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封,“而立之年”谋复兴

2022-03-29 21:25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集邮生肖春联

武凤珠

2022年,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的拜年封迎来“而立之年”。

2月15日,公司總经理任永信与刘敦、张石奇、吴冠英等拜年封主创设计人员齐聚一堂,讲述拜年封诞生背后的故事,共话对拜年封“复兴”的畅想。

鸿雁传书,新春寄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递名帖拜年的文化传统。

任永信介绍,拜年封始于唐太宗时期。“过年时,人们要走访亲朋好友。亲友人数众多,一个一个地拜访,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就把自己的名字、祝福写在拜年帖上,派仆人送到各家各户。到宋代时,形成了‘名刺拜年’的习俗。”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催生经济腾飞,带来拜年封诞生与兴旺的契机。那是1992年底,中国集邮总公司(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前身)亟需一款叫得响的产品,推动集邮事业发展。刘敦是拜年封创始团队的重要成员,也是拜年封最早的策划者与设计者之一。他忆及拜年封的诞生历程:“生肖邮票是当时邮票发行的制高点,我们想应当‘抢占’这个制高点,把生肖邮票的外延扩展、高度拔高,在大年三十晚上推出拜年封,实现生肖邮票与年俗的更紧密结合。”那时,人们工作越来越忙,城市在扩大,手机也没有普及,“亲自跑一趟向亲友拜年已经不切实际,拜年封的诞生也就有了现实意义”。

策划之初的拜年封,只是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独立开发的一款邮品。刘敦等设计师的好友、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到中国集邮总公司的一次“串门”,则改写了拜年封的“命运”。刘敦说:“我们在办公室讨论拜年封时,牛群常来总公司‘平蹚’。我们一聊天才知道,他正在央视春晚筹备组准备语言类小品节目。”

当时,央视春晚已经家喻户晓。如果拜年封可以与央视春晚结合,用实物向全国人民拜年,是否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牛群,拜年封创始团队联系到央视春晚导演组,便有了1993年央视春晚上扮演生肖动物的演员围绕庞大的拜年封道具欢乐起舞、并像变魔术一样冲出拜年封道具的精彩节目。

中国集邮总公司与央视携手,使拜年封得到广泛有力的宣传。著名主持人邢质斌在《新闻联播》中对拜年封的介绍,刘敦至今记忆犹新:“她说,中国集邮总公司为‍‍今年的春节晚会专门发行拜年封一枚。”

30年间,拜年封主题与时俱进,规格、形式和编号传统却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给您拜年”4个字永远温暖人心。

拜年封从构思到第一枚正式发行,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最初的设计灵感,来自北京文化底蕴深厚的老胡同。

1992年冬天,设计师刘敦和张石奇常骑着自行车,到北京和平门一带钻胡同,寻找设计元素。看到四合院的门楼,他们有了构想:中国内地有31个省区市,从北京开始,每年反映一个地区人们过年的场景,最终形成一整套拜年封,展现各个地区不同的特点。他们的想法,得到公司领导支持。

1993年拜年封( 设计:刘敦、张石奇)

1993年春节发行的首枚拜年封,以北京四合院门楼为主景,以一家三代北京人过年的场景为主图。鲜红的春联贴在门楼两侧,影壁中央“福”字夺目,一家三代人分立门楼左右,孩子们手执风车、冰糖葫芦与鞭炮,画面喜庆,年味浓郁。

东北地区的春节元素,与北京迥异。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人们乘坐狗拉雪爬犁出行,孩子堆起雪人,二人转演员踩着高跷;粗木桩围成的院墙内,辣椒、玉米悬挂在屋檐下,一名小女孩半藏在门后迎接来客,姿态半是好奇半是羞涩。这是1994年春节拜年封主图描绘的场景。

为迎接香港回归,1997年春节发行的拜年封将广东人民的生活作为主图呈现。南狮舞、金橘树、摩托车……设计师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展现红红火火的广东新年气象。香港回归,广东是“前哨”,广东代表着中国内地,内地人民生活好了,香港才能回归。

拜年封广受欢迎、声名渐盛,得到越来越多机构的关注,画面主题与国家重大事件也有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结。2002年春节发行的拜年封上,人们吹号打鼓,手中的中国国旗和奥运会会旗共同飞舞;一位长者将封面写着“WTO”字样的文件夹在腰间,一名小女孩高举红色横幅“北京赢了”。这是对2001年我国喜事连连的纪念: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赛场……画面上,年度重大事件巧妙融汇。

一年一度,拜年迎春。拜年封发行30年来,用30幅各具特色的图画铭刻下个体与国家的共同记忆。

30枚拜年封上,有30副春联为主题增色。拜年封上的春联,与主图相映成趣。

这30副不同年份的春联,围绕不同地域、不同生肖创作,作者不一、字数不一、主题不一,却无一例外以文字留存下年度印记、书写出时代风潮。总结30年来拜年封春联的变化,任永信提炼出春联的五宗“最”。

“户外鸡声催晓日,屏前人影醉春风。”这是最早一枚拜年封上的春联。1993年正值生肖纪年的鸡年,又是中国集邮总公司与央视春晚合作的起始年。“‘户外鸡声’指鸡年即将到来,点明年份;‘屏前’有双关含义,既指画面上的影壁,又指电视荧屏。”任永信介绍,从1993年至1995年,最早发行的3枚拜年封春联,也是30枚拜年封中最短的春联,“都只有14个字”。

最长的一副春联,来自2005年春节的拜年封:“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聽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春联字多句长,描写的时间也辽远、空间也广阔。任永信解释:“‘上下五千年’,表现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纵横九万里’,表现我国疆土的幅员辽阔。”

2019年春节拜年封上的春联,最有意境。“夏荷映日,秋菊傲霜,冬梅喜雪,待用心讲述春天故事;东海铺银,西疆绽绿,南岭披红,更放眼讴歌北国风光。”任永信分析,“春夏秋冬四季、东西南北四方,都融入一副春联中,写出了改革开放40年来大江南北的变化。”

拜年封发行30年特别纪念版(设计:刘敦)

走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2020年,2021年春节发行的拜年封春联表现出拨云见日的喜悦:“历经酷冷奇寒,日暖春回,又是一年芳草碧;盼得冰消雪化,水流花放,依然百里杜鹃红。”疫情暴发时,任永信正身处湖北武汉抗疫一线,在他看来,这是30副春联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副。“2020年能走过来,非常不容易。当时,人口上千万的武汉,公交车、地铁停运,靠邮政车辆支援交通,动用邮政航空飞机运送呼吸机、防护服等。只要国家需要,邮政就在;武汉‘封一座城、护一国人’,这是一种自我牺牲,也是一种大爱担当。”任永信表示,这副春联借景抒情,表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

2022年春节拜年封上的春联,是最新的一副。“五环传雁信,邀鹰翔晴雪,燕舞春冰,虎跃群山增福庆;百载启鹏程,喜凤落千村,龙骧万里,鹿衔瑞草送祯祥。”春联的8个短句,每句使用一种动物表达吉祥含义。任永信说:“从建党百年到北京冬奥,从脱贫攻坚奔小康到虎年祝福,春联场景紧扣国家重大事件。”

“过年时,人们寄送拜年封,信筒装不下,放在邮局桌子上的大笸箩里。”刘敦描述20世纪90年代末拜年封辉煌时期的景象。

拜年封的风靡,源于多方力量助推。刘敦介绍,除央视和《中国集邮报》等媒体的推广外,自1996年起,拜年封中加入邮资明信片做拜年卡。“拜年卡是有奖明信片,大家通过拜年卡投票,作为《中国电视报》对央视春晚节目的评选依据。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公布获奖节目并兑奖,使拜年封具有了实际功能。那时,中奖概率很大,许多人为了评选节目,到处寻找拜年封,拜年封就在全国一下子‘铺’开了。”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造就拜年封早期的兴盛。为拜年封谋复兴,任永信与设计师皆有思考。吴冠英说:“拜年封写上祝福语、贴上邮票,通过邮寄传达感情。接到亲友寄来的、亲笔书写的、带有温度的拜年祝愿,感受是非常独特的。如果拜年封留存下来,以后即使远隔千山万水,看到当时的笔迹,这种感受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他建议未来在邮寄方式、设计风格等方面,使拜年封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可以结合电子传输方式,使操作更便捷;设计风格也应结合年轻人的审美、调动年轻人的兴趣,‘与时俱变’。”

在张石奇看来,拜年封除承继民俗特色、拜年功能外,还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融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大运河文化等内容,并深入挖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

“拜年封有四大特色,权威性、系列性、创新性、民俗性。”任永信表示,未来的拜年封应当在“守正从新”中谋发展。“拜年封上盖老邮票、贴新邮票的交接中,有告别昨天、迎接今天的仪式感。面向未来,辞旧迎新的传统不能变、乡愁的味道不能变、央视的平台不能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主流新媒体,探索让拜年封再度焕发青春的新模式;通过AR技术、数字赋能,打造新载体。此外,还要让更多新面孔参与其中,使新老设计师在设计岗位上常做常新,更好满足集邮爱好者对拜年封的期待。”

他借用禅宗六祖惠能的话语表示:“‘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拜年封是邮票‘方寸’与心灵情感‘方寸’的紧密结合。集邮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好的抓手,拜年封是其中一个点。要以点带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创造。”

猜你喜欢
集邮生肖春联
生肖转转转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你的生肖是什么?
新春联
新春联
生肖鸡的故事
王九成集邮漫画欣赏
王九成集邮漫画欣赏
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