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曾晨曦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部分艺术设计产品能快速生成,并低价出售。在当前人工智能背景下,通过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核心素养,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从建立新型教育体系、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提升专業技能、提倡跨学科学习五个方面提出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对于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核心素养培育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核心素养培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研究”(ZJGB201910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1]。至此,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不断发展,不少智能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不仅如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运用也非常强大,人人都能方便且快捷地生成设计。比如支付宝创意海报小程序,只需提供图片和文字信息,并能迅速生成各式海报。且价格低廉,打印成40*60CM的海报产品,9.9元包邮到家。再比如阿里开发的人工智能“鹿班”,在2017年的“双十一”设计了4亿张不同的广告,平均每秒设计8000张。这仅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使用的冰山一角。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使用将登上更高的山峰。
因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应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明确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构建合理有效的培养策略并进行实施,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二、研究现状
(一)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研究
关于“艺术设计领域的核心素养”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比如:朱小娟在《浅析现代设计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指出审美素养和创作素养的重要性[2];潘瑜在《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素养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中指出专业技能为核心素养[3];梁光焰在《数字化时代创新型设计人才的核心素养及培育》中提出设计创新的内涵在手工制造时代、机械工业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各不相同。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素养包括介入生活意识、信息传播意识和生态共享意识[4]等。其二是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改革。比如:潘瑞琼的《艺术类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思路探析》中提出了艺术设计类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思路和具体实施策略[5];贺优等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中提出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6]。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研究
目前,关于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的研究不多。笔者曾在论文《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核心素养体系构建》中提出两个观点:其一,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无法取代设计师的部分,就是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亦是核心素养体系的核心。其二,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在必备品格方面,艺术设计类人才需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版权意识、勇于探索、工匠精神四大品格。在关键能力方面,需具备沟通交流、收集数据、理性分析、超高的专业设计、人文底蕴、自主学习、判断质疑、审美、解决问题等9大能力。
(三)研究述评
由此可见,关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研究丰富。而针对近几年才形成的人工智能大环境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研究不多,对其培育策略的研究更是缺乏。为了提升艺术设计类人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竞争力,其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容小觑,也是目前艺术设计行业及其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是业界和教育界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变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三、策略及实施研究
(一)建立完善的新型教育体系
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开发智能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加入智能课程。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行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入能培养学生人机融合完成设计的相关智能课程,使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第二,打造智能课堂。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环境,引入人工智能互动教学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教具,创造人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打造一个交互式、沉浸式、信息化的智能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接触、熟悉人工智能,体验其魅力所在。第三,构建智能评价体系。构建智能评价平台,通过教师、客户、行业专家、学生等进行多维度评价和评分。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是从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等多方面做出全面评价。智能评价平台根据各维度的评分占比,给出最终评分,并针对各维度评价,定制个性化的提升建议,激励学生不断加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核心素养。
(二)真实项目引入课堂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7]。这里所说的真实项目,是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个真实”,分别为:真实项目、真实客户、真实评价。引导学生寻找真实项目,由学生对接真实客户,完成项目后让客户给予真实评价。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不小的挑战。但也正是因为三个真实,促使学生走出温暖的金字塔,直面社会。为了顺利完成项目,学生必须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收集相关数据进行调研,理性分析,制作项目方案。且方案的修改在所难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当客户不断反复地提出修改要求时,判断质疑和按照客户需求完成设计,这两者需找到平衡点。不仅如此,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将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关于真实项目引入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完善,并在“UI设计”“网站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上进行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教学模式获得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收集数据、理性分析、自主学习、判断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
(三)推进课程思政教学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8]。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艺术设计的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关系,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将思想政治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勇于探索等思政元素。
比如以笔者“UI设计”课程中的课程思政为例。在界面设计模块,引入国风风格。促进学生调研国画、书法、青花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品质,逐步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勇于探索用于智能产品中的国风UI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素材使用、借鉴与抄袭之间的界限,并督促学生在完成的作品中做好版权声明,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版权意识。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爱国、敬业、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提升专业技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其速度快、收费低、操作简单,促使它在艺术设计领域逐步站稳脚跟。但目前,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其生成的产品独特性不强,这也为艺术设计人才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并驾驭人工智能技术指明了方向。
以设计标志为例,在小威智能平台上输入品牌名称、品牌理念、预期色调等相关信息,将为客户提供多个设计方案。但这些方案独特性不强,对于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远远不够。还需设计人员在众多方案中整理思路,对方案进行判断质疑,挑选与企业形象最贴近的标志设计,在获得平台授权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的设计,最终得出最优方案。在人机协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具备高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判断质疑能力、审美能力、超高的设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和精益求精的品格等。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是获得这些能力和品格的关键方式之一。
(五)提倡跨学科学习
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各行各业、各个地域、各个时代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客户对艺术设计项目的要求从有到精,从精到特,无不体现出时代赋予艺术设计的高标准。如何根据行业特点、地域特色、时代发展、客户需要完成设计项目?除了提升专业技能,还需掌握与项目相关的行业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人员还需了解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掌握生成艺术设计产品的原理、流程等知识,这将进一步促进人机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精神的提升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提升了自身的人文底蕴。因此,提倡跨学科学习是行业发展、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方式之一。
四、结语
本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研究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和实施方案。总的来说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新型教育体系,为培养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奠定基础;第二,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交流、收集数据、理性分析、自主学习、判断质疑、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三,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探索、工匠精神、版权意识等必备品格;第四,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判断质疑、审美、专业设计、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提升勇于探索、工匠精神等必备品格;第五,提倡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品格(如图1)。培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是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2]朱小娟.浅析现代设计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8(7):152.
[3]潘瑜.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素养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艺术研究,2018(4):134-136.
[4]梁光焰.数字化时代创新型设计人才的核心素养及培育[J].高教论坛,2018(9):41-45.
[5]潘瑞琼.艺术类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思路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4-25.
[6]贺优,孙娜蒙.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24-125.
[7]熊勇.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1(9):178.
[8]项聪.课程思政的“三重境界”[EB/OL].[2021-01-22].http://www.dangjian.cn/shouye/sixianglilun/dangjianpinglun/202101/t20210122_5926470.shtml.
作者简介:
陈静,硕士,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曾晨曦,硕士,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
编辑:宋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