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科学谋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重庆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近三年来,重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力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工程,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作用,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作用,着力创新通道建设运营机制,助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
一是建立健全合作共建机制。国家层面,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会同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等14个部委和重庆、广西、四川、贵州、海南等5省区市建立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省际层面,西部12省区市、海南和广东湛江建立“13+1”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签订框架协议。重庆牵头召开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联席会议工作规则、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道发展指数和“2021年通道沿线省区市政策需求清单”等5个重要方案,签订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建设等8个重点项目。市级层面,成立重庆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36个市级部门、区县和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出台《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
二是设立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2020年6月,重庆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为市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管理的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负责综合协调、规划发展、区域合作、项目推进、信息服务等工作,同时承担省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的工作,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是搭建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的原则,推动重庆、广西、贵州等6省(区、市)8家股东企业合资组建了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同步设立重庆、甘肃、贵州、新疆、宁夏5家区域公司,集聚多方优势资源,打造国际化品牌,在市场层面引导通道运营由量变向质变加快转化。
发挥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作用,着力优化运营组织,助推做大做强通道经济
一是稳步扩大运输规模。通道常态化运行以来,3种运输方式开行数量和运输箱量稳步增长,集装箱量由2017年底的0.3万标箱增长到2021年的11万标箱,增长36倍。2021年全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值超180亿元。其中,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开行2147列,同比增长46%;跨境东盟班车开行3347车次,同比增长17%。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超27万标箱,运输货值超470亿元。其中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累计开行5327列;跨境东盟班车累计开行8345车次。去回程货运量比重为54:46、货值比重为51:49,成功实现双向运输平衡。
二是大幅拓展覆盖范围。铁海联运班列目的地覆盖六大洲106个国家和地区311个港口,其中亚洲占95%,非洲占3%,欧洲占1%。前五大主要进出口贸易国为越南、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占货物总量30%。在新加坡、越南和中国香港设立5个国际集散分拨中心,主要运输货物为机械设备及电器、轻工产品及医药、粮食、化工原料等产品,涵盖640个品类。跨境公路班车在越南河内、泰国拉卡邦、柬埔寨西哈努克等地设立30个分拨中心,新开通重庆—乌兹别克斯坦、重庆—哈萨克斯坦、重庆—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常态化运行线路达9条,实现中南半岛全覆盖,主要运输货物为摩托车配件、机电设备、电子产品等。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主要运输货物为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鞋帽等轻工产品。
三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牵头拟定西部陆海新通道公共信息平台工作推进方案,联合沿线省区市编制通道发展指数方案,全面监测通道交通设施、物流服务等情况。印发《重庆市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1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4.2%,降低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1.46%、97.41%,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压减至400美元以内,提前完成国务院确定的目标任务。印发《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应用场景在渝上线,运行6个月为物流企业融资6.3亿美元。
发挥连接“一带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作用,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是加快推动运输通道建设。铁路方面,渝怀铁路二线全线开通运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建设稳步推进,总体进度超过70%。渝湘高铁建设有序实施。开工建设渝万高铁。成立京昆高铁西昆公司,成达万高铁可研报告获批。公路方面,提速推进银百高速城口至开州段、渝湘高速复线、渝黔高速和渝遂高速扩能改造项目,重庆江津至四川泸州北线开工建设。加强南向货运通道建设,积极推进货运铁路规划布局,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二是持续加强物流设施建设。2019年以来,重庆先后获批港口型、陆港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兼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为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至果园港区成功获批,正加快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果园港集中查验场所、鱼嘴南货场、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提速推进。
三是不断拓展口岸服务功能。2020年12月,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果园港区分别获批设立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铁路口岸首次获批设立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2021年2月,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增加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职能,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全国第四个、西部地区首个办理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的口岸城市。
发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作用,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对接东盟等国家和地区
一是加快创新赋能。探索标准化多式联运规则体系,优化国际多式联运提单证的陆上使用环境,完善多式联运提单融资工程。积极推动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入选全国自贸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开具全国首张CIFA多式联运提单,被商务部列为CIFA多式联运提单试点城市。启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深化成渝通道合作。全面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四川省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和物流合作备忘录》,建立口岸物流、通道建设等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运营组织等全方位合作。
三是提升通道国际合作水平。牵头编制《西部陸海新通道与东盟合作行动方案(2022—2025)》,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探索开辟连接内陆地区的GMS国际道路运输线路。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东盟商品集散地。东盟自2019年连续两年成为重庆第一大外贸合作伙伴。2021年全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运输箱量达4.38万标箱,占总量30%以上,运输货值115亿元,占总量61%,为支持东盟等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系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