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源
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高颎,精明强干,知兵事,多计谋。隋朝初年,杨坚统一了北方,但是南陈依靠长江天险,与隋朝划江而治。杨坚建立隋朝不久,便找来谋士高颎,并对他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作为隋文帝的心腹,高颎早就知道杨坚有统一南北之志,他明白杨坚的所谓“一衣带水”,就是水的那边也是同一个国家的,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但是,毕竟隔着长江天险,南陈易守难攻,对于进攻方来说,稍有不慎就会损兵折将、元气大伤,甚至还可能前功尽弃。然而,高颎被誉为隋朝第一谋士,其实他早就准备好了妙计。
高颎分析了南北方的各种差异,长江的北面气候比较寒冷,庄稼长得慢,但是江南地区气温很高,水稻长得快,所以每年南陈都比北方早收割稻谷。因此,高颎的计谋就是在南方人收割稻谷的时候,集结少数兵马在边界进行反复骚扰,让南陈不能安心收割稻谷,一旦南陈大军集结了,就立刻撤退,这样南陈不仅白白遭受损失,而且也奈何不了隋军。高颎此计就是明晃晃瞅准南陈弱点进行骚扰弱化,南陈有什么办法避免吗?除非他们不割稻子,但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他们可能不割吗?不可能!因此,面对隋朝的骚扰政策,南陈无计可施。
之后,高颎又给杨坚出了个主意,那就是经常搞演习,动不动就号角齐鸣、鼓声震天,喊杀声连片。但是长江对面的南陈不知道咋回事啊,隋军的每一次集结,都吓得不得了,然后严阵以待,全境总动员。对于陈国而言,隋军的每次集结军演,都是一次危险的降临,但是时间长了谁受得了,慢慢地也就麻痹了,对于隋军的演习习以为常。然而,当这种危险习以为常,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带来危害的时候,陈国的军队便认为这种危险不复存在了,但实际上没有意识到这才是最大的危险。其实,就算南陈意识到了这个危险,他们也无计可施,因为他们不知道隋军哪一次的进攻是真正的攻击,如果把每一次进攻都当成大攻来防守,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用等到被打败,早就被拖垮了。
杨坚采用了高颎的計策后,不出几年南方的陈国果然民生凋敝,实力大不如前。突然,有一天隋军的演习变成真正的进攻,南陈那边毫无戒备,长江防线就这么轻而易举被攻破了。高颎的智慧果然举世无双,他把对手先拖入一个最差的博弈状态中,然后再战胜对手。也就是说,隋国想要统一国家,但并没有硬碰硬,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削弱对方的实力和精力,让对手疲惫不堪之时才重拳出击,如此一来,获胜的概率就大增。在高颎看来,在和对手的博弈中想要战胜对手,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是一种方式,而让对手变得更弱小,也是一种方式。杨坚按照高颎的计策,只需按部就班就轻而易举将南陈收入囊中,再造统一华夏的不世之功。因此,历史学家都认为,这其中高颎的阳谋功不可没。
那么,什么叫阳谋?就是摆在台面上的计划,对手可能知道你计划的每一步,也可能知道你每一步的目的,但就是对你无可奈何,并最终败于你手。高颎的妙招,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阳谋之一,因为南陈很清楚隋朝的战略目标,也知道隋朝的演习中,随时可能夹杂一次真的进攻,但是南陈却毫无办法,最终败在高颎手下。
(摘自《思维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