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继近年来多轮次数十项交管便民改革措施之后,公安交管改革大礼包再度集中呈送:推出9项交管便民利企新措施,严格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安全准入管理,完善道路交通违法记分管理、交通管理执法监督等制度。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公安队伍教育整顿的实践中,步入深水区的公安交管改革展现持久后劲、释放持续效能,这再度启示,葆有为民初心,改革方能生机盎然。
改革为了谁?这是终极的考问,也是现实的考量。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的改革,才能赢得人民认可。作为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窗口部门之一,公安交管工作特别是车驾管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例如,此次改革举措中,推行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推行互联网登记服务新模式,既便利群众办事,也将助力行业发展;小客车登记全国“一证通办”,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均无需再提交居住证明,免去群众往复奔波之苦,等等。把时间的镜头拉长,近年来陆续推出的“全国通办、一证快办”等69项交管便民改革措施,窗口改革惠及9亿多人次,互联网服务惠及32亿多人次,为群众和企业节省办事成本800多亿元。这些举措聚焦的正是群众办理业务中的不便之处,也因此能够切中肯綮。群众每一分便利的背后,无不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推进机制创新、系统革新和流程再造,更彰显了改革者“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的拳拳为民之心。
安全是民生之基,交通管理尤是如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为民改革并不是一味为了实现便利而无条件放宽,而是要守住安全底线,做到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安全的统一,该便利的更加便利,该严格的更加严格。可以看到,这次改革举措还包括进一步严格“两客一危”重点车辆管理和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管理,新增对有毒驾、再次酒驾、危险驾驶构成犯罪等人员禁止申请增驾等,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既体现了通过改革为依法治理增动力添活力的思路,也体现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的理念。这同时证明,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改革与法治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统一,在实践层面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找到更多回应民生诉求、维护人民权益的路径。
改革为民,改到深处是法治。以这次改革为例,提供制度支撑的,是新制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3個部门规章,以与时俱进的制度更好地筑牢安全防线、深化改革惠民、坚持从严治警。以制度创新推动改革,更能越过表象,击中要害,抓住根本,包括公安交管改革在内的各领域改革进程,都清晰印刻着这样的逻辑。着眼未来,改革仍然在路上,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制度,在破与立之间、制与治之间构建起稳定的连接体系,推动释放更多治理效能和民生获得。
执法为民,法治进步靠改革。道路交通治理归根到底是法治之治,法治是必须坚持的遵循。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龙头,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主体,以地方性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为补充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理道路交通提供了强有力法律武器。在发展方式深度变革、疫情延宕反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等背景下,道路交通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涌现,一方面是法律制度要随之作出调整,一方面是执法手段和方式要随之优化升级。其路径和办法依然是改革,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推动道路交通治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加有效有力保安全、保畅通,助力实现岁岁人平安、千里路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