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融合 推动义务教育新发展

2022-03-29 23:20宗国成李孝慈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普青少年学科

宗国成 李孝慈

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学校,都在积极进行着教学改革与教学过程改进工作,其中主要的就是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安排问题。为此,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以‘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一批优秀科普人才和相关科普机构,有效开展科普类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各地各校要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就近分期分批到科技馆和各类教育基地(天文馆、科技园、动植物园、农业示范园、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利用好科普资源,对“双减”政策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强化认识 明确“双减”的重要性

统一思想,强化认识,是“双减”政策能否得到确实落实十分重要的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小学生背负的课业负担,人们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类口号的影响下,错误地认为,只要给中小学生不停地布置作业,不停地补课,学生就能够学习得很好。

对于年龄小的学生,确实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有位小学老师介绍,小学生,一个知识点,从开始到结束,正常要讲12次。这个“12次”,既说明了反复练习的必要性,又说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性地在重复着无效的学习。而对那些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青少年,这种多次重复的无效练习,只会削弱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繁重的作业,看似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但其实在更大程度上,会让广大的中小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结果就是无论对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过重的作业负担,直接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加重了家庭的教育成本。只有减轻这两种负担,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快乐学习是“双减”的目标

每个人都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好奇,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跌倒了又爬起,学会走路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当儿童第一次背起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是那么自豪;当学生歪歪斜斜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是无比激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变得不再那么快乐了。

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是孩子们的一种天性,它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有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是为了探究未知的时候,孩子们会感到兴奋,会有一种内驱动力——就是我想去做,而不是强迫我去做,所以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努力寻找想要的答案。

“双减”的目标是校内提质增效,校外培训规范有序。就是要把广大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快乐而充满兴趣地学习;从学习的内容方面把中小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进行相对个性化的学习,从而满足时代发展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

个性化是一种趋势。无论是社会生产的产品,还是生产产品的人,个性化都是一种潮流。在社会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阶段的时候,大批量生产满足了人们生存的需要,而当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个性化的人才需求则越发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的变革,必须要走在前头,发挥先行作用。

科普先行 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主题,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要减轻學生和家长的负担,不是说要完全让青少年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让家长可以去打牌、打麻将,而是要求家长要做好准备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地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科普先行

“双减”明确指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业负担,主要是指反复的练习,或习惯上的“题海战术”;而校外培训负担,则是指校外学科类培训。与学科类培训相对应的则是体育、艺术和兴趣类的课后服务培训。简而言之,就是要限制考试类学科的培训,非考试类、属于素质类的,则应区别对待。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精彩的世界吸引着每个人,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他们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如何引导他们投入到各种神奇的科技领域中去,进而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如《通知》中所提倡的一样,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让广大青少年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科技馆、去各种科普基地,亲身体验和感知科技的神奇魅力,为他们将来投身国家的各领域埋下科学的种子、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作科学报告、讲述科学故事、开设线上线下科普课程,让广大青少年去参与机器人的编程与各种动作设计,去参与无人机的自由飞翔,去参与3D打印的各种结构设计,去观察一粒种子从发芽到生长的整个过程,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学科交叉融合

中国很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学校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尝试。虽然,全民的素质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是也应当清晰地看到,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依旧存在着提升的空间。

和素质教育具有相同意义的还有“STEAM教育”。“STEAM”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教育。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既适应社会综合发展的需求,也满足个人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需求。就目前学校以学科为教育主体而言,如何吸取STEAM教育的经验,并融入学科教育教学之中,或者各学科如何融合STEAM教育理念,都是一个需要通过具体实践探索的过程。

量子力學创始人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说过:“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表现在学科方面,各个不同的学科,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系,但完全割裂开来,显然是很不应该的。拿我们熟知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与数学来说,一道数学应用题对题意的理解首先就是语文问题,同样,对一篇语文作文来说,能够科学地使用数据,也是对数学(数字)的基本要求。所以说,在以语、数、外学科为代表的教育内容中,交叉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不但意义深远,而且会非常有趣。

以3D打印笔为例(图1),准备一张白纸、一把直尺,可以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用3D笔画出这个长方形,将这个长方形取下来,弯曲成一个圆柱体,作为一个笔筒或杯子的杯体。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首先就能够让青少年真正掌握数学中的长度单位,清楚地知道30毫米、5厘米到底是多长。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青少年探究诸如长方形、圆柱体、圆柱体展开图等多个图形方面的知识。

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青少年将设计的过程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个写作的过程,他们不会因为没有话说而觉得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同理,长方形的平面图案,又涉及不同人的不同审美观,由此引入艺术的教育,也能够使艺术与审美不再那样高不可攀。

科普教育先行,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很好地起到丰富义务教育内容,拓展其广度与深度的作用,而且这样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与挑战,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点。

加强师资培训 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全社会都强调终身学习的氛围中,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客观来说,我们传统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要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全面拓展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当提及机器人,很多人便会想到编程;当提到3D打印,就会认为是计算机老师的事情。其实,它们都涉及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门学科,总体属于技术和工程的范畴,是理工科的思维,这对于师范类专业出身的教师而言,颇有一种“隔行如隔山”的感觉,这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可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只有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教师经过学习与培训,才能使教师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才能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基础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宗国成系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工学院高级工程师,李孝慈系南通市如皋市技工学校助理讲师)

(编辑 汪愉翔)

猜你喜欢
科普青少年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青少年发明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科普达人养成记
“超学科”来啦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