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羲之与他的兰亭风度

2022-03-28 05:33汪旭
牡丹 2022年4期
关键词:兰亭集序风度王羲之

魏晋风度主要是指于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人格理想与时代精神,也指受玄学清谈和道家学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探索与追寻自我、自然、自由的人格气度、人生价值观与时代风气。《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其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由、自然的崇尚,对淡泊自然、清新优雅文风的追求,对个人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都能很好地体现魏晋风度。本文从《兰亭集序》着手,紧密联系时代特征,从自然山水、人文思想、自由风度三方面出发,诵读、领略和感受《兰亭集序》中的魏晋风度。

一、诵读《兰亭集序》,感悟魏晋自然山水

就魏晋时期而言,寄情自然、游历山水可以作为其时代文人的一种标志性特征。《兰亭集序》中一开始便由“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出兰亭四周的景物(高山、树林、溪流等),铺叙场面,后又用“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描写晴朗和煦的天气与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亭子周围山峰高耸、山岭险峻、竹林茂密修长、溪流清澈见底,景致怡人,再加上微风轻拂、阳光和煦的天气,引得群贤敞开心扉、开怀畅饮。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此次宴集环境进行描写时,语调欢快、辞藻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都是作者性格淡雅、不张扬的体现。

同样的文风,阮籍的“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及嵇康的“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等都能体现士人寄情于山水的淡雅心境,这也是魏晋时期大多士人的心态。在政权更迭,残酷、压抑、黑暗、混乱的现实面前,为维护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他们便融身自然、隐居山阴,“放浪形骸之外”。他们率性而为、行为洒脱、性情本真,渴望回归自然,于自然中寻求真我和自由,既表现出“东晋尚超脱”与“汉末重气节”的风尚,又具有“魏晋喜放荡”的特点。

由上文描述可以见得,魏晋名士精神中除对自我价值、生命探索等关键内容格外重视以外,还包含了对于自然的崇尚,王羲之就有这样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了王羲之的兰亭风度是非常率真耿直的,这些都在《兰亭集序》中有所体现。作为一代书法家,王羲之本身就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也自然无法避免时代及文化的影响,在始终坚持本心的同时,也希望体现仕途之中的耿直立身,寻求超俗精神,在高等哲学观中自由隐逸。在如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兰亭集序》才能形成一种特殊的、不受时代影响的价值观念,这也是他的个人选择。社会过于现实,他只能寄情于山水,寻找一种清雅的心灵慰藉实属正常。《兰亭集序》大量描绘大自然的宁静,体现了王羲之潇洒的性格,这是一种与同时期魏晋人士相同的率真品格。实际上,《兰亭集序》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山水,还融合了魏晋名士的人文精神,但这些都有自然表达,彰显了王羲之追求个性上的自由奔放,同时不乏存在于政治层面上的忠贞品格以及对于山水自由的率直行为,这些复杂矛盾与内涵都是非常值得后人探索的。所以说,《兰亭集序》创造了一个文化理想国,让王羲之这样具有诗意的灵魂有了栖身之地。实际上,传统的儒家文化在东晋时代无法得到良性发展,在引导作用方面也收效甚微,所以很多士人面对天灾人祸会感叹生命之脆弱、人生变化之无常。《兰亭集序》中就开始探讨人生、理性思考价值,希望在短暂的人生中始终保持快乐、活得更加潇洒,这也是当时王羲之的核心思想价值观。

二、领略《兰亭集序》,探讨魏晋人文思想

《兰亭集序》的后半部分,王羲之主要以“悲”字为基调,抒发出聚会难短、有聚有散、欢聚难常的感触,再由宴会聚散联想到“死生亦大矣”(人生短促、生死悬殊),悲从中来。从表面上来看,作者似乎是一种消极、悲观、颓废的感叹,但从更深层次来说,作者表现的是一种对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的追求和觉醒及对生活、人生的留恋与欲求。

魏晋时期,士族文人多追求玄学清谈,崇尚庄子的“齐物论”,不屑事工而故作放旷,“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作为一名清谈文人,却有着与其他谈玄文人不同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思想,追求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兰亭集序》中的“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中就有所体现。“虽趣舍万殊……不知老之将至”,他们恋生,追求和陶醉一时的满足与快乐;他们用老庄无为而生、随顺自然的处事心态去反抗与逃避社会的动荡混乱,并于山水自然中发现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及生命的可贵。这些都标志着文人志士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自我人生、命运、意义的追求、把握与思索,人们不再追求外在的学问、节操和功业,开始探索内在的精神状态与思辨风神。

魏晋文人志士是追求生命永恒的,“死生亦大矣”就是如此,《兰亭集序》中就体现了这种哲理思想。王羲之敢于正视人生之痛苦,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真性情,同时通过吟唱人生无比的热爱与眷恋来正视生死,热爱生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事业,在奋斗与奉献之中增加生命的长度与深度。《兰亭集序》中也能看到王羲之淡雅人生的人文精神色彩,這与《兰亭集序》中从容平淡、潇洒坦荡、真切率直的风格不无关系。王羲之深知东晋时代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相当盛行,所以他公开批评了“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世风,在忧国忧民、渴望救国的同时表达了自身旷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个性与人生表现出了当时社会所盛行的人文思想。王羲之虽然在魏晋名流中并不算另类,但是他绝对是个性鲜明、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一个。他的作品务实但也深情,率真但并不夸张,自信却也不会随意沉沦。王羲之的忧患意识、独立思想、人生理想、坚强意志都充分体现出来,通过自己独立的个性与优秀的品格成就未来,让王羲之在中国留下了千古风流的英名。

三、感受《兰亭集序》,品味魏晋自由风度

(一)山水中求自由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创作山水画、山水诗文时,大多出自内心的自觉和自我精神的需要。他们娱情自然、亲近山水、摆脱尘世,以一种平和的心境、审美的态度来欣赏自然山水、体味自然山水的悠然神往,并与宇宙自然相融,达到物我冥合的心灵境界,从而更好享受人生的逍遥与至乐。王羲之作为魏晋时期文人代表之一,时事政治伤其劳形,于是他选择在自然中找寻真我,怡情山水并自得其乐。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将文化生活、民俗活动和自然审美紧密融合在一起,借“暮春之初”(春色宜人之天时),融“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四周环境之优美)为一体,表现出他们及时行乐、崇尚隐逸、逃避现实的心理意识。在王羲之的作品中,大自然就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宝库,通过“俯察”“仰观”,可以发现“品类之盛”“宇宙之大”,可以让人从中体会到真正的“视听之娱”,达到一种逍遥、自由的境界。

(二)酒中求自由

诗人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思绪超脱凡世,因此,部分诗人借助酒精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感受外物、寻求解脱途径,形成一定的思想境界。再加上死亡的悲哀和生存的疲惫,名人志士也开始将酒引入生活中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流觞和山水使王羲之处于一种微醺的状态,获得有如神助的创作灵感,酣畅淋漓地发挥其书法艺术。“一觞一咏”中,蕴含着许多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饮一杯酒吟一首诗、诗词书画、谈古论今的简单快乐,这是文人自我存在的彰显、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三)艺术中求自由

《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杰作,又被后人誉为“国之瑰宝”。宴酣之余,兔起鹘落、笔走灵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成就了中国书法历史上的艺术杰作和巅峰之作。从书法角度而言,《兰亭集序》字体雄逸流动、线条潇洒飘逸、艺术风骨朴素高雅,因而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文学角度而言,《兰亭集序》文笔清新优雅、文风淡泊自然,行文显隐有致、略无沾滞,行笔箫简、举重若轻,王羲之用寥寥百字发出深婉感慨,堪称魏晋时期集散文、玄学之大成者。

(四)生死亦大的追求自我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发出了一些感慨,例

“有聚必有散”,这种欢聚与离散让王羲之情绪相当低落,这种聚散思想也会逐渐延伸演变为人之生死,所以王羲之也有一种“生死亦大矣”的思想理念。这是他对于生死的真实看法,也是对于人生短暂的无奈感叹。人们从《兰亭集序》的文字中就能感到某些悲观和消极情绪,它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对命运的深深留恋,这是一种人格精神层面的觉醒。人对于死亡之外的所有迷信与宿命都会产生怀疑,而王羲之作为东晋时期最重要的辩才文人,他在人生理想与政治观点等多方面都不同寻常。就以《兰亭集序》为例,王羲之在其中明确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这其实与当时东晋时代的实际背景有关。当时人们纷纷逃避战乱动荡,许多文人骚客也隐居山林,所以王羲之才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了一种反战的精神,这也体现了魏晋时期的文人风度。

可以说,《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的所有创作都是源于酒后发挥,其超凡脱俗的语句也流露出作者的真心与风度。整体看来,内容朗朗上口,反映了现实生活与价值观,并加入了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王羲之对于自然与自由的向往格外真实,这也是对魏晋风度的完美呈现。

四、王羲之《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文化的影响

《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影响最为深远的代表作品,展现了魏晋时期的历史风度,对后世书法文化乃至整个艺术文化风度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王羲之《蘭亭集序》书法从形态意境方面给人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艺术体验,后人模仿其书法技艺,但是单纯的模仿显然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存在不利影响。而也有一些后人着重体会、理解对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展现的魏晋风度、深刻内涵、艺术意境等,再结合历史现状和书法艺术发展潮流,形成了有传承价值的书法艺术风格。

例如,在唐朝时期,李世民基于政治文化统一的目的,加上自身审美喜好的影响,极力推崇王羲之。从现存的唐太宗李世民书法作品《晋祠铭》可以看出,其书法风格和王羲之作品有极高的相似度,可见王羲之以《兰亭集序》为代表的书法作品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在李世民的推崇下,王羲之在历史上的“书圣”地位得以确认,进而对“初唐四大家”及盛唐时期怀素、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表面来看,颜真卿、张旭等书法家的书写技艺、形态与王羲之《兰亭集序》有较大差别,但是其都继承了王羲之追求自由、不计工拙、张扬不羁的精神内核和兰亭风度。可以说,正是在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流传的兰亭风度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精神的思考,才让这些后世书法家成为中华民族书法艺术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也充分证明了王羲之及《兰亭集序》的兰亭风度,在中国书法精气神和艺术价值方面的

意义。

五、结语

文学和书法层面,《兰亭集序》都以其独特的风格魅力,展示着自由超逸、潇洒本真、超脱自然的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的名人志士享受山水自然、发现美丽并获得灵感;于酒香中沉醉,愉悦性情、躲避尘世;于宴酣之余追求生命本真和人生价值:这些都能体现魏晋时代的独特风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汪旭(1978—),女,四川遂宁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两汉魏晋 。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风度王羲之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王羲之送字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风度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ТРИ ШЕДЕВР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