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
大理国原是宋朝附属,而且一直对大宋保持归附态度,一次次派遣使者表达自己的臣属身份。因此,元朝统一华夏、混一版图时,虽将大理国取消,可大理末代国君段兴智的权力却没被剥夺。元世祖让他担任大理总管,掌管大理一带山河;同时派遣自己的第五子忽哥赤驻节昆明,册封为梁王,掌管云南。
此后,段兴智的大理总管位置世袭,忽哥赤的梁王王爵也世袭,但两种世袭到了明初都被画上了休止符。不过,这和明朝无关。
元末,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此时的大理总管是段功,他在烽火硝烟中凸显出自己的才能,成为云南一隅的擎天柱。此时的梁王是把匝剌瓦尔密,被攻入云南的红巾军明玉珍部打得灰头土脸,“梁王及宪司官皆奔威楚,诸部悉乱”。于是,梁王向段功写信求救,希望他帮自己扳回败局。
段功收到信,呵呵一笑,带着大军,一路杀伐,将明玉珍部赶离云南,平息了各部纷乱。梁王再次回到昆明,高兴得将女儿阿盖公主嫁给段功,并借助元朝皇帝的命令,让段功担任云南平章政事。段功很高兴,笑纳了公主,接过了平章政事的印信。
见梁王如此依仗段功,梁王的一些部下很不服气,对梁王说,段功有割据云南的野心,您得提防着他。梁王耳朵根子本来就软,当然禁不住这么多人一起进谗言,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派人暗地将女儿阿盖找来,告诉她,没有比父母更亲近的人,没有比江山更值得珍惜的东西,现在段功一心想灭掉我们,假如他死了,还有别的人担任平章政事,我们仍然可以享受富贵,所以只要你能毒死他就万事大吉了。
阿盖哭着反复劝谏梁王别做卸磨杀驴的事,可梁王根本听不进去,无奈之下,她只有接过剧毒孔雀胆去见丈夫,晚上悄悄告诉他:“我父亲嫉恨你,想要害死你,我们一起逃走吧。”段功不信,摇着脑袋笑道:“我有功尔家,我趾蹶伤,尔父为我裹之,尔何造言至此?”其实,段功之所以不逃,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兵有权,完全可以抗衡梁王,所以连防备都没有。
梁王迟迟不见动静,只好另想他法,邀请段功去东寺拜佛。信佛是大理的风俗,段功接受邀请,立马赶去了,在经过通济桥时,马儿一声嘶鸣,跳跃起来,将他掀翻在地,接着一群杀手举着雪亮的刀子砍了段功。阿盖听到消息,痛哭不已,说:“阿奴虽死,奴不负信黄泉也。”至于这个刚烈女子的结局,有的说她绝食而死;有的说她在梁王的严防死守之下,欲死不得。总之,一出爱情喜剧就这样变成了悲剧。
几百年后,著名作家郭沫若据此写成剧本《孔雀胆》,风靡一时,万人空巷。
段功死后,他的儿子段宝袭封,“以父见害,在大理自称平章”。梁王当然不甘心,斩草要除根,他就带着部下冲向大理,再次点燃烽烟,吹响号角。可惜,他的部下不是明玉珍红巾军的对手,自然也不是打败红巾军的段氏部下的对手, “梁王数攻之,皆不克”。结果,段宝打败梁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己袭封大理总管。梁王力不如人,唯有睁着眼睛瞪着大理城,气得无计可施,算是默认了段宝的做法。
段宝认为,自己已经和元朝成为仇敌,和梁王成为生死冤家,想要和梁王对峙,唯一的办法就是投靠此时已经在中原坐大的朱元璋,这样既有了靠山,也有了归属,不至于如无根的浮萍一般漂泊无依。于是,段宝派遣使节千里迢迢到了应天,表达了归附大明的意思。朱元璋很高兴,接受了段宝的归附。
从“明兵入云南”来看,段宝归附的时间应该是洪武十四年(1381)。如果他任职时间再久些,云南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了,会少了许多战事和流血悲剧。可惜,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死了,他的儿子段明担任大理总管,不久后竟也病死了,随后担任此职的是段宝的弟弟段世。于是,段宝的一手好牌,被段世打得一塌糊涂。
段世襲封大理总管时,正是大理选择出路之时。因为,这一年,朱元璋在多次派遣使者同梁王和平谈判不成的情况下,调派大军千里而来,进军云南,梁王军队旗靡辙乱,烟消云散。梁王无路可逃,“焚其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然后自杀。如此一来,云南原来两支力量对峙的局面消失了,变成了段世一人独大。段世很高兴,自己为何不学祖先段思平割据云南,再建大理国,再次称王,在世人面前耀武扬威一番?
段世产生如此想法,足见其不识大局、不观形势的短板。此时,国家一统已经成为共识,云南回归中原王朝已为大势所趋,因为云南和中原早已产生文化认同,在经济上更是血脉相连,段世再想割据就是在和历史潮流掰手腕,不败是不可能的。其次,多年征战,当时的华夏大地早已“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和平已经成为万民的向往和渴盼。再次,此次收复云南,朱元璋志在必得,所派将领傅友德、蓝玉、沐英都是大明独当一面的大将,兵力也十分雄厚,足足有30万。
1382年,段世袭封为大理总管的第二年,明军兵锋指向大理,旗帜满山,号角震天。此时,如果按照段宝一年前的约定,段世应带着部下走出大理,迎接大明军队。可是,他没有,他排兵布阵磨刀霍霍,以大理国君后裔的身份派出使者,给傅友德送去一封信,要求明军让他复国。当然,这个要求被傅友德一口拒绝了。
接到使者回信,段世摸着胡须一声冷笑,再次来信,口气狂妄地告诉明将,你们赶快退走,还能保全性命,否则等到雨季到来,道路泥泞,运输困难,加上瘴气弥漫,到时,你们会在这儿一败涂地,匹马难归,成为孤魂野鬼,后悔也晚了。
傅友德等人读了来信,很是生气,觉得段世简直冥顽不化,于是回了一封铿锵有力的信,告诉段世,我们一定要收复云南,并在这儿驻扎军队、设立政府机构,管辖百姓,万年不变。至于兵败将亡,是绝对不可能的,你也别做梦了,赶快按照当年段宝的允诺执行。
可惜,段世利令智昏,拒绝接受劝告,聚众五万,驻扎在大理下关,打算奋力一击。明军号角吹响,旗帜一挥,开始对大理发起进攻。
面对段世的抵抗,明军前敌总指挥沐英将军队分为三支,一支亲自率领,和段世军队对峙于下关;一支绕道上关;同时派出一支奇兵,“从间道渡河,绕出点苍山后,攀木缘崖而上,于下关背树我旗帜”。段世军队本来人心慌乱,缺乏斗志,发现后面出现明军旗帜,顿时人心涣散,纷纷逃走。明军乘胜追击,沐英“乱流斩关进,山上军亦驰下,夹击,擒段世,遂拔大理”。
段世作为俘虏被送到应天,低垂着脑袋,战战兢兢。朱元璋很大度地对他说:“你哥哥段宝曾送来降表,我不会忘记的,会对你们段家网开一面。”最终,他封了段世一个官职,一年后,段世病死。至于段氏的其他子弟,朱元璋也处理得很大度,让他们都担任着一定的官职。
大理段氏本来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结果,甚至可能如在元朝时那般待遇,可是,段世一意孤行,将这样的结局翻转。
(摘自《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