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洋
龙江剧在我国戏曲剧种中较为年轻,诞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在黑龙江一带流行,常用伴奏乐器有扬琴、笙、琵琶、二胡、唢呐等,主要剧目有《张飞审瓜》《结婚前后》《双锁山》等。龙江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曲牌联套的综合体,音乐从拉场戏、二人转中演变得来,逐渐形成男女分腔及花四平、四平调两大腔系。从音乐结构角度来讲,龙江剧部分剧目为板腔体、联曲体相融下的艺术结晶,还有部分剧目单用联曲体,同时唱腔对剧目的演绎产生影响,例如四平调以叙事、抒情、绘景为主,辅助运用喇叭牌子、武嗨嗨等曲调,这对器乐伴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使中阮能完成伴奏任务,探析中阮在龙江剧乐队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龙江剧是我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龙江剧音乐唱腔的结构形式,确定了以群众熟悉的四平调、盘家乡为主调,选用红柳子、文嗨嗨、武嗨嗨、打枣调、哭糜子等曲牌为辅助曲调。文学语言朴实风趣,表演动作歌舞性强,特色浓郁。音乐唱腔的结构形式是以主调贯穿、连接、融合辅助曲调的板腔体(兼用曲牌联套)戏曲音乐形式。龙江剧的表演粗犷、俏美,它是在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大秧歌等东北民间舞蹈,借鉴和吸收兄弟戏曲剧种的一些表演程式,糅合、提炼、创新,逐渐积累了一些表演手段。
伴奏是戏曲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和演员的演唱构成整个戏曲音乐的两大支柱。龙江剧乐队伴奏当然也是龙江剧整个音乐的重要支柱之一,因为龙江剧是黑龙江地方戏曲新剧种,它的伴奏既有一般戏曲伴奏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而且这共性与个性常常融合在一起,有时共性又寓于个性之中。龙江剧的乐队伴奏中主要以板胡、唢呐、二胡、琵琶、笛、笙、扬琴、阮等民族器乐为主,配以提琴、单簧管等西洋乐器。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和插曲,具有动人的效果。中阮担任戏曲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部更为丰满。
从音色处理角度来讲,在戏曲表演中配合唱腔及表演,通过音色烘托戏曲意境,确保戏曲风格、内容、主题能与中阮音色相契合。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戏曲不断改革引入新的元素,如在龙江剧中将拉场戏、二人转、民歌、小帽等唱腔视为创作或改编器乐曲牌的动力,这为中阮音色的调控指明了方向,确保中阮能跟上戏曲改革的步伐,在戏曲乐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中阮音色切换使戏曲音乐整体错落有致,具有灵动性及吸引力,在听众的感官中创设立体化的乐队伴奏体系,有效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引领观众走进戏曲,助其领悟戏曲思想感情;从演奏力度角度来讲,中阮在乐队中的演奏将直接影响戏曲表演质量,其肩负音量强弱衔接过渡的责任,使戏曲能波动起伏且更为流畅。中阮演奏力度层次性强,包括最强、中强、中弱、最弱四个等级,根据戏曲表演需要明确演奏强度,还需保障中阮演奏强度的调控为戏曲表演整体布局服务,明确基本力度,有效诠释戏曲主要内容,使观众能感受到戏曲之美及精神内核;从演奏技巧角度来讲,如在龙江剧《双锁山•观花》中,中阮在戏曲乐队中有效运用轮、挑、弹等演奏方法可营造良好的表演情境,同时借鉴琵琶、吉他等乐器的演奏技法,在提弦、靠近琴码演奏、横按等指法灵活运用的基础上提升戏曲乐队综合伴奏水平,结合戏曲表演需求添加带音、打音、滑音等音效,在完整诠释戏曲作品含义的同时还可倾注演奏者的主观情感,达到“人曲一体”的中阮乐队伴奏目的,助力戏曲表演升华,继而凸显中阮在戏曲乐队中的作用[2]。
1.有效为戏曲表演服务
不同的戏曲及剧目对乐队伴奏提出的要求各异,中阮若想通过力度控制、音色变化、技法的灵活运用助力戏曲表演升华,需对戏曲有深入的认识,能做到与戏曲浑然一体,使中阮乐队演奏能为戏曲表演服务,为发挥中阮的作用奠定基础。在龙江剧乐队伴奏中,中阮演奏者要对其音乐体制进行研究,龙江剧唱词句式结构沿用拉场戏、二人转的七字句、十字句、五字句,亦有不规则多字句,中阮演奏要与唱词节奏及辙韵保持统一,不可掩盖唱词的语言魅力及独有风格,结合四平调、锔大缸、西口韵等唱腔基调演奏,还应根据戏剧情节、人物等方面的演绎需要为杂调、小帽、民歌曲调的诠释服务,使戏曲旋律更加连贯顺畅。在演奏中,唱腔在中阮的衬托下具有特色且能打动人心,以龙江剧的四平调为例,在乐队伴奏中中阮需根据该调的旋律变化规律突出“mi”音,优化乐句落音关系,上句及下句落音分别为“mi”“do”,在展现甩腔特点的前提下衬托以“la”为落音的甩腔,同时将辅助曲牌、主调结合在一起,发挥中阮在乐队演奏中的衔接过渡作用,继而保障中阮能为戏曲演奏服务。
2.正确运用中阮演奏技法
演奏技巧在戏曲乐队伴奏中不可或缺,为使中阮在龙江剧乐队中能发挥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抒情叙事等作用,需有效运用中阮演奏技法。以右手拿拨片的方法为例,需把拨片放在食指指节上方,用拇指捏住拨片,拇指着力点在拨片一半偏上的位置,拇指指节需立住,虎口为龙眼状,不可扁指使虎口为凤眼状,小指、无名指、中指半握拳且较为放松,手腕伸平,击弦点以尾品到琴码一半靠下的位置为宜,在四条弦上击弦点位于一条倾斜的直线上,拇指对演奏时音色的处理将产生影响,需确保手势正确,其目的是弹奏出浑厚的音色,满足戏曲乐队伴奏需求。
3.加强中阮在乐队中的创新
纵观中阮发展历史,创新是中阮与时俱进的主旋律。中阮的诞生本身就建立在人们对阮的创新前提下,为使戏曲乐队伴奏中的中阮作用更广、更大、更佳,需树立创新意识。从弹奏技法这一角度来讲要探索更多与琵琶、吉他等演奏技法融合运用之路;从伴奏服务角度来讲要与戏曲乐队中新进的器乐维系和谐关系。以龙江剧为例,需与单簧管、提琴等西洋乐器达成统一,增强乐队演奏的整体性及艺术性;从演奏形式方面来讲要紧跟戏曲革新动态,在戏曲引入时代元素并丰富剧目的同时深入钻研,使中阮在乐队中能为戏曲的唱腔演绎、情感表达、情境渲染等方面服务,继而通过创新在戏曲乐队中充分发挥中阮的作用[3]。
综上所述,中阮在戏曲乐队中通过音色、演奏力度、弹奏技巧等方面的处理可起到渲染气氛、叙述抒情、衔接过渡、凸显主旨等作用。基于此,需将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中阮演奏的作用关联在一起,在此基础上确保中阮演奏能为戏曲表演服务。有效运用中阮演奏技巧,一方面保障戏曲乐队内部关系和谐,另一方面突出中阮的特色,同时满足戏曲表演需求。为了做到这一点还需树立创新意识,使中阮在未来有更多的戏曲乐队伴奏可能性,继而在戏曲乐队中助推中阮演奏艺术稳健发展。
注释:
[1] 张芳馨:《〈雨后庭院〉中阮演奏与柳琴演奏之比较》,中国音乐学院,2018 年
[2] 熊颖:《谈低音阮在戏曲乐队中的独特性》,《四川戏剧》 ,2012 年第5 期
[3] 周忠诚:《阮大铖戏曲中“集唐诗”研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年第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