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故事②

2022-03-28 14:03孙悦
连环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文叶圣陶书店

孙悦

上期回顾: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名绍钧,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的平民家庭。先后在私塾、新式小学堂和中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新潮社。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先后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开明书店的编辑。本期我们来继续了解一下叶圣陶的编辑生涯。

28 1925年5月30日,“五卅”慘案在上海发生后,叶圣陶不但写文章声援这场社会各阶层爱国群众的反帝斗争,还与胡愈之、郑振铎等人于6月3日创办了《公理日报》,从社会舆论上支持“五卅”运动。

29 虽然《公理日报》只出版了二十二天就被迫停办了,但叶圣陶他们没有畏惧帝国主义的强力压迫。《公理日报》全景式地报道了这起惨案的真相,让许多有良知的中国人看了报道心中无比愤慨,从而唤醒了他们的爱国之心。

30 “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对叶圣陶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但提高了他的政治觉悟,更使他坚定地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五四”以后的十年间,是他创作史上的一个高峰,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小说的成就最大。

31 1928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在《教育杂志》上连载。这部小说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和精神面貌,在当时的知识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2 《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十几种刊物中的一种,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由郑振铎主编。1927年郑振铎去欧洲游学,便由叶圣陶代为主编,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编发了许多好作品。

33 这些作品包括茅盾的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丁玲的处女作《梦珂》和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

34 丁玲将她的第一篇小说《梦珂》寄给《小说月报》的时候,她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叶圣陶仔细阅读了小说,看到了作者的潜力,很快将它刊登在当年的《小说月报》上。中国文坛的一颗新星就此冉冉升起。

35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小说,也是由叶圣陶编辑后刊登在1929年的《小说月报》上的。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这部作品被看作是文坛的重要收获。

36 1930年初,时任开明书店编译所所长的夏丏尊创办了《中学生》杂志。他知道叶圣陶熟悉中小学教育,便盛情邀他来主编《中学生》。叶圣陶欣然接受邀请,离开商务印书馆来到了创办不到五年的开明书店。

37 当时给青少年看的杂志少之又少,青少年存在着迷茫和彷徨的情绪。叶圣陶在每期《中学生》的《卷头言》中,都耐心详细地指导着他们应有的处世态度、学习态度和是非观念,该栏目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欢迎。

38 每期《中学生》上都有一篇叶圣陶或夏丏尊写的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文章。刊物还辟有专栏刊登学生的习作,叶圣陶亲自为这些习作修改。《中学生》也成为开明书店所办的刊物中影响力最大、发行时间最长的刊物。

39 1931年4月1日,学校开始放春假,叶圣陶约了王伯祥,带着儿子至善一起回苏州扫墓踏青。他们雇了一条木船驶向石湖。石湖是太湖支流,两岸是大片的田园风光和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吴越古迹。

40 春假要放四天,叶圣陶又带儿子去太湖边上的光福镇,探寻邓尉山司徒庙内那些相传近两千年的古柏。晚饭后,父子俩又来到光福镇外的一座石拱桥上欣赏太湖明月,那是少有的宁静时刻。

41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很快,日寇的铁蹄就踏进了我国东北三省。数月后,日本侵略者又突然向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位于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被炸毁。

42 日本侵略者炸毁商务印书馆这个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摧毁藏书最丰富的东方图书馆,是妄图消灭我们的文化!叶圣陶、鲁迅和茅盾等四十三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发告世界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

43 同时,叶圣陶下决心一定要把初等小学国语课本的编写工作完成得更快更好。这套初等小学用的国语课本共分八册,由叶圣陶撰写文字、丰子恺绘画插图,1932年在开明书店出版后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赞誉。

44 叶圣陶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编写这套课本。课本文字写得浅显易懂、清新自然,也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加上丰子恺可爱有趣的插图,完全将孩子们吸引住了。小学老师们在看到这套课本时也兴奋不已。

45 课本大受欢迎,也给了叶圣陶和丰子恺极大的鼓舞,两人联手在1934年又完成了四册高等小学国语课本。在编写这些教材时,叶圣陶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注意用儿童文学的形式来吸引他们。

46 寫作和编辑都是艰辛的劳动,尤其是编辑工作,但叶圣陶一生始终以当编辑为荣。他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编辑,由于开明书店的读者主要是青年和少年,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47 平时在工作中,上至经理,下到练习生和工友,他都一视同仁、以礼待之。每个星期,他还和几个老编辑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补习文化课,从而形成了开明书店重视对青年员工培养的习惯。

48 1933年7月,叶圣陶在《文学》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这篇小说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权者搜刮民脂民膏的厌恶与愤恨。

49 1934年夏天,上海文化界兴起了“读经运动”和“复兴文言”之风,针对这股逆流,叶圣陶和陈望道、陈子展等人发起“大众语”问题讨论,倡导“大众语”,反对文言复古。叶圣陶参与讨论的文章是《杂谈读书作文和大众语文学》。

50 这一时期叶圣陶的创作明显减少,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编写国语课本和指导中学生写作上面。他或写或编的教材以及写作指导书,在当时中小学国文与写作教学中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5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开始对上海进行狂轰滥炸。开明书店总店和专为开明书店印制书刊的美成印刷厂全部毁于战火。《中学生》杂志也被迫停刊。

52 叶圣陶带着全家踏上了艰难的流亡之路。辗转跋涉了几个月后,他们终于来到了重庆,但重庆的日子并不好过。就在这时,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文学院院长陈源素闻叶圣陶对国文教学极有研究,便邀请他去武大任教。

53 武汉大学此时已西迁至四川乐山,陈源立意要把全校的基本国文课程好好整顿一下。11月,叶圣陶全家七口人乘轮船,又经过数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了乐山。

54 文学院和武大图书馆设在乐山孔庙内。叶圣陶到校后,把他多年的国文教学经验一概贡献出来。当时武大中文系有一部分教员主张复古,叶圣陶主张中文系学生要学习新文学、学习外语,不可一味读古书。

55 转眼就到了年关。除夕夜,叶圣陶在家里吃了一点儿年夜饭便匆匆赶到学校,和家在沦陷区的学生一起剪烛夜话、小酌深谈。谈到动情处,师生不由得同声唱起了《流亡三部曲》,一起回忆自己美丽可爱的家乡。

56 1939年8月19日,日寇对乐山进行大轰炸,叶圣陶的住处被炸毁,所幸全家无恙。正在成都讲课的叶圣陶赶回乐山,所见之处皆是一片废墟。当他听了武大学生在敌机还未飞走时就冲出去救火救人的事迹时,感动得流泪了。

57 房子被毁后,叶圣陶又在城外租了三间农屋。房子和用具都很粗陋,但他与学生的交往反而更多了。学生们经常步行几里路到他的土屋来交流诗文、谈论时事,有时候他们还和老师一起对着旷野引吭高歌。

58 武大原有的国文教材是不选鲁迅文章的,叶圣陶不但选了,还在国文试题中出了《试论鲁迅在我国新文坛的地位》等题目,引起了旧派教员们的不满。他们千方百计找他的茬儿,还散布流言蜚语,这使叶圣陶非常反感。因此,他愤然辞职。

59 1940年7月,叶圣陶离开武汉大学,去四川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他带着一家老小从乐山乘木炭汽车一路颠簸到了成都。望着陌生的城市,他不禁有些苦涩地笑了笑:又要重新建个家了。

60 叶圣陶白天去教育科学馆办公,晚上就在油灯下和三个孩子讨论文章的事。叶圣陶要他们每星期写一篇文章,题目不限,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再由父亲讲解。这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61 后來,三人的文章在父亲的指导下越写越好,不时在报刊上发表。叶圣陶又亲自将他们发表过的文章精选出来,取名为《花萼集》出版。几年后,兄姐弟三人的第二本散文集《三叶》也由文光书店出版了。

62 不久,叶圣陶又接受四川省立华阳中学校长汤茂如的盛情邀请,任该校语文教师兼文科部主任。学校设在一座空旷的古庙内,在简陋的教室里,一身青布衣衫的叶圣陶给学生讲着文学、讲着学习国文的方法。

63 1942年,开明书店在成都设立编译所办事处,叶圣陶辞去教育科学馆和省立华阳中学的职务,回开明办事处主持工作。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在《中学生》(战时半月刊)的编审工作上。

64 说到这本刊物,它就是1937年9月停刊的《中学生》杂志。后来在胡愈之、傅彬然、宋云彬、丰子恺等人的推动下,于1939年5月在桂林复刊,改名为《中学生》(战时半月刊),由傅彬然任主编,叶圣陶任社长。

65 复刊后的《中学生》(战时半月刊),除了坚持原来的方针,还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因此,作为大后方基地的四川,为国家提供了各种资源和兵力补充,教育、宣传的作用功不可没。

66 在动荡的战争岁月和不断迁徙的生活中,叶圣陶仍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和诗词。让他高兴的是,还和老朋友朱自清一起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

67 虽然两人的住处离得较远,但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约在少城公园见面。叫上一壶沱茶,两人海阔天空地闲聊着,或谈文章、评诗书;或论时局、鉴人伦,谈得很是随意高兴。这也是艰苦岁月中难得的惬意时刻。

68 抗战胜利后,开明书店办事处迁回了上海。回到上海后的叶圣陶马上又投入到爱国民主运动中去,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69 可是,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开始挑动内战,对进步书刊实行法西斯专政。他们早就威胁过叶圣陶了,认为《中学生》过多谈论政治 ,要他们少登社会科学类文章。叶圣陶置之不理。

70 周恩来通过中共地下党组织向叶圣陶转达了重要指示,要求他尽力维持开明书店和《中学生》杂志。可多登些学习文化知识的文章,也是有利于青年人进步的。叶圣陶遵照这一指示,将《中学生》一直维持到上海解放。

71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开明书店立即决定出版《闻一多全集》四卷本。由叶圣陶、朱自清、吴晗和郭沫若四人合编。两年后《闻一多全集》出版,这对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又是一次有力的抗议。

72 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越来越严酷,叶圣陶也被列入了黑名单。这时,中国共产党向叶圣陶发出了邀请,请他绕道香港去解放区,准备参加新政协会议。1949年1月7日,叶圣陶偕夫人胡墨林秘密离开上海,绕道台北进入香港。

73 2月28日,叶圣陶从香港坐船去解放区,一同北上的有柳亚子、马寅初、郑振铎、曹禺等二十七位民主人士及文化界人士。大家预感到中国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见面之后都报以一个个难以抑制的兴奋笑容。

74 3月18日,叶圣陶到了北平(北京),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这个委员会是为编写新的中小学教科书设立的。叶圣陶在会上提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教科书送到哪里”的口号,激励大家努力工作。

75 7月份,叶圣陶参加了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他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出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负责教科书的编辑事宜。

76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叶圣陶仍具体主持并参与了教科书的编审工作。他还亲自执笔为语文课本写稿,如国文课本第一册的《开国大典》就是叶圣陶写的;第三册高小国文课本也由他改写了一课。

77 编审局除了编写中小学课本外,还编辑、校点供理工学科学生使用的《大学国文》。参与选编工作的有来自北大、清华的教师。叶圣陶耐心、仔细地听取各方意见,把好审读一关。很快,《大学国文》就被编好付排了。

78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一直致力于文化教育工作。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他还担任过教育部副部长、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79 虽然一直担任着领导工作,但叶圣陶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1956年,他写了《一个少年的笔记》,同年还出版了《叶圣陶童话选》。他在八十五岁高龄的时候又出版了《〈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80 1988年2月16日,九十四歲高龄的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他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淳朴敦厚、表里如一的高尚品格,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北京的2月,风似剪刀,一个好人走了……

(完)

猜你喜欢
国文叶圣陶书店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霜的工作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