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张辉,胡发云,刘 君,刘万平,官 念,王 益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人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2]。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病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确[3]。既往研究表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4]。临床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等药物治疗为主。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管狭窄,然而术后病人有出现血管再次狭窄的可能[5]。脉血康胶囊的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6]。目前,关于血管介入治疗联合脉血康胶囊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血管介入治疗联合脉血康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MAPK/ERK信号通路及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广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0~70(55.3±6.2)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4例,脑干5例,小脑1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60~71(55.7±6.3)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4例,脑干4例,小脑18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7]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发病在6 h内住院的病人;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脑动脉血管彩超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对脉血康胶囊和造影剂过敏的病人;②梗死面积>80%的病人;③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④恶性肿瘤及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⑤昏迷病人。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血管介入治疗,术前病人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术前6 h禁食,病人取仰卧位,铺巾后予以局部麻醉。采用改良Seldil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置鞘、全身肝素化。根据病人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合适的支架,血管狭窄远端放置导管和脑保护装置(EPD),支架植入后回收EPD。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所有病人血管均顺利实现再通。术后24 h内持续静脉输注普通肝素500 U/h,24 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2 h1次,连续3 d。密切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术后病人继续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重庆多普泰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70056,规格:每粒0.25 g)治疗,每次0.75 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MAPK/ERK通路蛋白水平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血清ERK和MAPK/ERK 激酶(MEK)蛋白水平。采集病人空腹肘静脉血5 mL,保存在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其上清液,置于-80 ℃冰箱冷藏。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ERK1-β、ERK2-β、MEK蛋白水平。
1.3.2 AI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检测 在术前和术后8周采集病人空腹肘静脉血5 mL,保存在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其上清液,置于-80 ℃冰箱冷藏。采用直接测定法检测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酶学方法检测病人血清三酰甘油(T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病人血清Lp-PLA2水平。检测仪器为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试剂盒购自上海恒远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计算AIP,AIP=log(TG/HDL-C)。
1.3.3 后遗症发生率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8周后后遗症发生情况,后遗症包括因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偏瘫、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认知减退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病人的临床疗效。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8%。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血清MAPK/ERK通路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MEK、ERK1-β、ERK2-β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EK、ERK1-β、ERK2-β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 MAPK/ER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比较(±s)
2.3 两组AIP和LP-PLA2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AIP 和LP-PLA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IP 和LP-PLA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AIP和Lp-PLA2水平比较(±s)
2.4 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9.44%(7/36),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3.89%(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趋势[8]。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病人偏瘫、认知功能障碍、感觉障碍,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人遗留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9-10]。临床上多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但部分病人治疗效果一般。研究表明,血管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脑血管血流灌注,改善损伤局部微循环,创伤较小,疗效确切,然而介入治疗仍需预防血管再次狭窄[11]。脉血康胶囊为一种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的功效,主要成分为水蛭冻干粉末、当归、丹参等,主治中风、半身不遂。既往研究表明,脉血康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水蛭素,是从水蛭中提取的抗凝蛋白质,可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12]。脉血康胶囊中当归有助于活血,而丹参可改善局部微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同时不增加后遗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常规的药物保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有限,介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狭窄的脑血管,用支架或者球囊将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撑开,恢复正常的血流灌注。部分病人在置入支架后可因血管的弹性回缩、血管内膜增生等原因而出现再次狭窄。脉血康胶囊可改善损伤的局部微循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且血管介入治疗联合脉血康胶囊能够产生协同作用。边莹等[13]研究证明,脉血康胶囊治疗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疗效明显,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MAPK/ERK信号通路可协助细胞外信号向细胞内信号转导。研究表明,MAPK/ERK信号通路与认知功能具有紧密的联系,ERK相关蛋白激活物与大鼠的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细胞增殖相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MEK、ERK1-β、ERK2-β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p-PLA2、AIP也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原因是血管介入治疗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后病人认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使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P-PLA2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及淋巴细胞黏附。脉血康胶囊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炎性因子的释放,因此,病人的Lp-PLA2水平有所降低。血脂是反映缺血性脑疾病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血脂紊乱可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小板聚集、血管狭窄、组织缺氧。AIP有助于分析病人的血脂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脉血康胶囊可减少纤维蛋白原活化,抑制血栓形成,从而降低病人的AIP。
综上所述,血管介入治疗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降低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IP和Lp-PLA2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后遗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