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会计的分支, 管理会计不仅没有财务会计的准则约束, 甚至还有“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特征, 其准确性比财务会计更低, 更应具有“魔术”的性质。 判断管理会计是否是一门科学, 不应以管理会计的准确性、是否有人为因素及不确定性作为判断标准, 而应遵循“理论内洽、可检验”的“逻辑是真、实践是真”的科学判断标准。 管理会计要应用价值尺度反映企业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价格信号机制(价值量化规律), 旨在为决策者提供以机会成本为核心的企业未发生的各种信息, 揭示经济主体价值运动的数量规律(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关关系)。 科学性是管理会计的第一性, 艺术性是管理会计的第二性, 是衍生性。 管理会计不是“技术”, 更不是“工具”。 依据人们的不同观点对管理会计进行调和, 或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捏造管理会计, 但最终结果是遭受规律的惩罚。
【关键词】管理会计;科学;技术;工具;数量规律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01-0060-7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 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这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 而是一个直接關系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的重要课题。 当前社会流传着一种说法: “本科生眼里会计是一门科学(或技术), 硕士生眼里会计是一门艺术, 博士生眼里会计是一门魔术。” 那么, 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 管理会计不仅没有财务会计的会计准则约束, 甚至还有“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特征, 管理会计的准确性比财务会计更差, 管理会计更应具有魔术的性质, 那么, 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吗? 基于这种认识, 《面向未来会计:管理会计理论》系列论文在阐明《时间:贯穿管理会计理论的主线》之后, 首先必须回答上述问题, 为后续“管理会计理论如何形成”解决理论的前提, 从而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提供理论贡献, 为提高管理会计科学素养和我国国民素质作出贡献。
一、子贡问时之故事
朝, 子贡事洒扫, 客至, 问曰: “夫子乎?” 曰: “何劳先生?” 曰: “问时也。”子贡见之曰: “知也。 ”客曰: “年之季其几也?” 笑答: “四季也。” 客曰: “三季。 ”遂讨论不止, 过午未休。 子闻声而出, 子贡问之, 夫子初不答, 察然后言: “三季也。”
客乐而乐也, 笑辞夫子。 子贡问时, 子曰: “四季也。” 子贡异色。 子曰: “此时非彼时, 客碧服苍颜, 田间蚱尔, 生于春而亡于秋, 何见冬也? 子与之论时, 三日不绝也。” 子贡以为然。
这篇《子贡问时》的短文并非出自《论语》, 而是为后人杜撰。 本文引用此短文并非是想说明孔子不告诉客人一年为四季的道理, 而是想借此来说明与科学有关的道理: 一年四季的自然规律, 不因为客人体验与否而存在, 其是客观存在的。 不同人对客观规律(一年四季的规律)的体验因其不同背景与经历(如蚱蜢的经验与子贡等的经验)而异, 只有超越个人的体验才能够获得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无法调和(一年四季的规律无法在子贡和客人的争吵中进行调和)。 当前流行着世人对观点的调和论, 甚至采用投票的方法来确认观点的对或错, 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真理更不是简单来自于名人或专家的。 《子贡问时》中的专家孔子却是出于息事宁人的想法没有告知客人真相。 这些道理在会计领域也是比比皆是, 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实践。 最后, 孔子未告知客人一年是四季的事实, 是否耽误了客人呢? 因为一年到底是四季还是三季, 是客人苦苦探究的问题。 “朝闻道, 夕死可矣。” 问道取经或许对客人(蚱蜢)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为客人(蚱蜢)未体验到冬季, 才想知道冬季之事。 好比探索会计, 特别是管理会计的规律之事是一件大事, 是一件“朝闻道, 夕死可矣”的大事。
二、管理会计所指的范畴: 讨论前需要明确的前提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 人们依靠各种不同的概念来理解社会, 并进行交流、达成共识、统一行为。 概念是社会知识的表征, 具有分类、推知概念额外属性、引导注意和解释、交流及推理等功能[1] 。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起点, 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思维是否准确与客观。 因此, 概念的准确是人们交流的基础, 是社会达成共识的前提。
管理会计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实践及管理会计教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 管理会计理论是管理会计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价值反映; 管理会计实践是指利用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规律)来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决策、战略管理、战略评价); 管理会计教育主要指管理会计课程与管理会计教学, 主要体现在管理会计教材, 强调“因材施教”[2] 。 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实践及管理会计教育是对管理会计的三种不同的理解, 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三者都应贯穿着一条主线: 管理会计理论揭示管理会计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管理会计规律。 根据现代信息科学, 管理会计实践工作过程应该包括管理会计信息的产生阶段(信息产生、信息获取、信息再生)和管理会计信息的应用阶段(信息施效、信息传递、信息优化), 具体如图1所示。
管理会计理论是管理会计规律的知识体系; 管理会计实践是管理会计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教育是将管理会计规律进行传播。 因此, 本文所讨论的管理会计应该是关于管理会计实践工作过程中管理会计规律的知识体系, 也可以说是管理会计理论。 那么, 管理会计理论是否是一门科学?
三、科学的含义、分类及其标准
1. 科学与艺术(人文): 知识的分类。 一般来说, 人类把知识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科学, 另一类为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是科学, 而社会科学为艺术。 依据相关研究成果[3] , 近百年前, 英语Social Science 被日本人误译为“社会科学”以后传入中国, 导致中国学界至今对什么是科学未达成共识。 实际上, 英语Science是一个多义词, 第一个词义是科学、自然科学, 第二个词义是人文社会学中的学、学问或学科。 学术界一直将意义为社会研究的Social Science误译成“社会科学”。 所谓的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不是科学, 应是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 将一种不是科学的社会研究戴上科学的“帽子”, 给学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1959年5月7日, 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 C. P.斯诺(C. P. Snow)发表了《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 他把世界分为两个世界: 人类系统与非人类系统, 从而产生两种文化即人文与科学。 该著名演讲强调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加剧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离, 但由于没有解释清楚“两种文化的分裂是从何而来的”而受到诸多批评。
2007年5月28 ~ 30日在葡萄牙的Ericeira举行了第一届人科(Science Matter)国际会议, 该会议提出了一门新的学科——人科(Science Matter, 简称ScMatter)。 知识无疆界, 人科把所有与人相关的知识领域都作为科学的一个部分来看待, 即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人文学。 他们认为,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人类也是由原子组成的特质系统,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物质系统是一样的。 因此, 它们应该都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只不过人文学者与自然科学家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不一样。 人文学者用人的感官作为感应器, 用人的头脑作为信息处理器, 而自然科学家用科学仪器作为感应器并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器。 导致社会科学之所以不被视为科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 充满着复杂的规律。
因此, 将科学知识简单地分类成科学与艺术, 并不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性质, 而是出于对知识管理的需要。 判断知识是否为真需要依據其他的标准。
2. 科学的概念及其差别标准。 尽管当今社会都认同科学的重要性, 然而科学却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来自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学者都基于自己的领域给科学以定义, 然而至今没有人能够给科学下一个完备的定义, 没有人能够概括科学的全部涵义并确立其明晰边界。 本文暂且采用第二版《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对科学作出的解释[4] : “科学, 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地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及其客观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从实在的事实出发, 科学揭示现象的本质联系。”
总之, 首先科学是反映世界及其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其次, 这些知识体系揭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 按照当前的理解, 事物间的联系主要是因果关系, 能够揭示事物间的运动与发展的规律。
科学具有如下特征: 科学是关于自然或社会现象(人作为客体, 而且是“代表性个体”)及其背后规律的知识, 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 客观性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 规律仍然存在。 自然规律可以这样, 但是, 人类规律的客观性体现在其具有的普遍性, 不依赖于特殊的某个人; 由于科学知识隐藏在现象背后, 需要人类发挥想象力, 对现象进行概括才能够获得一般性的规律; 科学知识需要积累, 真理是一个逐渐逼近的过程; 科学知识需要检验, 也可以检验。
3. 艺术和魔术的概念。 艺术是始于人的确证的知识。 艺术是人作为主体, 以人的内在感受为基础, 借助语言、文字、绘画、音乐、形体等来表达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产生于人的直觉或感觉, 不需要特殊的渠道或方式就可获得; 艺术知识不需要积累, 如没有音乐基础仍然可以欣赏音乐; 艺术不需要检验, 也不能够检验, 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美丽不具有普遍性, 是不能够被检验的。
而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而让人捉摸不透、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表演艺术, 是一种制造奇妙观感的艺术。 它之所以能够产生特殊幻影, 是因为其灵活运用光、声、电等多种物理和化学的科学原理, 并利用奇特的艺术构思, 形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 魔术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 它通过抓住人们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 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现象, 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综上分析可知, 根据科学、艺术和魔术的基本概念, 就能够利用排除法将“魔术”从会计的概念中剔除。 魔术是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 利用会计魔术将会迷惑社会大众。 因此, 将会计当作魔术是哗众取宠、是别有用心, 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
四、科学是管理会计首要特征, 艺术是管理会计衍生特征
1. 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 首先, 当前社会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会计是什么”的段子: 本科生眼里会计是一门科学(或技术), 硕士生眼里会计是一门艺术, 博士生眼里会计是一门魔术。 那么, 同样的会计, 为何在不同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眼里具有不同的性质?
其次, 曾任美国会计师协会主席、 会计实务界领袖人物的乔治·梅(George May), 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 经验总结》一书中写道: “会计是一门艺术……它是一门具有广泛和多种用途的艺术。”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于1953 年 8月发表的第一号《会计名词公报》中将会计定义为: “会计是一种艺术, 它用货币形式, 对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予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 使之处于有意义(有用)的状态。 ”
再次, 如果说, 财务会计有会计准则等核算规范来约束, 大家都不认同它是一门科学, 那么, 由于管理会计经常有“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说法, 管理会计就更不是一门科学了。 管理会计真的不是一门科学吗? “管理会计是否科学”是可以调和的吗? 管理会计信息准确度低、是否有人为因素、充满不确定性等是管理会计不具有科学性的依据吗? 判断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的标准是什么? 坚持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应该坚持什么精神与思维?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学术问题, 更是实践问题。
2. 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 科学是管理会计的首要特征。
(1)管理会计揭示知识具有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首先, 依据现代信息科学, 会计作为经济主体价值运动的信息系统, 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 从本体论意义上来说, 管理会计是经济主体未来价值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方式; 从认识论意义上来说, 会计是认识主体所感知的经济主体未来价值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方式, 包括主体所关心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 作为探究世界的本源或基质的哲学理论, 本体论(Ontology)决定着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基本性质和取向。 认识论(Epistemology)即个体的知识观, 只能从世界本源出发, 探究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 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以及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 基于信息科学, 在管理会计信息的产生阶段, 表现为从本体论意义的信息转变为第一类认识论意义(被主体所感知的对象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信息, 即客观存在的价值运动。 认识论角度的管理会计也是源于本体论角度的管理会计。 因此, 本体论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决定了认识论意义上的管理会计。 基于本体论,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 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不以主体的存在与否为转移, 无论有没有主体, 都丝毫不影响经济主体未来价值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方式的“自我显示”或“自我表述”。 这是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管理会计成为一门科学的前提, 也是管理会计成为人类决策依据的条件。 由此可证, 会计知识具有客观性, 无论认识主体存在与否, 会计所反映的价值活动依然存在。
其次, 管理会计知识并不像艺术那样产生于直觉并能顺利获得, 而是需要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发挥专业能力才能够获得。 第一, 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系统, 应该遵循的信息运动规律主要有信息产生规律、信息获取规律、信息再生规律、信息施效规律、信息传递规律、信息优化规律、信息智能化规律等。 第二, 管理会计理论是经过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现代会计等不同阶段的知识积累与变革发展的结果, 并不是如艺术无须积累而获得。 第三, 管理会计理论是对存在一个脱离主体的客观世界的价值活动的反映, 认识主体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理性认识发现客观世界的价值活动规律并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 由此形成的管理会计知识一定是对客观世界的“镜像反映”。 这种客观性的特征具有普遍性, 可以通过“逻辑是真”或“实践是真”的检验, 放弃脱离了会计实际的理论, 逐渐逼近真理。
再次, 笔者在《管理会计理论的使命》[5] 一文中分析了“幼儿园的故事”这一思想案例, 其中关于午餐定价的问题揭示了管理会计理论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会计理论。
“幼儿园的故事”中如果午餐定价错误, 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即幼儿园破产。 管理会计作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价格信号机制, 肩负着午餐定价的任务与职责, 任何个人的想法必然会导致午餐定价偏离正确的轨道, 最终影响幼儿园的发展。 因而, 管理会计理论就是要解释“幼儿园的故事”中午餐定价的管理会计事实, 并通过对午餐定价的成本构成及变动因素进行分析, 从中产生科学的解决方案。 因此, 管理会计理论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最后, “幼儿园的故事”具有普遍性, 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思想案例, 这也论证了管理会计理论具有普遍性。
总而言之, 依据上述关于科学知识的论述, 管理会计理论是反映企业未来价值活动及其量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这一体系揭示了企业价值活动及其量化等事物间的本质联系。 按照当前的理解, 事物间的联系主要是因果关系, 管理会计能够揭示企业价值活动及其量化等事物间运动与发展的规律。
(2)影响管理会计科学性质判断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观念的主要因素有: 准确性低、是否有人为因素、不确定性。
一是准确性低。 管理会计提供的利润的准确性不高。 “真实”的净利润是不存在的, 更何况还存在“不同目的、不同成本”这一情况。 其实, 就准确性来说, 气象部门所提供的气象预测的准确性一直就被人们所诟病, 但是, 气象学作为一门科学, 从来就没有被人们质疑过。 气象学之所以预测不准确, 是因为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 各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管理会计所要预测的利润同样也是涉及因素多、相互作用复杂等。 管理会计之所以预测不准确, 是因为人类对管理会计的认知还不全面。
二是是否有人为因素。 管理会计在资产估价和收益计量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主观判断; 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计算净利润, 也需要人的主观判断。 这些因素需要会计的专业判断即人的参与, 都会影响其科学性。 一门学科是否是一门科学, 关键是看这门学科能否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能否揭示这门学科的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 经济学也有人的参与, 但是,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是得到认同的。
三是不确定性。 人们抱怨管理會计所反映的资源配置与利用的规律充满不确定性, 没有确定性的因果关系规律。 当前, 不仅社会科学面临不确定性, 而且自然科学也充满着不确定性。 复杂性科学下充满着不确定性, 只是因为人类对于复杂性知之甚少, 尚未了解到其中的规律。 这也是必须深入研究的地方。 因此, 不确定性并不影响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的判别。
3. 艺术是管理会计的衍生特征。
(1)基于认识论角度, 获得管理会计认知带有主观色彩, 具有艺术性。 基于认识论, 管理会计是认识主体所感知的经济主体未来价值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方式, 包括主体所关心的这些运动状态及其改变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 首先, 基于认识论, 相当于引入一个约束条件, 即存在认识主体, 而且必须站在认识主体的立场来定义会计。 那么, 由于认识主体具有感觉能力、理解能力, 特别是由于认识主体具有目的性, 认识主体所感知的“经济主体价值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方式”与本体论层次上的“经济主体价值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方式”存在差异。 其次, 基于信息科学, 在管理会计信息的应用阶段, 信息再生(分析和决策)过程后形成了第一类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再生)和第二类认知论意义(由主体思维产生的对象运动状态及其改变方式, 实质是主体的意识, 即客观存在的价值信息的运动)上的信息(策略信息)。 因此, 人的主观意愿参与到管理会计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人的差异会影响管理会计知识的客观性。
(2)价值理论影响管理会计知识的客观性, 使管理会计具有艺术性。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分为两类: 一是科学理论, 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本质及运动规律的认识, 一般是基于本体论下的认知; 二是价值理论, 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价值)的认识, 一般是基于认知论下的认知。 管理会计理论作为社会企业组织的知识积累, 一直是受价值理论的影响。 因此,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价值)就会影响管理会计知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影响到管理会计的艺术性。 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交叉的学科, 管理的艺术性影响到管理会计的艺术性。 例如, 当前社会正从物本管理向智本管理转型, 物本管理带有明显的精确、清晰、确定性特点, 因而人们将其归属于硬管理范畴, 把它当作与自然科学类似的一门科学。 智本管理带有人文性、灵活性、非规范性(非标准化)和不确定性, 因而人们将其归属于软管理范畴, 把它当作艺术。 科学可以应用计算, 艺术只能适用于衡量。 因此, 管理会计带有艺术色彩。
从上述认识论、价值理论、管理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 管理会计具有主观色彩, 带有艺术性。 只不过, 认识论的基础是本体论, 价值理论的前提是科学理论, 管理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 因此, 艺术性是管理会计的衍生特征, 是管理会计的第二性。 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 科学是管理会计的首要特征。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是并行的两种特性, 即管理会计不是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而是具有主次之分的。 管理会计首先是科学, 其次是艺术; 管理会计艺术性建立在管理会计科学性的前提之上。 否则, 不仅会模糊管理会计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影响管理会计正常发展, 而且会将管理会计误当成玄学。 首先, 管理会计艺术性不能排斥科学性, 而是应该建立在管理会计科学性之上; 其次, 管理会计的价值只有建立在管理会计的科学之上, 才能够产生价值。 偏离客观信息, 只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总之, 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 科学是管理会计的首要特征; 艺术是管理会计的衍生特征, 是第二特征。 正是管理会计有上述特点, 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与工作的复杂性。 因此, 需要防范个人因素的影响, 防止管理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经济业务的价值活动, 特别是要坚持“业务—会计—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管理会计行动原则。
五、管理会计不是技术, 更不是工具
1. 管理会计不是技术。 技术也叫工艺学, 一般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用于解决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体系。 日本的《汉和辞典》和《国语辞典》都把“技术”解释为“对人类生活起作用的手段”。 另外, 其也被解释为“对科学、理论起实际作用的手段”。 技术包括两种形态: 一是抽象形态, 是一套操作程序, 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称为技术方法, 如使用工具的“说明书”; 二是具体形态, 是各种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实际操作的系统, 称为技术工具。
科学是客观世界普遍真理的发现、运用和实践, 是人类关于客观世界系统化、公理化、公式化的知识。 科学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 技术则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要解决的是改造世界的问题。 一切成功的技术都是用一定的资源加工制造而成, 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来工作的。 例如, 家庭用的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的原理制造而得。 关于电磁波的知识就属于科学, 而开发、使用对生活有用的微波炉的手段则是技术。 这个技术有使用微波炉的说明书(技术方法)和具体的微波炉物体(家电即技术工具)。 同样, 反映在会计中, 复式记账的原理就是科学, 是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而以复式记账为原理的各种记账方法如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则是复式记账的技术方法。 记录记账过程中的各种原始凭证的格式表单、记账凭证的格式表单等, 则是复式记账的技术工具。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会计是科学而不是技术。 因此作为会计的分支, 管理会计也是科学而不是技术。 而且, 管理会计理论是反映企业价值活动及其量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揭示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活动及其量化规律, 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因而, 管理会计理论是关于经济活动规律的世界观及方法论的学说。 所以, 管理会计首先是科学而不是技术。
2. 管理会计更不是工具。 会计工具论是我国20世紀50 ~ 80年代流行的一种观点, 认为会计的本质是“反映经济过程中各个经济事实或经济现象的一种工具”。 这种观点不仅与会计信息系统论相违背, 更重要的是“既然会计是一种技术方法, 那么它本身就不可能有管理职能”, 从而与会计管理活动论相违背。 因此, 会计工具论自20世纪80年代就逐渐淡出会计“江湖”。 然而, 最近却仍有人提到管理会计工具论或管理会计管理工具论。 例如, 许多文献中都出现把财政部所颁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当作管理会计工具。 如果这些指引是工具, 那么构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就能够也应该把这些工具“拼凑”成为管理会计体系, 这不仅不可能而且是一种误导, 令人啼笑皆非。
管理会计是“道”, 不是技术更不是工具。 认识上的偏离, 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错误。
六、管理会计发展需要的科学精神
1. 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管理会计理论建设要树立的两种思维。 中国屈辱的近代史时刻提醒着“落后就要挨打”。 在“科教兴国”背景下, 管理会计理论应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以提高管理会计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关键特质。 科学素质既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面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就难以建立起我国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也就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开展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侵蚀。
坚持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 需要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管理会计, 日常生活中应坚持科普、反对科学的调和论。 在树立科学精神的过程中, 首先, 管理会计理论建设要树立两种思维: 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破”的思维, 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概念、想法所左右, 而是基于理性和客观事实进行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 其来源于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经常采用诘问的形式帮助别人认知事物。 管理会计的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不过七十多年, 其中自然有一些不成熟、不科学的概念与判断需要评判, 尤其是要避免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 因此管理会计理论需要批判思维, “诘问”各种形形色色的新概念、新思维, 在批判中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概念、判断与推理。
创造思维(Creative Thinking)是一种“立”的思维, 是新颖独创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创造力的大小取决于创造思维的品质与水平的高低。 创造思维不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探幽发微, 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 将逻辑与非逻辑的思维巧妙结合, 具体表现为超越固定认知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活动。 “破”易“立”难。 管理会计理论不仅需要批判思维“破除”错误的概念与思想, 更需要创造思维, “树立”科学的判断与理论。
2. 真理融贯论与真理符合论: 判别管理会计理论是“真”的两个标准。 作为人类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粒水花, 管理会计理论自然也是以提供真的知识为目的的科学观, 也就是说, 我们所追求建设的管理会计理论当且仅当为真。 只有符合真的管理会计理论才是人类需要的知识。 其实, 人类在形成知识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知识为真的检验或判别的标准。 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波普尔的可证伪主义到霍金在《大设计》中提到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圣贤们一直在致力于找到一个合适的科学的判别标准[6] 。 以至于有人说[7] , 起源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 并不是发现更多的知识或创造出更多发现知识的工具, 而是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检验知识的方法。
因此, 判别管理会计理论是否是真的知识, 是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关键在于“坚持科学是真”的两个判别标准[8] 。
一是坚持真理融贯论, 即逻辑是真。 真理融贯论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首倡导的理性主义, 应用逻辑思辨来验证知识, 强调理论的内洽性。 管理会计理论是真的知识, 必然符合真理融贯论,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论内洽性: 第一为个体真理融贯论, 也就是单个管理会计理论的概念、判断、推理及理论体系内不存在逻辑矛盾, 即逻辑的内洽性[9] ; 第二为团体真理融贯论, 即个体管理会计理论与业已证明为真的管理会计理论(科学共同体所共同秉持的管理会计)之间不存在逻辑矛盾。 团体真理融贯论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阻碍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没有考虑一个科学共同体可能秉持错误观点; 没有办法明确哪些人可以算作科学共同體中的一分子; 对任何一个科学共同体来说, 都不存在一个由整体科学共同体共同秉持的、具有一致性的观点的集合[10] 。 特别是当科学共同体所秉持的管理会计理论需要变革的时候, 要坚持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和判别管理会计理论为真的标准, 从而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的革命。
二是坚持真理符合论, 即实践是真。 真理符合论是亚里士多德、洛克等所倡导的经验主义, 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感官得来与验证, 也就是常提到的“实践是真的”。 管理会计理论是真的, 体现在真理符合论是管理会计理论与独立、客观的管理会计实践相符合, 而不是由专家或大多数人所决定的。 由于管理会计现实与实践存在困难, 依据管理会计实践, 管理会计理论是真的, 还体现在所构建的管理会计体系能够解释、预测和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 即能够编制管理会计软件。
3. “幼儿园的故事”: 检验基于空间思想所构建的对内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基于时间思想所构建的面向未来会计的管理会计理论。 “幼儿园的故事”中关于午餐定价的问题揭示了午餐定价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应符合规律, 否则必然导致规律的惩罚即幼儿园破产。 “幼儿园的故事”中幼儿园出现破产的原因不在于销售人员、采购部门, 而在于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财务部门依据财务会计提供的过去的午餐成本信息进行定价, 人事部门依据该定价制定销售激励方案。 然而, 即使依据空间思想所构建的“对内的管理会计理论”提出修改方案, 基于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午餐成本(牛奶7元、豆浆3元)来进行定价, 仍然未能反映幼儿园未来的午餐成本情况, 而只有基于时间思想的管理会计理论才能够解释并解决“幼儿园的故事”中关于午餐定价的问题[11] 。
让科学的光芒照亮管理会计, 让管理会计引领企业走上财富创造之路。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齐瓦·孔达.社会知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 胡玉明.管理会计:管理还是会计[ J].新会计,2020(4):6 ~ 12.
[3] 李田心.学界须对“社会科学”咬文嚼字——“社会科学”是英语Social Science的误译[ J].社会科学论坛,2014(12):122 ~ 124.
[4] 拉契科夫著.韩秉成译.科学学:问题· 结构·基本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5] 许金叶.管理会计理论的使命[ J].财会月刊,2021(23):58 ~ 62.
[6] 凯文·凯利著.东西文库译.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7] 王维嘉.暗知识:机器认知如何颠覆商业和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8] 理查德·德威特著.孙天译.世界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9] 朱迪亚·珀尔,达纳·麦肯齐著.江生,于华译.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10] 理查德·布克斯塔伯著.何文忠,颜天罡译.理论的终结[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11] 普利高津著.湛敏译.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M].北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