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雯 潘佩珍
摘要: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出血瘀斑之间的关系。选择小儿心脏病患者24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均采取腹壁右侧位采用傳统的皮下注射方法后,然后采取应用棉签按压30秒方法和左侧予不按压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按压的效果优于按压止血。因此建议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注射完低分子肝素就不进行按压。可以有效的降低皮下出血率,从而减少患者的顾虑和疼痛,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小儿先天心脏病 按压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低分子量肝素(low olecular eight eparin,LMWH)是由普通肝素(UFH)分离得到的一些组分或裂解后产生的片断,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6 500。它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凝、抗血栓药物,其抗血栓作用优于UFH,而抗凝血作用无明显差别,LMWH血浆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力低,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可达98%),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和疗效准确,加之本身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影响不明显,故无需药物监测,半衰期长,无出血副作用,口服易吸收等特点,其中最有价值的是LMW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远远优于UFH。近年来,国内外LMWH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LMWH的研究也日益活跃,并成为肝素类药物研究的热点,特别是LMWH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及某些疾病中高凝状态的防治。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其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7-0.8%。由于严重和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患儿多在出生后需要长期治疗。而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抑制血栓形成,广泛用于儿童心脏病治疗药物。通常选择腹部下注射,因为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容易吸收,但临床上由于注射按压方法不正确,容易引起出血,淤伤等,造成患者疼痛及心理紧张,尤其儿童患者更甚。而在笔者所在的医院科室,经常发现,经过按压之后经常有出血瘀斑情况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按压对小儿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国内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到6月之间总计25例患者,患者年龄均处于在3-14岁,其中男孩14例,女孩11例。均为心脏病患者相关,其中16例为ASD封堵术后病人,5例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病人,其余为心脏病相关的其他病例。患者收集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心脏病史,伴随疾病,围手术期间患者的出血抗凝情况等。大部分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在不同等级的医院接受过治疗,患者来源广泛,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患者具有如下条件:①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血凝血时间(BT)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②腹部皮肤正常。所有患者按照医嘱量注射低分子肝素、然后对比按压之后出血和瘀斑情况。
1.2 注射及按压方法
患者在介入手术后按照医嘱,低分子肝素规格:0.6ml/支,按照每公斤体重?给予相应的剂量,分别于术后12小时和术后24小时,予皮下注射,共注射2次,注射部位位于脐中心5cm范围(除外脐周1cm内),左右交替,分别采取右侧按压左侧不按压的方式对比观察,两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痣有斑的部位。常规酒精消毒脐周右侧5cm范围皮肤,排干净注射器内空气,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垂直进针,刺入针梗2/3,回抽无回血后注射,注射完毕进行按压比较。一组(右侧注射部位)采用注射完毕之后采用无菌棉签轻轻按压针眼15秒,另外(左侧注射部位)一组注射完毕后直接拔针不进行按压,进行比较,分别统计注射后12小时和24小时和皮下出血以及疼痛情况。其中出血直径R作为判断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以上对比结果来看,注射予不按压,出血率从17%降低到4%,且在12小时和24小时均有效果,因此不采用按压可以显著降低注射后的出血和瘀斑概率。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局部出血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在应用低分子肝素时,注射和吸收过程均可破坏局部毛细血管壁,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局部瘀斑和硬结。原因可能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按压力度过大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加之低分子肝素自身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可能引发严重的局部出血,因此提议注射后不予按压。
3 讨论
综上所述,改进之后的注射非按压手法,可以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皮下出血率,从而减少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能较好的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采用非按压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皮下出血率,从而减少患者的顾虑和疼痛,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万忠,王云山,等.肝素降解和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1,22(1):48-51.
[2]许大庆.低分子量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5.7(8) 51-53
[3]高磊,李彦华.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时的抗凝治疗选择及出血风险评估[J].三峡大学学报,2017年6月: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