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03-27 23:28储波
民族文汇 2022年3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教学策略

储波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而文言文实词与其它文言文基础知识紧密相关,在文言文教学中抓住了实词,便于理解文言文句子的主要意义、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全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实词教学与汉字的复杂形体与多变字义相联系,这也是学生学习实词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汉字文化的运用不足的问题。利用汉字文化教育,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难度,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

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汉字文化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研究汉字文化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是研究汉字文化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字文化;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策略

一、汉字文化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一)汉字与汉字文化

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序》中提到:“中国文字中的某些象形字和会意字,往往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可见文字本身也是很珍贵的史料。”

汉字作为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与文化相连。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儿女自古以来独有的思维方式,甚至与我国地理环境有关。申小龙强调“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蕴含着该民族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和价值评定,蕴涵着该民族的全部和文化和历史。”[1]

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汉字是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广阔的民族文化背景,文化对汉字的渗透,最终使汉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二)汉字文化与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联系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语文教育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实践中找寻规律以符合语文实践性特点。而汉字文化本身就是有规律可循的,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板块,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其中“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其强调语文学科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离不开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增加明显,可看出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理解词汇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理解文言大意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分析文本的结构形式、体味文章主旨、感悟文本内涵。

下面的例子能较好地体现汉字文化与中学文言文的紧密联系,如在《鸿门宴》一文中“项王、项伯东向坐”,其中“东向”翻译为“面向东”,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座次安排非常讲究,与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在一定历史时期以西为尊,让客人坐在西边,主人坐在东边,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如现在说的“东道主”或者有些地区把“请客”说为“做东”都与此有关。《鸿门宴》中项王面向东坐也就是坐在西边,为了显示自己身份的尊贵便没有遵循客尊的礼节。在官制变动这方面,“左迁”一词常在中学文言文中出现,它意为贬官,也与地理环境有关。我国的气候是北冷南暖,所以古代建房一般是坐北朝南,这样的话左为东,右为西。西为尊,即右为尊;东为卑,即左为卑。这样一来,“左迁”便意指贬官。

二、汉字文化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割裂。在实际教学当中,生搬硬套理论是不可取的,即便是正确的理论,必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处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开展教学。针对中学生文言文实词教学,教师不应要求学生掌握某一理论或某一专业术语,教学侧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文言实词。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教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中的“冠”字时,可以从分析汉字结构入手,解释组成部件的含义,结合句子来加深学生对此实词的了解。“寸”的意义大都与长度、法度与手的动作有关。古代男子二十加冠,冠在古代用于节制行为举止,维护封建礼法。这体现了汉字的服饰文化。推理以后,这句话即译为“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教师将汉字文化知识与文言实词的字形字义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又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选择性阐释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实词数量庞大,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没办法字字落实。在语言文字著作繁多的情况下,对于同一个字不同的学者可能会作不同的解释,那么教师则应选择易被学生接受且具有科学合理性的解释方法。若教师将文言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全部都解释一遍,学生不一定可以掌握所有的实词,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情,根据教学目标完成重点实词的教学。平时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这个原则,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选择性意识,遇到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逐渐能够主动地去识记一些重点实词,形成文言文学习的知识积累。如中学教材上出自《孟子》二章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中的“正”指的是准则,而《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的“平心持正”的“正”指的是正直,初中语文试题的文言文多选择人物传记,那么学生可以选择性地积累“正”的多重含意。

(三)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

学习语文只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学好这门学科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引导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的任务。学习文言文重点实词,要学会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有机知识网络。如教师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讲解“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中“病”的释义时可以作“病”与“疾”含义的比较学习。在现代汉语中,“疾病”指的是病的总称,而在古代汉语中,两者是有区别的。“疾”作疾病讲时程度比“病”轻,指的是容易治療的小病,而“病”强调的是病入膏肓的重病。除此之外,“疾”还可以指速度快,“病”却没有此类含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中学生把握文言文重点实词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汉字文化应用于文言文实词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实词,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推理和思维能力,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三、汉字文化在中学文言文实词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策略

(一)成语与文言实词教学相结合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因为成语是由古代汉语词语凝炼而成,几乎囊括古代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利用成语的特点去教学文言实词,学生不仅能掌握成语,还能达到学习文言实词的目标。在古代汉语中,词汇多以单音节为主,易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就是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成语中往往有不同的意义。比如“痛”一字,在“痛改前非”中作副词,指的是坚决与彻底。在“痛快淋漓”中作动词,意指痛快。在“痛心疾首”中指的是痛恨。回到中学所学的文言文中去,出自《出师表》中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处的“痛”则指的是痛心。借助成语学习文言实词,能了解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二)汉字的形义关系与文言实词教学相结合

汉字是唯一一种可以根据字形字理进行识读的文字。古人造字是生活中经验的总结和对事物的认知体现,汉字形义关系分析法是通过字形分析或者追本溯源古文字形,使学生在深切了解字的构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和运用并将之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在《答谢中书书》中,初读本文的学生可能会对题目中的两个“书”产生疑问,那么教师可以借助汉字的形义关系来分析两个“书”的区别。分析“书”字:《说文·聿部》:“書,箸也。从聿,者声。”而甲骨文的“书”,结合其组成部件,其本义指的是手拿笔在砚台上蘸墨水写字,作动词。经过历史变迁,“书”产生了作为名词的引申义。“谢中书”中的“中书”是一关于典章法令草拟,修缮的的官职。教师从实词的本义出发,结合文本内容,根据考纲要求,在学生在了解本义的基础上引出其引申义,帮助学生学习文言实词。

(三)情景设置与文言实词教学相结合

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其核心在于触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教学文言实词时,在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工具等多种教学资源去创造具体可感的教育情景,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如教学《爱莲说》时,可以建立不同的人物角色,分别是爱牡丹、爱菊与爱莲之士,请学生去扮演这些角色,需要运用原文中的内容去说明原因,说明的过程中自然要解释相关的文言实词。利用情景剧的形式,学生不仅能够体会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又掌握了文言实词。

(四)跨媒介方式与文言实词教学相结合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也引进了学科教学之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方式,以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依然不可或缺,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作为补充。中学文言实词的教学可立足于语文教材本身,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内容的拓展为辅。课外拓展的方式则是多元化的,教师将这些方式推荐给学生,对于学生学习文言实词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

如与汉字专题相关的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汉字书写为比赛内容,其间补充的汉字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神奇的汉字》以汉字游戏拉近观众与汉字文化的距离;《奇妙的汉字》用独特的视角解字溯源,挖掘汉字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电视节目形式灵活有趣,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除此之外,网络学习平台也是不错的教学辅助工具。如超星学习通提供的“我们应该了解汉字”“遨游汉字王国”等资料,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汉字。中国大学MOOC的“魅力汉语”“学汉字,知中国”等课程是学习古汉语的优质资源。学习强国软件引入“《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古文字学”等慕课。而教师也能从中选取有价值的、符合中学生接受能力的片段引用到教学之中。

跨媒介的学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培养获取和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对各媒介运用汉语现象的观察力,增强学生对各种媒介传播内容的辨析能力。学科教学需与时俱进,教师与学生都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趋势。融入了汉字文化的新时期教育手段,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學生加深对汉字文化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减轻学习文言实词的难度。

四、总结

语言学家王力提出要想掌握古代汉语,应当将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的知识内容进行详尽掌握,尤其是词汇方面的内容。故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实词教学是重要部分。正是因为汉字文化与语文学科密切关联,将汉字文化应用到中学的文言实词教学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现在社会的主流趋势,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鉴于文言实词本身具有的难度,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显然收效甚微。把汉字文化同中学文言实词教学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民族古文字的文化历史解读[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2):83-89+94

[2]陈顺芝.论汉字的形义关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75-78.

[3]魁学贞.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92.

[4]陆红兵.从汉字教学走向汉字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13(09):70-73.

[5]李永德.把握文言实词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03):80.

[6]宁丹.《说文解字》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7]吴继华. 以形索义法在初中文言实词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8]许慎.说文解字[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6:141.

[9]袁争华.新课程改革与文言文教学的“字字落实”[J].文教资料,2007(32):102-103.

[10]张永力.对文言文词汇教学法的再思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3):156-157.

[11]周志欣.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不要让“汉字”没有了“文化”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