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还未散,又迎来了元宵佳节。“元”意为开始,“宵”是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元宵代表着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作为春节的延续,元宵节承载着人们关于新年的美好期望,让我们走进诗人的文字里,共同感受福满人间的元宵美景吧!
青玉案·元夕
(南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提起写元宵节的诗词,这首是最具代表性的。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始自汉代,至唐宋已颇为兴盛。透过这些清辞丽句,可以遥想当年元宵夜,花灯焰火交相辉映、红男绿女彻夜游玩的繁华盛景。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中国古代有赏月、拜月的习俗,上元夜(也就是元宵节),是新年第一個月圆夜,这一夜的月亮受青睐程度几乎不下于中秋节。江南才子唐寅《元宵》一诗,写出了元宵灯月相映之妙。天上月,人间灯,中有焰火如流星,这一夜的华夏大地是欢畅不眠的,真可谓“春宵一刻值千金”。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赛紫姑,即举行迎紫姑的赛会,是元宵的一种民俗。紫姑,俗称“坑三姑娘”,厕神名。元夕之夜,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以问祸福。古代元宵节还有许多习俗,如今已几近失传,比如女性集体“走百病”以求身体康健,比如给新嫁的女儿 “送孩儿灯”寓意“添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