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优秀实践分析

2022-03-26 13:54:42叶丰滢黄世忠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治理风险管理战略

叶丰滢 黄世忠

【摘要】本文观察并评述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基于TCFD框架的优秀气候信息披露实践, 总结气候相关治理和管理的实施步骤及披露经验。 本文研究表明, 气候相关披露以主体对气候事项的治理和管理为底层, 确定治理架构和治理流程、识别并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判断其影响、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监测和评估管理情况、开展战略弹性分析是气候相关治理和管理的六大关键实施步骤, 且相互之间存在重复反馈关系。 优秀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实践必须建立在健全的治理和管理之上, 具备整合披露及善用图表、相互关联等特点。

【关键词】TCFD框架;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5;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06-0138-9

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发布的TCFD披露框架(简称“TCFD框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标准, 且得到了碳排放披露项目(CDP)、气候披露准则委员会(CDSB)、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国际整合报告理事会(IIRC)、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等主流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制定机构的普遍认可[1] 。  TCFD框架包括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个核心要素, TCFD认为, 只要主体在业务实践和披露中重点关注上述四个核心领域, 就能将气候议题充分嵌入日常业务和财务决策过程, 对外提供一致、可比、可靠、明确的信息[2] 。 更好的信息披露将带来更有效率的资本配置, 助推主体向着更可持续的低碳经济转型[3] 。

本文基于CDSB 2021年发布的《TCFD优秀实践手册》[4] 所筛选的优秀披露案例, 结合TCFD 2020年和2021年發布的《披露状况报告》[3,5] , 通过案例评述的方式, 介绍基于TCFD框架的优秀披露实践并总结其特点, 旨在对市场主体的气候相关治理、管理和披露有所助益。

一、治理披露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6] , 治理是指“指导或控制组织以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行事的体系”, 因此治理涉及一个组织的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关系, 为组织目标的制定、业绩进度的监测及结果评估提供组织架构和流程。 以OECD对治理的定义和解释为蓝本, 结合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考虑, TCFD框架提出治理披露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a)描述董事会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监督; (b)描述管理层在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中的作用。 这意味着, 气候相关事项的治理包括董事会治理和管理层治理两个层面。

从现有治理披露实践观察, 常见的治理架构有两种, 专设法和综合法。 专设法下, 董事会下设单独的专业委员会监督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该委员会通过清晰的角色及角色职责设定, 将气候相关议题纳入主体日常运营, 管理层参与专设委员会, 职责是协调不同业务部门执行气候信息披露的必要行动, 包括收集数据、执行行动等。 综合法下, 董事将气候相关议题制度化为较小的议题或考虑因素, 纳入负责传统业务的现有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职责范围, 管理层参与董事会各个专业委员会, 职责是保持积极沟通, 以确保不同专业委员会之间决策的一致性[7] 。

1. 专设法架构。 菲律宾阿亚拉公司(Ayala)采用专设法治理架构进行气候治理。 该公司2020年年报披露, 其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委员会(RMRPT), 专门监督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治理。 在RMRPT每半年召开一次的会议上,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一定是议程之一, 如有必要, RMRPT还可随时召开会议讨论气候相关事项。 RMRPT负责在风险管理政策的审查和应用指导中整合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当子公司出现高级别风险和新兴风险时, 也一律向RMRPT报告。 RMRPT每年与董事会开六次会议。

RMRPT任命首席风险官(CRO), CRO是管理层中负责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最高职务。 CRO被授权领导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具体职责包括: 一是领导管理层识别和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二是向RMRPT报告管理层已识别的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及其对公司的潜在财务影响; 三是监督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是否与公司全部风险敞口的管理相关联; 四是确保其直接领导的集团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单元(GRMSU)得到必要的支持, 以在公司风险管理计划中建立包含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框架和流程。

GRMSU具体负责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职责包括: 一是在年度风险评估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和气候变化的情况更新; 二是设计识别和评估气候相关风险的框架; 三是制定流程以在风险登记簿中整合气候相关风险; 四是在年度整合报告中披露气候相关风险的财务影响。 为了实现专业化运转, GRMSU下设两个专业委员会, 即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ERMC)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SC)。 ERMC由集团范围内风险管理的专家代表组成, 每年至少召开三次会议, 每半年向GRMSU提供一次重要风险和新兴风险信息, 以便GRMSU向CRO和RMRPT报告。 ERMC同时还是风险框架协调的平台, 负责持续改进风险流程。 SC由集团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专家代表组成, 同样以每年至少召开三次会议的频率运转, 主要是作为集团内优秀实践的分享平台。

2. 综合法架构。 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采用综合法治理架构进行气候治理。 该公司2020年年报披露, 其气候相关治理架构呈金字塔形, 董事会下设四个职能委员会负责监督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气候行动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董事会主席主持的治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监督和审查集团关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包括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和行动)的战略优先级”;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审查薪酬框架、薪酬指导方针和绩效标准, 确保绩效标准包括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相关议题的完成情况”; 财务和风险委员会负责“制定集团的风险政策, 审查偿付能力限制风险, 监测风险承受能力的遵循情况, 以及审查所有关键风险问题和风险敞口, 包括气候方面的具体问题”; 投资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活动, 定期听取资产管理集团的负责任投资(包括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战略和执行的最新情况”。 上述职能委员会均向董事会报告。

在董事会及相关职能委员会之下, 瑞士再保险公司另设集团执行委员会(GEC)保障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气候战略的落地执行。 GEC的成员包括集团首席风险官(CRO)、集团首席投资官(CIO)、集团财务总监(CFO)、集团首席承销官(CWO)、集团首席运营官(COO)等, 他们对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负有明确责任。 GEC通过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GSC)进行日常运转, GSC由CRO担任主席, 成员包括GEC的成员和其他高管, GSC主要负责集团层面的沟通协调并监督执行进度。

在职能部门层面, 瑞士再保险公司也进行了气候问题有关的职责分工。 比如, 风险管理集团负责维系合适的风险政策框架(包括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相关风险), 其内部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协调整个集团中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活动; 瑞士再保险研究院除了负责提供产品定价基础, 还要提供所有与气候相关的物理风险的情况; 资产管理集团负责制定和执行集团的负责任投资战略, 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方法; 经营集团负责实施碳中和战略, 管理公司运营的碳足迹。

除上述内容外, 瑞士再保险公司的治理披露还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 即该公司将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相关目标与所有员工薪酬(尤其是GEC成员的薪酬)联系在一起, “公司2020年的可持续性评估主要是基于定性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和目标。 到2021年, 评估将扩大到定量的KPI和目标。 公司的KPI和目标与公司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抱负以及碳中和承诺保持一致”。

综上, 专设法和综合法各有利弊。 专设法之利在于从组织机构层面重视气候相关事项的影响, 可以促进对气候问题定期進行深入的讨论; 弊在于存在将气候问题与其他业务事项分割开来的风险。 综合法之利在于将气候相关事项分解到现有董事会下属专业委员会, 无须改变组织架构; 弊在于气候相关事项通常并非迫切事项, 董事会和管理层在治理中容易忽视。 在实践中, 主体一般应根据规模、营运地点、文化、管理风格等设置治理架构, “没有最佳的治理架构, 只有最适合于特定公司的治理架构”[7] 。

二、战略披露

TCFD将战略定义为组织期望达到的未来状态, 组织的战略为监测和衡量其预期状态的实现进度建立了基础。 而战略制定即是在考虑组织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及其经营环境的情况下, 确定组织行动的目的、范围和业务性质等。 TCFD框架认为战略披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描述组织已识别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b)描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组织业务、战略和财务计划的影响; (c)基于气候相关的不同情景(包括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或更低的情景)描述组织的战略韧性。 披露这些信息“能够告知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于组织对自身未来绩效的期望”[2] 。 从现有战略披露实践观察, 若能将前两方面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披露, 则效果更佳, 可以保证使用者汲取气候相关信息的连贯性。 此外, 基于气候情景描述组织战略韧性是气候相关披露中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步骤, 需要主体循序渐进地摸索。

1. 整合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及其影响。 新西兰水星公司(Mercury)提供了整合披露的示范。 水星公司是一家从事风力发电的企业, 其有关气候风险和机遇的披露采用了表格的形式(详见表1), 不仅列示了不同时间段内公司面临的主要气候风险和机遇及其影响, 而且说明了管理层对每一种风险和机遇的应对, 相当于囊括了战略(a)(b)的内容以及风险管理的部分内容[风险管理(b)]。

水星公司的披露内容如下: 第一, 说明公司面临的三种风险和两种机遇。 三种风险包括: 政府出台无法平衡新西兰“能源困境”①的规则(规则风险); 中短期内的工业化限制和长期可能出现的暖冬现象导致电力需求下降(电力需求下降风险); 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发电资产物理性损坏(极端天气风险)。 两种机遇包括: 显著的交通电气化、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工业化进程、数据中心的建立、氢生产出口和人口增长等导致的电力需求增长(电力需求增长机遇); 平均降雨量增加为提高发电量提供了可能, 而发电量增加将导致收入和现金流量增加(流入增加机遇)。 第二, 说明上述风险和机遇发生的可能性。 三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别是较可能、可能性较小、不可能, 两种机遇发生的可能性分别是较可能、可能性较小。 第三, 说明上述风险和机遇的潜在影响, 主要是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 水星公司简单定性描述了风险机遇可能导致的收入成本增减变动的方向。 第四, 说明风险和机遇可能影响的时间范围, 即某一种风险和机遇对公司的影响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 第五, 说明风险和机遇可能造成的财务影响, 重点是对扣除利息、税收、折旧、摊销和公允价值变动前的盈利(EBITDAF)的影响。 水星公司披露了机遇对EBITDAF影响的量化数据, 如果某一种机遇是全周期内存在的, 水星公司还测算并披露了不同时期的EBITDAF受其影响的程度。 第六, 上述分析的方法论, 包括采用的气候情景、主要假设及目前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七, 管理层应对, 即管理层对已识别的气候风险或机遇采取了哪些行动。 比如: 对于规则风险, 水星公司披露的应对措施包括“与政府、监管机构和媒体评论员保持联系, 持续阐述可再生电力对新西兰的积极贡献”“继续对法规、规则和规划工具提出意见”; 对于电力需求下降风险, 应对措施包括“继续与大型的商业客户和工业客户紧密合作”“积极推动交通电气化”“持续与工业界合作, 探索化石燃料替代品的电力机遇”“探索绿色氢生产和数据中心等潜在商业模式”; 对于极端天气事件风险, 应对措施包括“持续开展情景建模, 按检查结果调整经营计划等”; 对于电力需求增长机遇, 应对措施包括“投资Tilt 可再生能源公司和风电管道”等; 对于流入增加机遇, 应对措施包括“持续开展情景建模, 检查结果调整经营计划”等。

当然, 水星公司的披露也并非尽善尽美, 比如它没有说明判定风险和机遇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也没有提供气候相关风险财务影响的量化数据。

2. 情景分析的披露。 作为制定战略的一种成熟方法, 情景分析可灵活反映一系列可能的未来状态, 对于评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问题特别有用, 比如那些在中长期内发生的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气候问题。 TCFD认为, 气候情景分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可以帮助主体更好地制定战略, 评估潜在的管理行动范围, 确定用以监测外部环境的指标, 甚至可以为主体更有效地与投资者就组织的战略和业务韧性进行接触提供科学的对话基础, 因此, 有效的情景分析披露应该能够反映上述几方面内容的过程和结果[8] 。 以下列举两个案例进行说明。

印度马衡达科技公司(Tech Mahindra)在情景分析中考虑了不同气候相关情景描述组织的战略韧性。 第一, 马衡达科技公司通过表格式的披露区分两种气候情境: 一是全球升温2℃以内完成转型, 经济社会坚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简称“转型情景”); 二是全球升温4℃以内, 经济社会不重视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性气候问题的情景(简称“一切照常情景”)。 第二, 马衡达科技公司将这两种情景同样放在30年的时间跨度内加以研究, 并假设30年内公司的商业模式保持不变。 该公司的分析表明: 在转型情景下, 公司面临的主要转型风险是碳税的实施, 这将导致合规支出增加, 部分业务中断; 在一切照常情景下, 公司面临持续全球变暖的物理风险, 对印度大陆而言, 气温上升将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强降雨地区雨量减少, 干旱易发地区雨季推迟。 第三, 在有关业务影响的披露中, 马衡达科技公司聚焦上述两种情景对期间损益的影响, 尤其是对运营和采购成本的影响。 在转型情景下, “一些主要国家在引入碳定价机制和政策后, 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发生了变化。 如果公司不遵循相关政策, 可能会面临声誉受损和收入减少风险”“投资于绿色运营并且转移至可再生能源赛道也会提高公司的运营和采购成本, 进而影响损益”。 而在一切照常情景下, “极端天气(风暴和洪水)的频率增加, 导致公司运营和交付活动受到的干扰事件增加”“气温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还会使公司经济活动减少, 同时影响员工和资产, 导致公司提供服务的效率降低, 这些最终都会使收入受损”。 第四, 马衡达科技公司还说明了情景分析使用的外部和内部数据。 外部数据主要引自国际能源署(IEA)提供的印度地区适用的若干模型, 内部数据以2015 ~ 2016财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内部财务数据作为基年数据。

澳大利亚昆士兰保险集团(QBE)的气候相关情景分析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与其他公司的情景分析相比, QBE的做法相对“学术派”——该公司通过持续跟踪气候相关科学研究文献的方式, 确保管理层充分理解气候变化对产品和客户的潜在影响, 并且能够结合这种理解指导产品的迭代, 向客户、股东及公司经营所在的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 比如, 在2020年年报中, QBE报告了其通过梳理文献后的发现: “绝大多数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建模是全球性的, 且受到一些重大不确定的影响。 比如, 全球是否为实现某种情景协调一致地努力, 每种情景下温度变化的可能范围, 每种情景下各个地区危险事故的表现, 每种危险事故逐年自然变化的情况, 各种情境下的索赔费用等。 ”QBE年报中还披露了基于气候相关情景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关键影响分析, 对短期影响着墨最多。 QBE指出, 在短期(2020 ~ 2030年)内, 绝大多数地区性危险事故的影响很小, 但在高排放情景下, 由于欧洲、澳洲洪水造成的年平均损失增长可能高达25%。 另外, QBE还注意将不同情景下的气候风险结合公司业务进行说明, “即使在稳定的气候假设下, 诸如投保财产与恶劣天气事件发生地点之间的距离, 以及恶劣天气事件强度和足迹的巨大变化等因素, 也会导致大量潜在的灾难索赔。 这使得通过观察索赔信息来评估气候影响变得更加困难。 ”“估计可能需要10 ~ 30年左右的时间, 才能通过实际的索赔经验确证公司有关气候变化的分析。 当然这种滞后为公司调整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时间, 同时迫使公司继续完善分析, 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的索赔波动。 ”

总体来看, 马衡达科技公司和QBE在战略(c)方面的披露是目前较高质量的基于气候情景的战略韧性定性披露, 但也缺少对预期财务影响的性质和规模的量化评估。

三、風险管理披露

风险管理是指由组织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执行的一系列程序, 通过处理组织的风险和管理这些风险的潜在综合影响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TCFD框架提出风险管理披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描述组织识别和评估气候相关风险的流程; (b)描述组织管理气候相关风险的流程; (c)描述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的流程如何纳入组织整体风险管理。 这些信息“支持气候相关财务披露的使用者评估组织的总体风险概况和风险管理活动”[2] 。 基于对现有风险管理披露实践的观察可知: 如何将气候相关风险管理与组织整体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颇具挑战性; 部分主体将风险管理(a)(b)整合在一起披露, 以保证同一内容领域表述的完整性; 由于风险管理披露与战略披露是一脉相承的两条分支, 部分主体将风险管理(b)与战略(a)(b)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披露。

1. 将气候风险管理与组织整体风险管理相融合。 中电控股(CLP控股)在其2020年年报风险管理部分概述了公司如何将气候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嵌入到更广泛的风险管理过程中。 中电控股指出, 公司“深明气候变化带来广泛影响, 并认为气候变化风险既是独立风险, 亦与其他重大风险相互关联。 ”其采取的风险管理的做法是: 第一, 将集团层面的重大风险分为六大类, 即运营风险、商业风险、规管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 第二, 对每一大类风险列出了重点风险因子, 比如运营风险的重点风险因子包括重大HSE(健康、安全和环境)事故、新冠疫情爆发、网络安全攻击—OT系统、网络安全攻击—IT系统、 实体安全破坏(包括社会动荡)、重大故障(发电设施)、气候变化—物理风险、可再生能源—较低性能和重大项目延误/成本超支。 第三, 为每一种重大风险因子打上“标签”, 具体包括: 该风险因子是否涉及物理风险, 是否涉及转型风险, 风险水平的变动趋势(变大、变小、基本不变), 是否与应对气候变化有关, 是否涉及科技利用, 是否涉及加强网络防御能力和数据保护, 是否涉及建立一个灵活、 共融和可持续的劳动力队伍等。 比如, 从重点经营风险因子的标签设置情况看, 物理风险与重大HSE事故风险相关联, 需要妥善应对, 物理风险还会导致可再生能源性能降低和重大项目延期/成本超支等。 中电控股的这种具有数字化思维的风险管理方式, 不论从实践效果还是从披露结果来看都可圈可点。

2. 整合披露气候相关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的流程。 哥伦比亚Davivenda银行(Banco Davivenda)2020年年报提供了整合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披露的示范。 Davivenda银行开发了环境和社会风险分析系统(SARAS), 专门用以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 该系统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制定的“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绩效准则审核清单”的要求保持一致, 在审查贷款申请时, SARAS会关注ESG领域的若干绩效标准, 比如与气候相关的洪水、干旱和滑坡等事件的历史数据, 并使用地理工具对风险进行分析, 进而确定需要的减缓措施或适应措施。 SARAS帮助该银行将贷款对象划分为环境和社会风险A、B、C类, 并在提供贷款期间, 跟踪核实贷款对象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具体表现。 在2020年年报中, Davivenda银行通过描述性的方式介绍了SARAS 2020系统的运作流程和方法, 进而分步骤列示了其为管理气候变化风险而实施的具体行动, 具有明确的信息含量。

3. 整合风险管理披露与战略披露。 前述新西兰水星公司就是整合战略(a)(b)以及风险管理(b)披露的典型。 还有主体进行了更大幅度的整合披露, 比如墨西哥银生产商弗雷斯尼诺公司(Fresnillo)在其2020年年报中通过表格式的结构描述了针对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层治理情况(包括治理架构和管理层在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已识别风险和机遇的类型、具体内容、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的时间范围、对业务和财务的影响及管理层的应对措施, 其中对业务和财务的影响及管理层的应对措施的披露尤其详实, 整体披露整合了治理(b)、战略(a)(b)以及风险管理(b)(c)的相关要求。

当然, 由于一表难覆盖所有, 这类披露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以弗雷斯尼诺公司为例, 其战略披露部分缺少如何判定风险和机遇的可能性大小及其时间范围, 以及如何开展情景分析的相关内容的阐述, 也没有提供有关财务影响的货币化信息并测算组织韧性; 风险管理披露部分缺少如何识别气候有关风险和机遇的方法阐述等。 这些都有待完善。

四、指标和目标披露

指标和目标特指用于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指标和目标。 TCFD框架认为, 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组织如何衡量和监测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通过指标和目标, 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评估组织的潜在风险以调整回报、履行债务义务的能力、气候相关问题的一般敞口, 以及管理或适应举措的进展情况。 指标和目标还能够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同一经济部门或同一行业内部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时提供基础信息[2] 。 TCFD框架提出指标和目标披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根据组织的战略和风险管理流程, 披露组织用以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指标; (b)披露范围1、范围2、范围3(如果可能)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及相关的风险; (c)描述组织用以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目标及取得的绩效。

从现有指标和目标披露实践观察, 首先, 指标和目标披露是战略披露和风险管理披露的延伸, 因此, 指标和目标的设置必须针对重大风险和机遇, 而且必须与主体的战略计划和管理行动直接挂钩。 其次, 披露指标和目标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方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比较, 这里的比较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为实现纵向比较, 确定本期数、上期数、基期数必不可少; 为实现横向比较, 跨行业的指标必须遵循统一的核算规则, 比如有关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计算应遵循《温室气体核算规程》。

1. 针对重大风险和机遇的指标设置。 瑞银集团(UBS AG)在2020年年报中提出一种设置重大风险和机遇指标的思路。 它将气候相关指标直接设置为气候风险管理和机遇管理的对象, 如相关资产、负债和具体事项等, 拟定风险管理指标包括: 碳相关资产金额及其占银行产品风险敞口的比例, 对气候敏感部门的总风险敞口及其占银行产品风险敞口的比例, “气候感知战略”中的加權碳密度(与基准复合加权碳密度对比), 气候有关股东决议的表决次数及得到支持的气候相关股东决议的比例等。 拟定机遇管理指标包括: 气候相关的可持续投资金额及其占瑞银客户总投资资产的比例, 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股权或债权资本市场服务交易价值总额,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咨询服务的交易价值总额, 支持《瑞士2050年能源战略》的战略交易量等。 这样的指标体系设计为关键风险和管理这些风险问题的监测性指标之间建立了有用的联系。 对于每个指标, 瑞银集团还提供了此前两年的历史数据作为对比, 并列示了本年度与上一年度相关指标的变动比率。 由于部分指标晦涩难懂, 若瑞银集团能进一步说明每个指标的计算方法, 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

2. 将指标和目标与具体行动计划相结合。 指标和目标与具体行动计划相结合的披露方式可以让指标和目标有针对性、具象化, 受到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推崇。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 Integrated)在2020年年报中结合具体行动计划设定量化的指标和目标, 并报告了哪些目标已经取得科学减碳倡议组织(SBTi)的认证。 比如, 该公司提出的短期目标是“在2021 ~ 2023年间逐步淘汰90%的煤电产能(煤电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从2020年的10%降到2023年的1%)”, 对应行动是“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 在2021 ~ 2023年间投资168亿欧元安装15.4亿瓦特的可再生产能, 到2023年为止可再生产能达到60亿瓦特”; 中期目标是“加速从煤电退出, 计划退出时间从2030年提前到2027年(在2017 ~ 2027年间淘汰16亿瓦特的煤电产能)”, 对应行动是“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 在2021 ~ 2030年间投资650亿欧元安装75亿瓦特的可再生产能, 到2030年为止可再生产能达到120亿瓦特(如果以2017年作为基年, 则2030年的可再生产能要达到2017年的3倍)”“促进消费者(尤其是居民消费者)从用气转向用电”“优化消费者(尤其是个人消费者)的天然气资源组合”等。 上述披露清晰而具体地向信息使用者表明,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正在将其碳中和承诺纳入广泛的财务和战略规划中。

3. 指标和目标的比較。 法国保险公司安盛集团(AXA)在2012年制定了十分具体的2012 ~ 2020年期间减少国际环境足迹的指标和目标, 在2020年年报中, AXA披露了既定指标和目标的完成情况。 表格式的披露清晰地展示了“每名员工减少碳排放的比率”“每名员工减少能源消耗的比率(范围1、2)”“每名员工减少汽车行驶距离的比率(范围1)”“每名员工减少差旅距离的比率(范围3)”“每名员工减少办公用纸的比率(范围3)”“每名客户减少市场和分销用纸的比率(范围3)”“每名员工减少用水的比率”“循环用纸或从负责任的来源获取纸张的比率”“使用可再生电力的比率”等各项指标的目标数、2012年的基期数、2020年的实际数、 2020年实际数较之2012年基期数的增减变动, 以及目标是否达成。 由于2020年是这一周期的最后一年, 通过上述披露, 既定目标是否完成及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随着第一个目标周期的结束, AXA在2020年年报中还提出了第二个目标周期的各项指标和目标, 并展示了总目标设置和分解的完整过程。 AXA首先根据SBTi建议的方法提出了新目标周期的总体目标: 到2025年, 使用能源(包括天然气、生物气、热油、电、气、冷却水)、车队和商务差旅产生的碳排放比2019年减少25%。 进一步地, AXA又将该总体目标做了两个维度的明细分解: 一是把总目标按照排放范围1、2、3三个指标分解; 二是把总目标按照能源消耗、公司车队、商务差旅(火车飞机)、员工家—工作场所通勤四个类目指标分解, 进而提出各个范围、各个类目指标截至2025年的减排子目标。 AXA随后将逐年披露本年度及此前两年的排放数据、目标数, 以及前后期增减变动。 科学、清晰的目标设置, 既方便公司随后对目标实现进度的监测和评估, 也方便外部信息使用者对相关指标和目标进行比较。

五、小结

本文前四个部分分要素介绍了基于TCFD框架的优秀披露实践及其特点, 我们认为气候相关披露以主体气候相关治理和管理为底层, TCFD框架为气候相关披露提供了指南, 但它不是气候相关治理和管理的实施指南。 对市场主体而言, 明确气候相关治理和管理的实施步骤至关重要, 它相当于治理和管理工作推进的路线图。 TCFD在2020年发布的《披露状况报告》[3] 中, 根据专家级使用者(expert users)对四要素十一项内容的打分, 给出了一个实施计划示例。 该示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如表2所示。

表2将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与TCFD框架四要素十一项内容逐一挂勾, 理论性较强, 但可操作性欠佳。 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文对CDSB认定的优秀披露实践案例的分析, 将气候相关治理和管理的关键实施步骤总结为图1的步骤(1) ~ (6)。

图1中的适应计划是指组织最小化物理风险及捕捉相关机遇的计划, 转型计划是指组织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系列行动, 它们共同构成组织气候战略的核心, 也是组织整体战略的一部分[3] 。 本文认为,  步骤(1) ~ (6)是一个“重复反馈”②的过程: 主体一般先确定恰当的治理架构和治理流程[步骤(1)], 而后结合气候情景识别并评估不同时期的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及其重要性水平[步骤(2)], 进而判断风险和机遇可能给主体的业务、财务带来何种影响[步骤(3)]。 值得一提的是, 这时的判断最多只能做到将风险和机遇与具体业务相关联, 并预测对收入成本的大致影响, 不太可能输出量化的结果。 有了影响认知之后, 主体接下来可以考虑如何针对性地管理这些风险和机遇并制订相应的适应计划和转型计划。 计划必须详细, 包括具体的应对行动、支持行动的流程和资源等[步骤(4)], 同时制定指标和目标, 监测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步骤(5)]。 现阶段, 即便是CDSB认定的优秀披露实践主体, 其气候相关的治理和管理大都也就止步于此, 但在具体计划、指标和目标制定之后, 主体其实应当判断按计划行动达成相应的指标和目标后可能产生何种财务影响, 包括对利润(收入、成本、经营性现金流量、减值损失、预计损失等)和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权益、投资组合价值)的影响并尽量输出量化的结果[步骤(3)], 同时复盘按计划行动可能缓解甚至消除哪些风险、创造出哪些机遇[步骤(2)], 是否以及如何调整相关治理架构和治理流程[步骤(1)]等。 最后, 上述步骤的开展应基于多种气候情景, 以明确组织的战略韧性[步骤(6)]。 步骤(1) ~ (6)依此循环, 重复反馈, 推动主体气候治理和管理滚动向前。

只有基于健全的治理和管理, 才可能有优秀的披露。 从CDSB列示的优秀披露实践案例看, 目前鲜有主体按照TCFD框架的四要素十一项内容逐项披露, 不同主体的披露方式方法差别巨大, 但均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整合披露。 比如, 有主体将战略(a)(b)和风险管理(b)合并在一起披露(如新西兰水星公司、墨西哥弗雷斯尼诺公司), 因为这三项内容对应的披露步骤(2)(3)(4)系统地解释了已识别风险和机遇是什么、会怎样、该如何管理的问题; 也有主体将风险管理(a)(b)合并在一起披露(如哥伦比亚Davivenda银行), 这属于对风险管理这一要素披露的内部整合, 尤其是在披露重大气候相关风险时, 配套说明针对性的管理行动, 可以证明这些重大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减缓或消除; 还有主体将指标和目标(a)(c)与战略(a)(b)合并在一起披露(如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 这四项内容主要对应步骤(4)(5), 回答了指标和目标是什么、该怎么执行这两个问题。 以上种种整合披露方式都有着通顺的底层逻辑。

二是善用图表、相互关联。 在披露格式上, 优秀的气候相关披露无一不是通过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展示气候相关问题的治理和管理, 披露内容还要能够与主体财务报告中的其他相关内容相互关联、互为印证, 这个特点也值得后来者借鉴。 当然, 主体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所在经济部门和行业环境的差异、业务类型的差异、管理层治理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披露方式方法的差异等, 导致披露结果高度差异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或构成一种挑战。

除上述特点外,  TCFD框架下優秀的气候信息披露通常还具备如下突出特点:

1. 气候相关的治理披露。 不论主体采用专设法架构还是综合法架构治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董事会的主要作用都是做出决策、进行监督并确保足够的资源用于气候治理, 管理层的作用则是高效执行。 因此, 从内容上看, 优秀的气候相关治理披露应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如下重要信息: 一是主体的治理能够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职责分明, 但能够有机联系在一起; 二是主体的治理能够明确每个管理主体所监督的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具体内容, 以及如何进行这种监督, 即所谓的责任到岗、到人; 三是主体的治理能够明确每个管理主体处理气候相关信息的频率; 四是主体的治理能够将气候相关目标的实现情况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薪酬政策相挂勾。

2. 气候相关的战略披露。 战略披露是基于TCFD框架的气候信息披露的重点环节, 优秀的气候相关战略披露通常具备如下特点: 一是解释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如何影响主体战略规划和财务规划流程, 注重阐述主体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进行评估后所做出的关键决策。 二是披露情景分析的进展情况。 情景分析是战略披露中的难点问题, 对任何一个主体而言, 在初始开展情景分析时必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因此, 披露时除了说明情景分析的初步结果, 对其如何开展(方法)、存在的数据缺漏(问题靶向)、未来改进计划(改进方法)等内容的说明也至关重要, 这些可以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三是量化说明情景分析所用的假设(如输入值)与结果等。 气候情景分析的本质是描述在一组给定的气候假设和约束下可能的未来状态的结果, 因此, 量化披露“一头一尾”(输入值和结果)至关重要。 从CDSB列示的优秀披露实践案例来看, 现阶段绝大多数主体所披露的情景分析还达不到量化披露的状态。 即便有少数披露了货币化结果, 其数据的有用性也存在很大的疑问。 而高质量的头尾量化披露是情景分析推进的目标。 四是伴随着情景分析, 主体还需对可能的评估结果的战略韧性给出明确结论, 并通过流程确保气候情景分析的结论与公司战略明确结合在一起。

3. 气候相关的风险管理披露。 优秀的气候相关风险管理披露通常具备如下特点: 一是在解释如何识别气候相关风险时, 主体应注意说明如何评估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水平, 以及如何排定风险管理行动的优先级。 这方面的内容属于“如何识别”和“如何管理”的方法论, 目前的披露实践较为欠缺。 二是明确气候相关风险评估过程和更广泛的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因为气候相关风险很可能不是单独的风险, 只有将其置于风险篮内整体考量, 才有可能实施恰当的风险管控。 三是提供气候“导航图”, 明确披露相关报告章节之间的交叉索引关系。 在披露实践中, 大量的披露属于整合披露, 以总表形式出现, 但部分复杂内容往往是一张总表难以囊括的, 若干细节还需辅以文字说明, 或与财务报告中的内容交叉索引, 这时若能够提供气候“导航图”, 对信息使用者将是一种莫大的阅读友好。

4. 气候相关的指标和目标披露。 优秀的气候相关指标和目标披露通常具备如下特点: 一是指标和目标与主体战略相挂勾。 虽然指标和目标在TCFD框架下是单独的一个要素, 但它表明的是主体在战略实现方面的计划, 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指标和目标深入了解主体如何通过应对风险、最大化机遇为未来的低碳转型做准备, 因此最好与具体的战略行动, 包括资源保障相挂勾。 二是确保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符合《温室气体核算规程》。 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气候相关披露最重要的指标。 关于其计算标准, 目前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泛的就是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从1998年开始合作开发并不断完善的《温室气体核算规程》。 《温室气体核算规程》提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3个范围: 范围1是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产生的直接排放; 范围2是主体消费的电力资源产生的间接排放; 范围3是主体未拥有或未能控制的资源产生的间接排放, 主要是主体的价值链产生的排放。 这一核算规程为在主体生产经营的全价值链追踪其产生的碳排放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因此, 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量, 主体最好遵循这一标准计算披露, 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比的重要信息③。 三是解释不同阶段的目标如何联系。 比如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具有明显的衔接, 以电力生产目标最为典型, 从短期“淘汰90%的煤电产能”, 到中期“加速从煤电退出, 计划退出时间从2030年提前到2027年”, 再到长期“消除热电容, 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组合”, 此类具有关联性的层层递进、不断提升的目标设置既展示了主体的长远抱负, 又可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清楚地感知主体计划的转型步骤。 如果不同阶段的目标脱离彼此、相互独立, 则无法起到这样的效果。

【 注 释 】

① 能源困境是指从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个维度衡量的能源转型状态。

② 香港联交所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按照TCFD建议汇报气候信息披露指引》[7] 中也提出了包含有八个步骤的披露工作流程,具体为:步骤一确定合适治理架构;步骤二在确定范围及边界下选择合适情境及参数;步骤三基于定性/定量方法确认气候相关风险的重要性;步骤四基于公司业务性质及地理位置,识别与气候相关的重大风险对业务的影响;步骤五就CRBI(气候相关业务影响计分表)热点制定适合公司的参数、指标及目标;步骤六优先考虑、实施和检查一系列针对目标的行动,以构成气候相关行动计划的基础;步骤七评估对每个财务项目的影响;步骤八将气候相关议题纳入业务策略的长期规划。本文总结的操作步骤与香港联交所不同,但同意香港联交所流程之间存在重复反馈的观点。

③ 我国国家发改委自2013年以来分三批发布了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生态环境部2022年1月也发布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这些规范虽然也借鉴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以及WRI和WBCSD的《温室气体核算规程》,但与这两份国际标准还存在较大差别。我国企业在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时,是采用国内标注还是国际标准,目前尚不明确。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CRD. Driving Alignment in Climate-related Reporting Year One of the Better Alignment Project [R/OL].http://www.intergratedreporting.org,2019.

[2] TCF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R/OL].http://www.tcfd.org,2017.

[3] TCFD.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2020 Status Report[R/OL].http://www.tcfd.org,2020.

[4] CDSB. TCFD Good Practice Handbook[R/OL].http://www.cdsb.net,2021.

[5] TCFD.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2021 Status Report[R/OL].http://www.tcfd.org,2021.

[6] OECD. G20/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R/OL].http://www.oecd.org,2015.

[7] 香港联交所.按照TCFD建议汇报气候信息披露指引[R/OL].http://www.hkex.com.hk,2021.

[8] TCFD. The Use of Scenario Analysis in Disclosure of Climate-Related Risk and Opportunities[R/OL].http://www.tcfd.org,2017.

猜你喜欢
治理风险管理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战略
战略
谐波分析与治理措施探讨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8:49:34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6:20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