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强监管形势下企业融资前景

2022-03-27 04:51阴潇雨
商场现代化 2022年3期

摘 要: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解决当前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实质问题,开展强监管形势下企业融资前景分析研究。在明确当前国内金融环境后,针对近五年来金融市场监管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强监管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例如IPO难度增加、再融资更加规范、杠杆限制更加严格等。从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方式占比、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多元融资体系等方面应对强监管形势企业融资方向的调整。最后对未来企业融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期为企业融资创新路径探索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金融领域;杠杆限制;间接融资;多元融资体系

一、引言

企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当前各类企业的大量涌出,使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逐渐增加,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但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国内外经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企业发展造成了影响,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企业融资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缺少各领域的支持,并且金融机构和社会对企业发展的忽视都使得企业融资之路十分艰难。虽然资本市场已经为企业融资开通了渠道,并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融资路径,但由于企业上市的门槛过高,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起到实质性的问题。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出了一种“强监管,零容忍”的观念,并已经得到逐步的展开,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行业迎来了新一轮高强度监管形势。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的有效融资成为当前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开展强监管形势下企业融资前景研究。

二、国内金融环境分析

为了探索在强监管形势背景下企业的融资前景,需要明确当前我国金融环境的实际特点,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融资提供基础条件。从宏观层面分析,当前我国国内金融环境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分别为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技术环境。首先,对国内金融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我国自加入了世贸组织以来,充分落实提出的各项责任与承诺,并进一步实现了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当前金融监管也逐渐实现了更加开放的经济市场,部分大型国有金融企业都纷纷回归到了A股市场当中。在上述利好因素的促进作用下,未来企业发展的金融市场也将逐渐变得繁荣。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出持续性的高增长趋势,房地产、股市等都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人民币不断增值的影响下,国外更多投资人开始逐渐将投资方向转移到我国经济市场当中,因此也进一步使得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当中大量外来资本的融入,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其次,对国内金融文化环境进行分析,由于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在金融领域当中的发展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严重的断层现象,因此至今仍然没有完善且成熟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加之,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一致占据着主导地位,商人在社会当中的地位普遍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商业很难形成。之后由于受到各方思想的影响,部分商业活动被禁止,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各类新型经济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国金融业在内容上的多样化,在强监管的支撑下,各类活动的开展具备更高的安全保障,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条件。最后,结合当前国内金融的技术环境对其进行分析,以前我国金融业引入了众多先进的技术,但由于在商业信用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并且没有相关监管制度的支撑,因此导致部分涉及到货币业务的企业无法开展与融资相关的活动,并且已经开展融资的企业也存在难度提升的问题。但随着强监管的提出,为商业信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条件,也使得各类技术得以实际应用并发挥其实际作用。

三、近五年来金融市场监管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中的监管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各项金融市场监管工作的实施,都促进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近五年来,随着人们对金融监管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加之强监管的实施,都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更大的改变,也进一步促进着监管模式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进行调整。在强监管形势下,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得到了全面的完善和创新,并且针对以往监管工作当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得以补齐。在开展各项该监管工作时,均是在审慎监管的前提条件下,实现了对金融的有序创新,并进一步健全了金融风险覆盖的监管框架,从而起到提升金融监管透明度的目的。

与以往金融市场监管规划相比,近五年来企业金融在宏观层面上,实现了对审慎管理的初步建设和实施,并将这一规划内容与现代化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上述现象的存在,意味着当前金融市场在实现科技应用和创新时,不会再像以往以“野蛮生长”的模式发展,逐渐纳入到了一致性更强,且能够实现全覆盖及时的管理体系,监管力度会更加的严格。除此之外,在近五年时间中,金融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证券市场、银行等实现了快速的扩张,并逐渐在金融领域当中呈现出突出的壯大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其存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例如,当前金融市场的杠杆率不断攀升,资金存在脱实入虚等,诸如此类金融乱象的频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金融市场的监管难度。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2019年提出了提升有效监管和科学监管水平的发展目标,并在强监管形势下,精准有效地处置资本市场重点领域当中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坚决打好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四、强监管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1.IPO难度增加

IPO是指首次公开募股,在强监管形势下,近几年的平均IPO过会率不超过60%,存在大幅度降低的趋势。在进行审核过程中,其节奏逐渐放缓,发行批文的数量和筹资总额都与以往同一时期相比下降70%和50%。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形势背景下,IPO的审核越来越严重,以公开募股的方式实现企业融资难度逐渐提高。同时,在新的规定当中若企业IPO被否,则其资产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借壳上市。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大部分企业纷纷出现撤单现象,目前已经撤单的企业超过100家,撤单数量约占以往全年总量的80%。这一部分企业若想实现融资,一方面需要采取借壳上市的方式,另一方面会直接转向海外。但尽管当前IPO的审核逐渐放缓,但对于国家新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对于新经济企业而言,强监管对其仍然有着利好作用。

2.再融资更加规范

在强监管形势下,实现了对再融资的进一步规范处理,并提出了针对再融资的多项新规,进一步实现了对再融资市场的规划。第一,在规模现实上,要求了融资企业非公开发行不得超过总股份的20%;第二,对频率进行了规定,两次融资的时间不得小于18个月;第三,对募资投向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说明,实现了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进一步规范。在上述规范要求的限制下,企业融资不会出现由于条件过宽而使得发行失败风险较大的问题产生,对再融资相关内容的规范也使得再融资结构得到优化。

3.杠杆限制更加严格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并购资金的优势在于通过结构化的设计和回购承诺,实现对资金成本的降低。在当前强监管形势当中,由于增加了多层限制条件的嵌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自有融资活动的开展。这一举措的提出实现了对融资并购基金杠杆的控制,从而限制了企业融资规模向着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风险。同时,由于杠杆限制更加严格也进一步使得融资风险的暴露,外部投资者的风险增加,这一现象也促进了并购基金缩量的加剧。

五、应对强监管形势企业融资方向的调整

1.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

为了实现对企业在市场发展中融资方向的有效调整,在本章的研究中,提出将银行间接融资作为核心的融资模式。可将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机构作为提供市场信用价值的金融产业,并明确银行可以为社会提供其能够普遍接受或作为货币流通的工具,此种证券化业务在产业内是具有不可代替性的。通常情况下,银行与证券行业两者之间可以实现资金方面的往来,前者作为市场的放款对象,当因此证券公司存在借贷需求时,会通过买卖证券的方式向银行索求服务。当证券公司具有对应的社会价值资源时,又属于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较为雄厚的资金来源渠道,但此过程中仅属于银行资金获取的渠道之一,并不是银行资源再转化的主要方式。在强监管形式下,企业要想获取银行为其供应的更多融资服务,需要将利润与补贴作为前提条件,通过合理的流通证券,获取市场更多的地位与产业价值。但基于金融行业的持续化发展现状可知,此种行为是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的,当直接流通的货币转换为虚拟货币时,资源无法作为实用性产品,仅作为分配性价值,但此种行为也是保证企业获取足够融资服务的主要措施,因此在银行与企业单位双方信用度较高时,可以将非现金结算方式作为融资核算的条件。

2.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方式占比

直接融资方式是企业外部融资的必要手段,也是一种基本融资行为,通过此种融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解决融资短缺的问题,也可以实现借贷服务在市场内的有效流通,通常情況下,此种行为具有不可逆转性、融通性与长期性特点。但在直接融资形式下,企业由于规模受限、资金受限,可在市场内购买的直接融资证券产品较少,而一旦融资的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的风险。但无论企业选择任何一种融资方式,均需要支出一定的融资成本,基于表层分析,证券的利率要大于银行利率,但企业要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还需要在承担支出成本的基础上,承担评审费用、宣传费用、代理费用、发行费用、广告费用等。但此种融资方式对企业发展造成的风险是相对较低的,尤其在强监管形势下,企业要想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需要通过持续扩大直接融资方式、降低间接融资占比的方式进行产业建设。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企业直接融资的行为无论是在规避风险方面或是在支出成本约束方面,均略胜一筹,由此可见,通过提出的方式进行企业融资方向的调整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3.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多元融资体系

通过建立适合企业持续化建设与发展多元化融资体系的方式,进行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尤其在产业化格局发生持续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树立多渠道融资理念,健全企业发展方向是实现企业对市场融资风险规避的最有效措施。为了满足此方面需求,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其一,完善现有的资本金融市场,开放市场,提出针对中小型企业单位的创业板,解决由于资金不足造成的企业发展困难等方面问题。

其二,选择最佳的融资契机,融资会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融资机会,使融资成本降低、承担风险最小,且融资收益最大化。首先,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寻找融资机会;其次,企业做出融资决策时应具有预见性,充分了解国内外形势变化;最后,融资的选择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企业时下的具体情况继续分析。

其三,加大对多元化主体金融市场多元化的建设,积极引进股份制度,由企业单位建立与外部的合资与合作关系,通过此种方式,引进外资银行,拓宽借贷服务的有效通道。强化地方性银行与地方内的商业性银行,以此类银行作为支撑,可以解决地方企业融资金额不足的问题。在有需要的条件下,加速建设小额借贷公司,此类公司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乡级、镇级银行。但要注意的是,此类银行在投入市场建设后应参与信用担保,只有担保满足需求,才能允许此类银行在地方运营。除此之外,应完善地方级企业单位的信用约束机制,定期结合其主营项目与经营方式,对企业进行市场信誉度的评估,对于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大融资放行的方式给予其鼓励,对于市场信誉度较低的企业单位,需要对其的融资金额进行约束,避免造成银行、借贷机构出现融资方面的风险。总之,要落实此种工作,需要从多维角度入手,及时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保证对企业强管制的条件下,基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多元融资体系的完善。

六、未来企业融资发展方向

经济市场内中小型企业的高速发展,无法摆脱外界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支持,而未来资本市场势必将呈现一种公开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这一趋势,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目前,市场内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投资资源获取时,仍将间接融资作为依托,尽管资产产业背景下的多个经济借贷银行已经成立专门的企业信贷管理部门,但由于此方面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部门可给予企业的融资借贷服务远达不到企业对于金融支持服务的需求,为了避免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企业融资方面的风险,一些企业单位甚至将融资行为转向为民间借贷。而这一趋势势必会对规模化的金融产业发展造成冲击,甚至会造成产业发展不稳定的动荡格局。

基于国际金融产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层面分析,我国市场内企业单位获得信贷服务支持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融资的难易程度、融资规模会受到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未来,通过商业贷款获取资金服务的过程是我国企业获取融资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在此过程中的利率规模化也将实现对产业风险机制的补充与完善,一些小型企业单位获得市场融资支撑的力度将呈现一种提升趋势。

尽管在未来的产业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获取融资服务更加容易,但在给定利率的支撑下,银行将面临市场更大的运营风险,因此利率的确定需要由市场与多个需求方协同商议后得出。在此过程中,银行给予大客户(大型企业或上市企业)的贷款服务属于一种批发性业务,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服务属于一种零售性业务,后者对于融资的需求具有金额小、笔数多、办理与执行手续繁杂等问题,如果市场提供给不同的企业相同的融资利率,地方银行将失去对中小型企业单位的融资服务积极性,而此种不平衡的现象势必会造成市场发展失衡。因此,小型企业应做的是提升其自身规模,成为银行内部的优质客户,而在小型企业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过程中,市场内会再次涌现出其他小型企业。总之,产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贷款需求永远无法满足前端供给,也正因如此,使得市场发展保持长久平衡。

七、结束语

当前经济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经济市场的运行也逐渐规范,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当中,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提升市场活力,本文针对当前强监管形势背景下的企业融资前景进行探究。当前企业融资面临的诸多问题,主要來自于金融机构、社会外部等。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明确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多方面的力量,除了完善企业自身内部财务体系以外,还需要多方机构的扶持和社会综合力量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各个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实际问题。未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企业融资难也将逐渐得到改善,并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彦菁,陈晓奕,陈芳芳.嘉兴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13家法人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21,33(05): 41-49.

[2]张博,丁聪,陆颖,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投融资影响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金融与经济,2021(09):4-15.

[3]吴一丁,郭启明,罗翔,等.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的门槛效应[J].会计之友,2021(19):78-85.

[4]牛帅帅,朱剑峰.慈善捐赠、债务融资成本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1(03):67-71.

[5]于建忠,陈燕红.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基于融资约束差异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21(10):12-22+155.

[6]吴双.突发事件对会展企业融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例[J].中国市场,2021(28):53-54+183.

[7]谢晓娜,范胜申,马建平.中小微企业区域融资环境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以甘肃为例[J].甘肃金融,2021(09):32-35.

[8]余迎昕.政务大数据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以芜湖市大数据信用贷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0):77-78.

作者简介:阴潇雨(1988.04-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投融资业务、区域经济发展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