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已然出空谷,绿满楼前尽芬芳

2022-03-27 01:27蒋莉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教幽兰嘉禾

蒋莉

无意发现 有意发掘 一生情系湘昆

1955年,时任嘉禾县文教科科长的李沥青无意中看见嘉禾祁剧团祁剧演员在演出《思凡》时用的是祁剧高腔,而非武陵戲高腔,在追问之下,得知原来剧团祁剧演员中竟有会唱昆曲的。知道这个信息后,李沥青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二天就找到这些老艺人开会,老艺人萧剑昆表示:“我们团就能把昆曲唱起来”,有人说,昆曲再不恢复,就要失传了。他立即找到县领导请求抢救挖掘湘昆,这项工作就落在嘉禾县教文教科,李沥青找到文教科青年干事李楚池和老艺人萧剑昆、彭昇兰等共同发掘昆曲。

李沥青是嘉禾县人,1945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嘉禾县文教科工作,1956年任县分管文教的副县长。1962年任地区艺术剧院副院长、湘昆剧团副团长,直接从副县级降为副科级,被人笑称是“连降三级”。虽然“连降三级”,却是李沥青自己提出来的,调入剧团任副团长时他已年满四十,到了不惑之年。不被世俗所惑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昆曲这株幽兰在经历过风雨飘摇后已然萌芽新生,如何能让昆曲的种子在湘南大地上茁壮成长,正是李沥青想做的事。

他将自己在湘昆剧团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60年2月剧团成立到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运动止,虽然时间不长,但剧团发展有序,蒸蒸日上;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是他人生中的低谷期,剧团被砸烂,众多昆曲艺人成了“造反派”,好在大家都一起度过了最糟糕的时期;第三阶段就到了1972年8月,剧团恢复建制,李沥青重回日思夜想的湘昆剧团,并当上了副团长。“但使幽兰能出谷,愿倾热血伴芬芳”是他毕生追求,不曾想到,偶然间发现的桂阳昆曲却成了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缘。

业务创作一手抓  一生痴迷付湘昆

为了抢救挖掘湘昆,李沥青立即安排李楚池进入剧团,工资由文教科发,又安排文化馆谢明有进入剧团担任指导员,工资由文化馆发,尽量减少剧团的负担和压力,剧团老艺人见状很受感动,全团上下一心,日夜加班整理剧目。

李楚池原是中南海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转业后在嘉禾县珠泉乡完小任教,一时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来了一位音乐才子,时任文教科科长的李沥青更是对他青睐有加。李楚池1956年-1958年期间一直担任嘉禾祁剧团和嘉禾昆曲训练班的负责人,一边整理剧目,一边负责昆曲训练班的日常工作,1959年调至嘉禾县文教科。1955年李沥青发掘整理出第一个昆曲剧本《三闯赴荆》,立即将李楚池任命为抢救发掘昆曲的专干,仅两年时间,就整理了《钗钏记》《武松杀嫂》《歌舞采莲》《梳妆·掷戟》《痴梦·泼水》等多个剧目,其中《钗钏记》《武松杀嫂》《藏舟》湖南省昆剧团延演至今。此后,李沥青、李楚池二人潜心发掘湘昆,整理剧本、音乐,不仅成功抢救了湘昆,为昆曲事业奉献了一生,“湘昆二李”因而得名,一度被后人传为佳话。

1956年李沥青任嘉禾县副县长,考虑到剧团老艺人年龄,剧团还要发展一定就要有新生力量,招生是首要任务。李沥青虽为副县长,但是嘉禾县经济落后,民生要放在首位,他当即决定写报告向省局申请经费。1957年嘉禾祁剧团到长沙汇演,演出结束后,3000元昆曲班开班费用就拿到了。这就有了文化大革命后湘昆的第一代人,也就是“嘉禾昆曲训练班”两批学员共28人。这件事上,李沥青高瞻远瞩,思维清晰,推波助澜,“嘉禾昆曲训练班”得以顺利开班。

1960年,郴州专区湘昆剧团成立了,剧团第一任团长刘殿选、作曲李楚池、编导余茂盛加上副团长李沥青,是剧团当时的业务骨干。1960年他们将湘剧演员陈绮霞请到剧团来教学,1961年通过陈绮霞,田汉也了解到了湘昆的情况,才有了湘昆1961年赴北方昆曲剧院拜师的重要事件。

李沥青一手抓业务,一手搞创作,他整理改编了《杀狗记》《桃花扇》《龙舟会》,演了两年传统戏,发现老百姓没那么喜欢看,当时全国兴起现代戏,仅10个月,改变了《海防线上》《南方来信》《琼花》,李沥青创作了《箭杆河边》《莲塘曲》《丹凤如火》等现代戏,又和余茂盛共同将现代小戏《红波浪上人》改编成昆剧《腾龙江上》,参加中南区戏剧观摩会演,轰动一时。

1978年,湘昆和省艺校联合招收了40名学员,这是湘昆的第二代人,这让李沥青看到了湘昆的希望,看到了昆曲这簇萤萤之火大可燎原之象。

笔耕不辍 绿满楼上忆湘昆

1979年李沥青调离剧团,前后在剧团工作十四年,吃尽生活中的苦,享尽精神上的乐。

2014年,李沥青出版了《湘昆往事》,是一本综合性的回忆录,其中写到了湘昆的前身、比传字辈还早一年的昇字科班,他所见证的湘昆历史以及为昆曲所作的诗词等。他将1978年郴州地区老艺人座谈会发言整理,为后辈留下来珍贵的历史资料。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每一次的创作、每一次的演出、每一次的观摩都能让他兴奋不已。在书中,他为李楚池单独作文,并称他为湘昆功臣,为余茂盛、李明杰、谢明有作文,凡是为湘昆付出努力的人都是他心中的功臣,而他为湘昆所做的只有只言片语,离开剧团后,曾作诗鼓励李楚池:“莫愁墙外冰三尺,自有红梅上翠楼”。虽然离开剧团,但他的目光从未转移,1981年传字辈来郴教学、湘昆排演《雾失楼台》、青年演员夺奖都被他记录下来,有的成文,有的赋诗。

作为湘昆的发掘人之一,从发掘到发展,他都竭尽全力,一生都在为湘昆事业付出,官越做越小,只为守住这片兰园,如今,在李沥青先生和一众育苗人的呵护之下,湘昆已日益强大,从3000元招收到的第一批昆曲人到现在湘昆第五代昆曲人已登台唱戏。

在2021年的春节我再次拜访李老,他精神矍铄,谈及在湘昆的苦与乐神采飞扬,那些岁月在他心中犹如昨日。退休以后的李沥青仍笔耕不辍,心系湘昆,写下昆曲现代戏《秋瑾》。

小邑忽闻水磨腔,昼夜不眠喜欲狂。

即卷诗书赴兰园,为育新苗屡奔忙。

挑灯数载鬓先斑,案头伏笔常思量。

幽兰已然出空谷,绿满楼前尽芬芳。

寥寥几句不足囊括李老对湘昆的付出和作为,仅表达后生心中的哀思和敬意,后来人中,定有痴似相公者。

猜你喜欢
文教幽兰嘉禾
一只白蝴蝶
故事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
明朝耿氏家族与湖北黄安地区的文教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者主体资格与责任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者主体资格与责任分析
《气若幽兰》
幽兰
跳街舞的男孩
幽兰
唐太宗文教措举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