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2-03-26 11:15方忠
群众 2022年5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江苏海洋

方忠

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江苏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这是指导江苏沿海地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高水平推进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苏中苏北整体发展水平、支撑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产业转型,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江苏沿海地区迫切需要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推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海洋运输服务体系,发展文化贸易、技术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和数字贸易。开展海水淡化技术协同攻关,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建设一批生态功能突出、示范作用显著、管理水平较高的海洋牧场。

推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和高端船用装备产业链,培育壮大健康产业链,发展生物基材料、膜材料等产品。实施盐碱地土壤改良,稳定沿海滩涂养殖面积,打造现代化沿海渔港群。推动汽车产业整合重组,支持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检测、试验等基础能力建设。

推进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推进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和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建设,加快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盐城国家级海上风电检验中心,突破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研究风电制氢储能,推广新能源应用。

聚焦能级提升,塑造滨海特色的新风貌

推动滨海特色风貌塑造,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沿海特色风貌塑造应坚持特色塑造与发展项目联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的塑造。

着力推动城镇发展能级提升。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完善综合服务职能,增强区域竞争力和人口吸引力;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其成为吸纳本地城镇化和外出人口回流的主要载体;依托特色风景、特色产业、特色文化,聚焦核心载体、突出文旅融合。

扎实推进现代化滨海城乡带建设。对于中心城市,把特色风貌塑造融入城市发展,增强承载配套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对于小城镇,强化政策支持和跟踪指导,建设特色小城镇。对于农村地区,统筹推进农房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探索现代化居住形态,建设滨海特色的新型乡村。

持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沿海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传统村落保护,引导各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做好各类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以向海而生的“历史文化线路”和依海而荣的“蓝绿景观线路”为空间轴,串联相关要素,打造多种文化线路网络,彰显沿海元素。

聚焦绿色低碳,打造美麗江苏建设的新典范

江苏沿海地区生态资源丰富,海洋是“水韵江苏”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江苏”鲜明标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推动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推广低碳循环可持续模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底线”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深化海岸带资源科学配置和管理,打造沿海岸线特色示范段,推进沿海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进程。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通过经济生态重塑、发展形态重塑、产业体系重塑,提升发展质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沿海地区发展应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建设海洋绿色产业集群,打造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竞争力”。

深化陆海污染联动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入海污染源,在开展对工业污染源、城乡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治理的同时,推进海上污染物治理,加快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

聚焦交通运输,培育沿海基础设施的新优势

交通基础设施是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到2025年,沿海地区要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新空间、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提供坚强支撑。

强化港口支撑能力。立足长江下游深水岸线和东部沿海深水航道优势,按照江海错位、产业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的思路,聚力整合通州湾、连云港等,协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以交通基础互联互通、港口运营功能协作、重点板块差异互补为目标,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全面优化江苏港口一体化发展布局。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加强千吨级航道向沿海重点港区覆盖,推进连云港徐圩、赣榆,盐城滨海、大丰,南通通州湾、吕四等港区(作业区)铁路专支线建设。以国家高速公路通道扩容和发挥整体路网效能为重点,强化沿海港区高速公路联系,提升沿海大通道运输能力。

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支持连云港港陆海联动发展,加强与东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合作,稳步发展美西、非洲、澳洲航线。加强与淮安空港以及京杭大运河、淮河沿线港口联动,与徐州陆港和陕西、甘肃等地陆港的联系,打造陆桥通道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打造以水路运输为特色的江海联运体系,建设海运直达运输集散基地、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探索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港口发展联盟,拓展中上游安徽、河南等地广阔腹地空间。

聚焦双向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支点

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参与国际循环,形成海陆内外连通、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以此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是江苏沿海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路。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江苏沿海地区与上海、苏南地区一体化步伐,探索江海联动、跨江融合新模式。推进沿海三市一体化进程,建设高水平产业基地,使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江苏沿海城市和港口群与苏北、皖北地区的交通连接,增强对苏北、皖北地区辐射带动。

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充分发掘通州湾、连云港、大丰港等岸线码头资源及沿海、沿江、沿东陇海线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海港分工合作,联手长江中下游港口及苏浙地区大运河各口岸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新出海口。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临港工业转移,大力发展海洋油气业、海洋建筑工程业等新兴海洋产业。

大力推进对内对外直接投资。以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为重点,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导向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布局。紧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黄金机遇,加快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走出去”步伐。

(作者系沿海发展智库主任,盐城师范学院校长)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江苏海洋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主要指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