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露
蜿蜒数千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向南,流经老挝等国家,最终注入浩瀚无垠的南海。中老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
2021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和中老友好年。一甲子岁月荏苒,六十载春华秋实!中老两国官方与民间通力合作,建立起互信互助、共享共赢的深厚友谊,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中老铁路作为中老友谊的连心之桥,全长1000多公里,北起中国春城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由中国段、老挝段组成,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
随着这条连通中老两国的铁路贯通,工农业原料、成品贸易往来,旅游、留学等人口流动以及技术交流将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中国和老挝对外交流、经济发展、人民过上好日子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助力交通提速
2021年10月16日上午,一列红蓝白三色涂装、呈流线型的动车组顺利运抵新建成的中老铁路万象站,正式交付老中铁路有限公司。
该动车组被命名为“澜沧号”,源于老撾的古称“澜沧王国”和流经中老两国的澜沧江,寓意着中老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关系。
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和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荣沙瓦等嘉宾亲赴万象站交接仪式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诞生,并携手为“澜沧号”动车组揭牌。
荣沙瓦表示,老中铁路是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项目,现实意义重大、历史影响深远。“澜沧号”动车组是老中两国人民汗水智慧的结晶,也将成为老挝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动车组顺利交付,标志着老中铁路由建设期进入运营期,宣告老挝迈入铁路运输新时期,老挝人民迎来交通运输发展新时代。
姜再冬也表示,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老挝迎来历史上第一组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列车。他强调,中老双方要加快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以铁路为依托推动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最大限度地活跃疫情条件下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为老挝经济恢复和中老务实合作注入动力。
老挝是一个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北毗邻缅甸、西南紧靠泰国,境内80%的土地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盖。众所周知,老挝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基础薄弱。
有分析人士认为,老挝国内经济长期缓慢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交通设施滞后。对于老挝这样一个内陆国家而言,拥有一条连通其他国家的铁路动脉,将会大大促进当地外贸等经济的发展。
其实,这一问题早已被老挝决策者重视。通过大力发展交通,让“陆锁国变陆联国”已是老挝政府的既定发展战略,中老两国联手建设的中老铁路则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加快老挝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进程,成为贯穿老挝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推动老挝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阿伦·率达拉是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老挝公司的一名员工,从事物流工作,负责钢材、钢轨和机电设备等物资的运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供给中老铁路建设。在他看来,“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可以带来交通和经济上的提速,更将为美好生活提速”。
“以前,从中国运物资到老挝需要20多天,铁路开通后只需要4天至5天,同时还大大降低了运输费用。”阿伦·率达拉直言,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以前很多建设物资都需要从中国海运到泰国港口后,再用汽车运到老挝,运输距离远,供应时间长,且费用很高。
中老铁路开通后,中国、老挝之间的运输货物都可以通过这条铁路直接来往,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阿伦·率达拉表示,“以后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物流服务,公司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相信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助力就业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是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俗语,这句话放到老挝也同样适用。
本玛·扎棱萨在中老铁路项目部当司机,他的妻子在项目部当保洁,两个孩子一个上中学,一个上小学。
“现在的收入更高,工资正常发放,我们夫妻二人还可以一起工作,很满足了。”本玛以前在外地开车,妻子在老挝西北部的沙耶武里省种水稻、玉米和薯类,勉强自给自足。后来,夫妻俩一起来到中老铁路项目部工作,本玛希望以后可以送孩子去中国留学,为老中两国日益紧密的合作交流作贡献。
同样,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的还有老挝小伙罗毅。罗毅皮肤黝黑,不善言辞,在中老铁路项目部工作,对他来说无异于一场蜕变——从县城里打零工的盖房小工成长为“一带一路”上专业技能出众的“铁路工匠”。
20出头的罗毅本名叫诺伊·宋玛尼,他的家乡孟赛县是许多从公路进入老挝的中国商人落脚的第一站。
诺伊从小就见识了许多来自中国的新鲜事物。因此,尽管要离开新婚妻子,他也决定到中老铁路建设工地上来试一试。于是,他成了中铁五局中老铁路一标二分部钢结构加工厂的一名电焊工,中国同事还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罗毅。
2018年3月,中铁五局第一个旨在技术创新的海外工作室“杨树海外创新工作室”在项目部成立,罗毅成为唯一一名进入工作室的老挝籍员工,并协同中国同事获得了两项中国技术专利。
“我们一起学习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罗毅提出很多结合当地情况的想法,对我们很重要,”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杨树介绍说,“比如喷淋养护系统专利,在前期设计的时候,罗毅就提出老挝雨季时水比较浑浊,建议我们增加一些过滤设备”。
罗毅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和收入水平都很满意。他现在一个月收入约400万基普(约合人民币3300元),比以前当小工时的收入翻了一番,工资大半寄给家里的妻儿。他说:“等铁路建好后,要带家人去中国看看。”
不仅要让老挝员工有工作,还要让他们工作得舒心、顺心、安心。
为提升老挝籍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工作,2017年11月,中国电建水电三局中老铁路项目部为老挝籍员工专门开办了培训学校,并配有崭新的校舍,以带薪培训的方式鼓励广大老挝籍员工踊跃参与。
康鹏·达扬是老挝籍员工培训学校的第一批学员,他跟着中国老师学习焊接钢构技艺。经过系统培训,康鹏·达扬不但可以独立完成钢材焊接、切割、钻孔等工序,还成了厂里老挝籍员工的师傅。
凭着过硬的本领,康鹏·达扬被授予“铁路工匠”荣誉称号。他说,“以前在家务农养家,生活入不敷出。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五六倍,老家正在盖房子,这在来中老铁路工作之前想都不敢想。项目建成后,还想在铁路公司继续工作,守护铁路。”
除了本玛·扎棱萨、罗毅、康鹏·达扬,还有许许多多奋战在中老铁路建设一线的老挝籍员工,他们随着这条现代铁路的建设而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工匠”。
有数据显示,自2016年12月中老铁路建设全线开工以来,5年间,带动老挝当地就业超11万人次,帮助沿线村民修建道路水渠近2000公里。当地人民的生活也因此发生改变,单职工家庭成了双职工家庭;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的人们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技术工人学到了更多经验和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老铁路带去的不仅是更强的交通运输能力,也带去了就业致富新路径,让当地百姓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助力教育发展
高大的桥墩矗立在湍急的湄公河中央,“铁军”们爬上高高的塔吊,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在离工地不远的教室中,一群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听着讲台上的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课,清澈的双眼里闪耀着对知识渴求的光芒,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课堂氛围轻松而愉悦。
这是中铁八局昆明公司磨万三标一分部的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在给老挝会富莱中小学的孩子们上课。
会富莱村坐落于老挝乌多姆赛省孟阿县的山区,这里交通不便,绵亘蜿蜒的道路直达大山深处。中铁八局昆明公司磨万项目部就驻扎在这个村子里,驻地对面是村里唯一的学校——会富莱中小学。学校深居大山,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比较落后。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在中老铁路建设沿线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会说汉语的当地人不仅有面子,还能挣到钱,有更好的发展前程。
为了践行“建设一个工程,福泽一方百姓”的理念,在乌多姆塞省教育厅的积极配合推动下,中铁八局在该学校开设“会富莱双语大讲堂”,组织项目优秀青年志愿者组成支教团队开展教学活动。
“双语大讲堂”开讲后,志愿者老师们精心备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切实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日常口语、基本地理常识、中老双语儿歌和民俗文化等孩子们感兴趣的课程。
教育是民生大事。不少参与中老铁路建设的中国企业,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时关注项目沿线的教育发展情况。
2021年3月,中老铁路站房I标中铁建工集团向中老友谊学校贫困学生捐赠了一批价值5000元的学习生活用品。捐赠活动现场,22名贫困学生领到了书包、笔记本、牙膏牙刷、沐浴露等物品。孩子们十分开心,纷纷表示感谢。
中老友谊学校位于老挝乌多姆塞省,始建于2006年,是当地唯一一所经老挝教育部批复的外资华文学校。
本次爱心活动,体现了中老铁路参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也为增强企地友好交往,实现中老铁路按期高质量开通,切实造福老挝人民作出了积极贡献。
道路通,百业兴!从交通建设开始,到促进物流、就业、扶贫、教育等领域全面发展,无一不展现出中老铁路是一条民生路、致富路、幸福路的时代内涵。
“在铁路后续运营和开发过程中,中老双方还要继续为普通百姓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切实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姜再冬大使在“澜沧号”交接仪式上如是强调道。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中老铁路建成通车,越来越多的中老人民将搭乘行驶在這条友谊路上的列车,为幸福生活奋斗着……
Originating from China’s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runs southward for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cross several countries including Laos before flowing into the vast South China Sea.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Laos share the river and the future.
The year 2021 marks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Laos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also a year of China-Laos friendship. As a result of official and private concerted efforts in the past 60 years, China and Laos have stricken up a profound friendship of mutual trust and help, sharing and win-win results, and brought substantial benefits to their people.
As the bridge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hina-Laos Railway starts in China’s Spring City Kunming in the north and reaches the Laotian capital Vientiane in the south. The railway of over 1,000 kilometers includes the China segment and the Laos segment. It is a docking project between the China-proposed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Laos’ strategy to convert itself from a land-locked country to a land-linked country.
The full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will definitely boost the trade 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raw materials and finished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flow of people traveling and studying abroad, and provide stronger impetus for exchange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L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