主要特征为:一是革命性。榜样教育主要唤醒国民的革命热情、加强了党内的革命意志与决心,具有强烈的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革命色彩。二是宣传性。由于这一时期榜样教育尚未形成活动体系,教育形式主要是党领导人的讲话或文章向受教育者宣传。毛主席为英勇牺牲的刘胡兰同志撰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 ,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得以在全国宣传;朱德同志也曾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高度赞扬烈士是“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2] ,以此宣扬烈士身上的革命精神。在这一时期,党的榜样教育充分抓住人们对领袖的高度认同和崇拜心理,在宣传教育中主要通过党的领袖对革命英雄的赞扬来激发人们学习英雄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总的来说,此一阶段党的榜样教育主要是主题比较专一、基于强大政治力量主导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倡导“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一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国家建设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社会各项生产如火如荼地展开,工农阶层成为国家的主人,对新的政治社会生活充满了热情,积极努力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因此,榜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倡导“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大公無私”“舍己为公”“为人民服务”是主要的榜样特征,劳动模范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榜样形象。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知名度高、影响范围广的榜样形象,如“舍己为公”的焦裕禄;“大公无私”的雷锋;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自我的“铁人”王进喜。
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主要特征为:一是规模性。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规模浩大,全国上下、全社会各领域涌现了无数的榜样形象,人们学习榜样的热情高涨,掀起一股浪潮。1956年,毛泽东倡议“搞一个斯达汉诺夫运动”,全国上下兴起了一场学习斯达汉诺夫的劳动竞赛;还有各种先进典型的精神席卷全国各行各业。二是系统性。与上一阶段的榜样教育还具有较大的零星式、临时发动性等特点相比,此时的榜样教育是通过党中央出台系列文件,在精心策划下所展开的系列学习榜样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趋于规范,更具有系统性。1963年,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全国范围内部署了一场“学习雷锋”活动计划。196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国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各行业也开启学习“铁人精神”的活动。总之,相较革命时期的榜样教育这一时期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党中央的统筹性更强、规模性更大,形成了更为系统性、专门化的榜样教育活动。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奉行“政治至上”的反潮流思想
1966年,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 “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直至1976年党中央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以失败告终。这一时期,“左”倾错误思想导致党的主要任务严重偏离党的思想路线、时代主题脱离社会主义建设,全党上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在这种“政治化”的社会运动下,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社会道德缺失,榜样教育的发展也进入倒退期。这一时期榜样教育奉行“政治至上”,教育内容被严重歪曲,以错误的“反历史潮流”思想为主。
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主要特征为:一是工具化。这一时期的榜样教育被“四人帮”利用,沦为阶级斗争和为其政治阴谋服务的工具。“四人帮”歪曲“雷锋精神”,引导人们首要学习雷锋的无产阶级立场,而不是雷锋身上“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把榜样身上道德领域的优秀品质上升为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问题,要求人们时刻牢记阶级斗争。二是“反潮流化”。这一时期,榜样教育选树了一大批与“正面典型”对立的“反潮流”形象,比如,高考中交白卷的张铁生,江青却认为“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4] 姚文元对小学生黄帅批评班主任的事迹,表示“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5]总之,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教育目标为政治服务,榜样形象“反潮流化”,教育实践成为一种禁锢个体全面发展的活动,榜样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期。
(四)改革开放前期:“多元性”、“人性化”主题凸显
这一时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中央对各项工作拨乱反正,社会开始有序地步入正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由阶级斗争向四个现代化建设转变,自此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们的思想趋向多元、心理需求也更加多样,此时,“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榜样教育活动实践中不断凸显,涌现出不同类型的榜样。如人民公仆孔繁森、任长霞;锐意进取的张海迪;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的陈景润;“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等。
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主要特征:一是多元性。这一时期,榜样教育的目标、本体、载体、都呈现多元化特征。教育目标的多元性表现在目标设定上不再只关注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价值,也逐渐开始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教育本体的多元性表现在在不同领域逐渐涌现出不同类型的榜样形象;教育载体的多元性表现为相较于传统的报纸宣传,改革开放后“以电视、互联网为主的大众传媒成为塑造和传播榜样的重要渠道”;[6] 二是人性化。党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主要依靠其政治力量选树榜样,改革开放后,党在榜样教育工作开展中发掘群众个体的力量,不断鼓励公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组织评选榜样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过程也因此更生活化、人性化。
(五)十八大以后的新时代: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此时,和谐社会逐步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榜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榜样教育的渠道与方式,另一方面,西方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在网络空间的长期渗透也加剧了榜样教育的困难。此外,个人主义不断彰显,不同的个人、社会群体拥有者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复杂多样的利益诉求也产生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给党的榜样教育开展提出了挑战,因此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榜样教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榜样教育的主要特征:一是呈现双向性。十八大以前的榜样教育主要依靠党和政府的政治力量推行,逐渐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活动。十八大以后,党在开展榜样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注重个体自主性的发挥,不仅根据不同个体的心理需求选树综合的榜样形象,还逐渐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宣传式教育转变为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式教育。二是趋向制度化。十八大以来,榜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形成了基本的教育机制,榜样教育的开展也开启了制度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手段”。[7] 此外,党中央批准通过了一系列荣誉表彰条例和法律法规,如《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七一勋章”授予办法》《“八一勋章”授予办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等,为榜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从理解党中央颁布的学习榜样的有关文件、到各个领域的榜样教育开展的配套活动已成为新时代榜样教育开展的内在逻辑,十八大以后的榜样教育工作更加明确化、制度化。
二、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百年历史经验
回顾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不同内容、形式的榜样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百年来党的榜样教育在艰辛曲折发展中不断前进,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开创新时代党的榜样教育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榜样教育的指导思想
百年发展实践证实,榜样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榜样教育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文化大革命”時期,党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导致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思想和唯心的英雄史观,因而给榜样教育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的深入产生了一些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思潮,党疏于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价值把握,因而导致一定领域里社会风气一度只注重利益,从而忽视了榜样教育,引发了一系列道德“滑坡”问题。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多元价值观,就更需要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榜样教育进行引导。历史证明,党对主流价值观坚持与否直接影响着榜样教育工作,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榜样教育工作有序推行的保证。
(二)坚持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榜样教育的基本遵循
榜样教育作为党开展思政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始终是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取得革命胜利,榜样教育以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党的中心任务是国家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榜样教育主要宣传“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调动群众投身社会生产。“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发生了错误的偏差,榜样教育也被“四人帮”的政治阴谋所利用,偏离了原有正确的发展轨道,走入了低谷期。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工作重点是发展经济、推进改革开放,榜样教育也在开放多元的价值中呈现多元化趋势。进入新时代,党的任务更加艰巨,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新时期的榜样教育必须时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良好风气。总之,建党百年来,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不断变革,党的中心任务发生着变化,榜样教育也发生着变化。然而无论榜样的形象、榜样教育的内容与特征怎样变化,都是遵循党的思想路线,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
(三)坚持以“群众性”为榜样教育的基本原则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群众路线贯穿在一切工作中,其中也包括榜样教育工作。“榜样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导向的标志性符号,是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哲理’”。[8] 如果忽略人民群众,榜样教育会成为某种程度的“政治宣传”,榜样也会演变为“政治教化工具”。改革开放前,榜样教育是在党和政府强势的政治力量推动下开展的,塑造出了一些脱离群众的“高、大、全”形象。这些过于“神圣化”的形象被视为“官方代言人”,拉大了榜样与群众的距离感,脱离群众的榜样会弱化群众的榜样认同感,不利于榜样教育工作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开展榜样教育时逐渐深入群众,发掘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协同推进教育工作,榜样教育塑造了更具鲜活的榜样形象,教育效果也更具说服力。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百年实践表明,榜样教育必须坚持群众性原则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坚持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为榜样教育的重要前提
建党百年来,党持之以恒地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始终以身作则、敢为天下先,用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在榜样教育过程中影响着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也正是以一种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迎难而上、服务人民的形象不断增强了党在领导榜样教育的工作时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毛主席曾提出,“所谓的领导权,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9] 榜样教育百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很多经典的党员榜样形象,比如焦裕禄、孔繁森、张桂梅、申纪兰等感染无数人的党员榜样。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党员始终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积极努力地投身到各项事业,正是因为党员身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加了公众对党领导榜样教育的可信度,给了榜样教育以实现的可能性。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榜样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习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要重视发挥榜样作用,他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10] 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给榜样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启示,新的历史阶段也给榜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榜样教育需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新的要求以开创新的局面。
(一)价值导向:时代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榜样教育应以时代性为价值导向。榜样教育作为教育实践,其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价值观,榜样教育的榜样选取和历史定位都要体现时代性的特征,要始终围绕着时代要求开展。榜样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只有具备时代性特征的榜样才是时代需要的人群,才能对教育结果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榜样教育在不同时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需要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不同要求的人,榜样教育的时代性定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榜样教育要以人民性为价值导向。党的榜样教育不是“工具式”的教化手段,而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真情实感地交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党就时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人民性的价值导向也一直指引着榜样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榜样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榜样教育既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就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依靠和尊重人民,充分调动和凝聚起人民的力量以增强榜样教育合力。
(二)榜样选树:真实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榜样形象要真实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进入新时代,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促使个人意识的觉醒,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也更强烈。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榜样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个体的需求选树真实多样的形象。一方面,真实的榜样才能够被群众接受、产生认同感、进而才会真正从心底里产生对榜样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新时代人们对榜样形象的需求多样,因此榜样类型也需满足多样性特征,应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来选取。
选树方式真实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传统的榜样选树方式主要是单一政治力量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削弱了群众的参与感。新时代榜样教育首先需要党在榜样选树过程中要善于调动群众的参与感,如群众推荐、投票、考核等,这样的方式更真实也更有凝聚力。榜样教育还需要丰富选树方式,在选树榜样时应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宽选树途径,比如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载体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保证选树方式的多样性。
(三)教育目标:社会需要与个人需求相统一
榜样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教育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不断改变的,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应是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相统一的。然而,过去党在选取榜样时更加侧重榜样对社会价值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榜样对公众自我价值实现的功能发挥,导致了教育目标的设定以国家、集体利益至上,不利于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11]进入新时代,榜样教育在确定教育目标时,不仅要围绕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关注到个人的发展需求。马克思也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那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2] 因此,只有符合个人需求的教育目标才能提高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榜样教育目标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要充分考虑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教育过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传统的榜样教育过程中以理论宣传为主要形式,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宣传模式:“主流媒体报道——领导人接见——授予荣誉称号——全国宣传——编入课本”。[13] 这种模式下的榜样教育忽视了榜样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过程应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党在统领社会各领域的榜样教育时,不应简单地将榜样行为“讲述”给受教育者,或是一纸文件下达学习榜样的活动。而是要从思想认知入手,通过认识榜样人物,具体的实践活动、情境体验等方式帮助受教育者学习榜样,最终转变自身的实践行为。榜样教育绝不是受教育者仅在思想层面上对榜样产生认同就达到了最终目的,而是要转变为受教育者的实际行为,落实到受教育者的实际行动。因此,党在开展榜样教育时,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可以实现把思想转变为行为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促使受教育者在不断的锻炼中形成习惯最终改变自身行为,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运用榜样教育开展思政工作,随着党的壮大发展,榜样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累积了宝贵的经验。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给榜样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应充分继承党的榜样教育优秀传统,积极创新发展榜样教育新模式,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台阶,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注释:
[1]毛泽东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N]. 人民日报,2005-02-07.
[2]朱德.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N].解放日报,1944-07-07(04).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921—201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
[4]郑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76)[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61.
[5]张静如.中国共产党通志(第一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01.
[6]李骥.新中国榜样教育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J].政工研究动态,2009(05):5-7.
[7]习近平.发挥功勋荣誉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N].人民日报, 2016-05-19(001).
[8]庞申伟,柳礼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构的回顾与省思[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136-141.
[9]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2.
[10]习近平. 发挥功勋荣誉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N].人民日报, 2016-05-19(001).
[11]車舒雨. 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发展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13]涂莹,刘治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理性审视[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