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引领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2-03-25 01:05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院校

赵 丹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13)

现今,以人为本教育发展,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也应围绕以人为本教育改革,做好对现阶段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的优化,确保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能保持一定的教育前瞻性,为未来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新环境提供教育保障。

一、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及困境

(一)大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不足

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抵触心理,无法积极参与思政学习实践,这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其中,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规划方面,一味地强调阶段性教育成果的产出,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思政学习需求缺乏重视,未能将大学生存在的思政学习问题予以有效解决,使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产生结构性失衡问题,难以对部分关键性知识充分理解,最终降低了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有效性。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未能秉承人本理念推进教育工作,部分教育策略及教育规划的实施,存在较为严重的强制化特点。新时期大学生在学习思想上对自由学习的理念抱有幻想,进而,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及学生学习理念产生冲突,进一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产生对立关系,促使大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有所下降[1]。

(二)高职思政教育环境单一

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基于环境变化提升教育有效性,使教育环境的耳濡目染能对大学生思政学习产生正面影响,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但从现实教育环境来看,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却在教育环境的营造方面采取较为传统的教育方案,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及单一的教育环境,使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形成较为枯燥的氛围,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及了解,也仅限于满足思政学习考核需求。其中,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未能从树立大学生良好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及强化思政教育渗透等角度,做好系统化的教育优化,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仅能机械化开展教育实践工作,难以充分引起大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势必无法保持良好状态,课程学习水平及思政教育质量也将大打折扣。

(三)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力缺失

提升思政教育影响力,是指在大学生进入岗位工作之后,仍然能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思政知识,有效解决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部分难题,并进一步秉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心思想,不断在岗位工作中无私奉献,使大学生能始终将思政教育的部分内容,作为未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信条。然而,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思政教育的改革,则主要倾向于提升大学生思政知识的学习积累,使大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与学习压力。从而,使大学生在固有印象方面对思政学习形成排斥。针对以上问题,未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应加强对大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视,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使大学生能成为主导思政教育方向的掌舵者,降低外部因素干扰对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影响,充分提升人本理念对在思政教育方面发挥教育引领作用[2]。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思政教育改革重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政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政学习需求的关注,使大学生思政学习能基于自身存在基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实践。高校可以将大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深化思政学习交流,帮助教师有效了解大学生存在思政学习问题,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态的掌握能力,为教师未来阶段教育布局提供科学的教育参考。另外,随着大学生思政学习能力的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政学习探索意识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此时,大学生将不再单方面依赖教师课程教学开展思政学习实践。教师可以运用这一优势,基于大学生兴趣导向及能力导向,科学找准思政课程教学切入点,改变大学生被动参与思政课程学习的基本局面,使大学生能从思想上对思课程学习产生认同感,进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改善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环境

改善思政教育环境,也是以人为本教育视角下,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传统模式的高职思政教育实践,使大学生对思政学习长期保持敷衍态度。基于思政教育实践环境的改善,优化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则可运用提升环境感染力的方式,使大学生能被现有良好教育氛围所感化,帮助大学生改变对思政学习存在偏见与错误认识,让大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下,更好地在思政学习方面积极表现。高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运用趣味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布局,同时,亦可围绕优化思政教育结构,使大学生能参与思政教育任务的布置,并为教师提供部分科学的教育建议,充分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教育对立问题,缓解学生部分思政课程学习压力。以此,为未来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稳步开展提供教育保障。

(三)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力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运用,不应单方面将人为因素作为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项。高职院校应在思政教育方面,将人文关怀也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温度,解决传统模式下机械化开展思政教育的基本问题,让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在真正意义上与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内在关联性。提升对大学生思政学习、生活状态及学习压力等问题的关注,大学生将在文化、思想及精神感染的影响下,对思政教育学习形成正面印象,提升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依赖性,使思政学习能以正面形象予以呈现。此时,大学生则可将思政教师作为榜样,在参与思政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将所学知识内容应用于对现实学习、生活问题的解决。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思政知识的逻辑惯性,使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力得到充分强化,进一步深化高职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总体 水平。

三、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推动高职思政教育改革对策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思政教育沟通

加强教师与学生教育沟通,可以深化教师对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环境及学习动态的了解,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在教育、学习两个方面,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反馈,避免因沟通不畅问题,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教育对立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部分思政学习难题,使学生思政课程学习能在良好的环境下稳步推进,改变学生思政学习的精神状态及思想状态,提升他们对思政学习的正面认识。随着教师与学生学习沟通能力的不断强化,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将重新树立良好自信,解决大学生对思政学习存在的消极思想,使其可以更好地基于自身需求积极参与思政学习实践。此外,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思政教育沟通,可以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观察能力,便于教师加强教育问题的反馈,有效帮助教师建立教育预警机制,使教师能在学生学习和问题产生之前,积极开展多方面的教育防范。以此,提升高职教师思政教育质量[3]。

(二)积极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互动

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互动,也是以人为本视角下高职思政教育实践的关键内容。大学生之所以对思政学习产生排斥,主要原因是对相关学习内容难以理解,且未能对部分思政概念有所感受。高职院校方面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势必无法有效引起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思想共鸣。一味强化阶段性的教育成果产出,不仅会增加学生课程学习压力,同时,也促使学生长期处于较为压抑的学习环境,从而使部分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积极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互动的意义在于,通过教育实践的形式,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中的部分内容能有所体会,提升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思想认同感,让大学生可以基于学习使命感与荣誉感积极参与思政学习实践。对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以采取举办线下思政学习活动及开展线上思政教育联动两种形式开展教育布局。举办线下思政学习活动,是将思政教育的部分内容进行立体化呈现,以情景模拟作为基本前提,提升大学生对部分思想内容、政治文化、革命精神的感受能力,使大学生能利用实践的方式对思政内容进行了解。开展线上思政教育联动,则是运用线上教育平台,让企业、政府机构、历史研究所等单位,均参与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培养,使大学生在精神上能充分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礼,基于回顾历史、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望革命年代感人故事等,强化思政教育渗透,使思政教育的线上联动,能让大学生从“人与政治”的角度进行思政知识的解读。

(三)推动高职思政教育课程学习的自主化培养

推动自主化的学习培养,是将高职思政教育的决策权进行下放,在现有教育框架内,让学生自行选择课程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提升思政学习自主性,改变大学生所处的学习地位,使其能成为思政课程学习的决策者。教师也应充分明确自身教育定位,避免在大学生自主化学习培养方面进行过度干预。教师的教育职责,应基于构建大学生思政学习框架、纠正大学生思政学习问题及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引导三个方面内容进行定位。构建大学生思政学习框架是指确保大学生能在自主开展思政学习实践方面,始终按照教师设定的教育框架稳步推进,以免在大学生自主化学习培养方面,使大学生课程学习呈现散漫的学习状态。纠正大学生思政学习问题,则是基于科学开展教育干预,在有效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在关键教育节点解决部分教育难题,大学生可以在未来阶段思政课程学习方面,积累一定的学习问题解决经验,从而形成自主性学习、自主探索的惯性逻辑。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则是围绕实现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开展,在大学生产生学习意志不坚定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阶段,帮助大学生夯实课程学习基础,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自主意识,使他们能始终保持饱满精神状态参与课程学习实践。进而,在保证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自主性。

(四)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政教师队伍

做好以人为本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有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而加强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则是以人为本思政教育改革的重点。传统模式的高职思政教育,更多是基于教师个人教育经验及主观教育判断制定教育决策。这一策略的实施,虽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成绩,但无法强化大学生思政学习实践能力,一旦大学生脱离了高职院校教育环境,则容易对思政教育内容遗忘,从而降低高职思政教育的实际影响力。针对思政教师教育思想进行转变,则要改变教师强硬的教育态度及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使教师能以平易近人的精神面貌,参与思政课程教学工作,消除教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教育思想隔阂,提升教师对各类不同学生的教育关注度。另外,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师队伍,不仅要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上进行转变。同时,高职院校方面也应对相关教育制度进行明确。例如,将责任制及奖罚机制,应用于以人为本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对未能按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则应给予一定的教育处罚,使教师能充分明确推动以人为本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以人为本教育工作持续开展[4]。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结构性思政教育改革

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不应一味强调对以人为本教育概念的运用,而是要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嵌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各项细节,使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能成为新时期高职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改革。首先,加强以人为本视角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创新,将更丰富的教育形式融入现有的以人为本思政教育体系,摒弃传统逻辑下高职思政教育模式,保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与先进性,使高职院校思政能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落实。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与中外合资企业、国外企业的教育联动,学习国外以人为本的教育经验,丰富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经验积累,开阔教师思政教育视野,使教师能运用多种视角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布局。最后,高职院校需要围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体现,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进行感受,随着大学生学习感受及生活感受的提升,其思政学习动力也将得到充分强化。另外,高职院校之所以在以人为本教育经验的学习方面,将中外合资企业及国外企业作为主要学习对象,其原因在于国外部分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在人性化管理、薪资待遇、工作福利保障及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运用等方面,均优于国内企业,而国内企业的以人为本管理优越性,则主要在国内的国有企业中有所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运用,将从强化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角度,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使思政教育能针对大学生教育培养予以必要的教育关怀,改变大学生被动参与思政学习实践的基本局面,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系统化及科学化开展,为未来阶段更好地构建多位一体的思政教育体系做好充分铺垫。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