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沉浸式”线上诗歌阅读赏析教学探析
——以杜甫的诗歌作品为例

2022-03-25 01:05曾万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沉浸式杜甫赏析

曾万明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161)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不同,因为教学环境的改变,而缺少和孩子互动的机会。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主动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五步品诗法”注重学法上的指导,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得更实,每个方法的指导讲得更细,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以达到培养孩子品味古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研究背景的分析

诗歌教学在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诗歌教学却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1]。而中职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时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诗歌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情怀始终在诗人的心中络绎绵延。当时间的车轮驶入大唐,诗歌终于迎来了一个名家云集、大师辈出的全盛时代,映照着前代的光辉,播洒着后世的光芒,从先秦阶段到明清阶段,中国的诗歌艺术是永恒的经典。所以,中职语文教学理应抓住每册教材上的诗歌单元进行细致挖掘。

二、研究目标的设立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课程学习,具有初步的诗词作品欣赏能力,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上的压力,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意识性不高,也不完全具备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的能力[3]。对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主动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前进方向,设置明确且有意义的教学目标。

以本次研究尝试为例,在诗歌赏析中,我们从多元化的角度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和精神深入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在优秀诗歌文化与当代生活的激情碰撞与融合中,展现奋斗之美,尽享诗意人生。本次教学目标尝试从诗歌的“主题性”角度带领学生了解诗歌的魅力,初步探究古诗词的赏析学习方法,为本专题的古诗词教学作铺垫。让诗歌教学实现“赏诗歌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品生活之味”的价值。

三、具体实施过程的分析——以杜甫的诗歌作品为例

步骤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活动一】观看2022 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宣传片

教师谈话:“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古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古诗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首诗仿佛都展现了一幅画,使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本环节设计意图旨在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诗词之美。

【活动二】诗词主题小游戏

主题选择——“少年”

开篇语:自古沙场征战,英雄多出少年,从“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的霍去病,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辛弃疾,少年英雄,策马扬鞭,锋芒所向,锐不可当;自古文章盛事,俊杰亦多出少年,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到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苏东坡,少年俊杰,锦绣满怀,妙笔生花,经纶天下。可以说,少年是一种精神,一种风采,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它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它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它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它是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使命情怀。奋斗吧,我中国少年,前进吧,我少年中国。

主题诗歌线上擂台小游戏:神奇九宫格 小小飞花令 作者作品练练连连看

步骤一的设置,抓住“诗言志,词传情”的诗歌教学情境创设重要性。诗词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心灵独白,蕴藏着古代圣贤对家国人生的思与悟。“沉浸式的情感体验”的学习把诗词中的悠悠情思和凿凿壮志具体化,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后续学习环节中由浅入深,熟读成诵、感知情绪——以境生情、体验情感——移情共情、培养情操,螺旋式提升感悟与表达能力。

步骤二:漫谈诗歌 授之以渔

任务一:【走近诗人】从整体上梳理诗人杜甫的心路历程。

杜甫在世近60 载的岁月,用以下八个字来概括:一生漂泊,一路生花。

两次科举考试落地的他,凭借出众的诗歌才华被唐玄宗所赏识,终得入朝为官,却在长安目睹了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悲剧,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携家人外逃,却被叛军俘虏押回长安,后再次逃出,与家人逃往秦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从此,杜甫的命运变得坎坷异常,几乎是他逃到哪座城市,战火和纷乱就紧随而至。他相继在成都、夔州(今白帝城)、潭州(今长沙)三座城市避难,最后在逃离潭州前往郴州投靠舅舅的路上,在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境内病逝于船上,结束了自己辉煌而壮丽的一生。

杜甫虽一生漂泊,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爱国的激情却从未曾熄灭,在避难的每个城市,几乎都留下了他经典的诗作,可谓“一路生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在长安,他感叹“国破山河在”【生】城春草木深【师】在成都,他赞叹“晓看红湿处”【生】花重锦官城【师】在夔州,他哀叹“无边落木萧萧下”【生】不尽长江滚滚来【师】在潭州,他惊叹“正是江南好风景”【生】落花时节又逢君

任务二:【走进诗歌】杜甫的“少年”主题诗赏读

(1)读一读:学生分组,每组组长展示课前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组长上线朗诵收集到的杜甫关于“少年”主题的诗作并做诗歌内容简要介绍。

(2)评一评:其余小组成员以评论区回复或者学习通平台打分等方式进行评价。

(3)说一说:小组成员补充说明本组选取相应诗歌作品的原因和对本诗的评价。

(4)赏一赏:欣赏名家朗诵和《经典咏流传》演唱视频等资源。

步骤三:品悟升华 拓展延伸

任务一:每小组各选杜甫的一首作品分别进行品析,赏读,总结杜甫诗歌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任务二:从杜甫的一生,到他的“少年”诗,再到他人生各个时间段的诗作,对诗人的了解已经十分透彻全面。总结诗歌中渗透的对现实生活的激励、缅怀、憧憬等精神。(该任务可制作成微型手抄报作品,延伸至课后讨论完成,并上传到学习通平台作品展示区)

步骤二和步骤三将本课教学的“沉浸式”宗旨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帮助学生寻求到一条线上诗歌学习的高效捷径。首先,学生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环节中通过视频观看和线上互动游戏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其次,在漫谈诗歌、授之以渔环节中,能够在走近诗人和走进诗歌的渗透中全方位地了解诗人的一生和各个人生阶段,有助于学生按照此模式进行后续的其他诗人的探究;最后,在品悟升华、拓展延伸环节中总结诗人的创作成就和特色,并进一步让诗歌穿越历史,品悟其折射到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达到诗歌学习“赏诗歌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品生活之味”的目标。

四、收获与反思

(一)层次化的课堂任务——学生的兴趣源泉

学习任务的层次化设计让学生学有所得,并保持了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失去热情,那对于教学工作将是一件十分被动的事情。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则设置了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积极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沉浸式体验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多元化的小组讨论——课堂的高速公路

小组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尽的。本课容量大,内容多,无论是内容的赏析还是情感的品味,都需要深入思考,仔细揣摩。再加上本专题课程采用的是线上教学,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步骤中都有线上交流和互动的环节,在课堂上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也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保障。

(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师生沟通的桥梁

适当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不能称之为课堂,如今的教学已经彻底告别了“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时代,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每当有视频片段欣赏、音乐欣赏、配乐朗读、图文并茂风光图赏析、人文景观介绍、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出现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促进讨论交流的顺利展开,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侃侃而谈,而这不仅对活跃课堂氛围有帮助,更能让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畅通无阻,形成互动性强的课堂效果,学生愿意学,乐于探究和理解,架起沟通的桥梁,推动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对沉浸式赏析诗歌的线上教学模式的尝试才刚刚开始,需要改善和改进的方面还有许多,比如如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如何更合理地分配各项活动任务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探索中继续总结经验,努力完善。

五、新课标背景下“沉浸式”线上诗歌阅读赏析教学对策

(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意

在新课标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开展“沉浸式”线上诗歌阅读赏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内容,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快速品味诗歌的意境。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诗歌阅读赏析的学习难度系数比较多,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困境,教师就必须主动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当教师在讲解诗歌阅读内容的时候,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诗歌诵读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且通过观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视频观看结束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重难点,并且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线上诗歌赏析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对于这一模式的了解不够透彻,这也就导致他们在应用这一模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摸索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去发现一些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二)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呈现一种可触摸的形象世界

对于“沉浸式”线上诗歌阅读赏析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以上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加了诗歌教学内容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但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线上教学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呈现一种可触摸的形象世界。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诗歌赏析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感受,但是诗歌赏析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有感情、有情境、可感受的世界。教师在讲解诗歌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PPT 放映主人公相关的故事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让诗歌赏析更加形象化,更加能够凸显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人格特点。或者教师在讲解景物类诗歌内容时,通过PPT 放映有关景物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一种情感的冲击,从而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文本[4]。但是,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因为线上教学就忽略了和学生的交流,而要通过交流不断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然后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六、结语

实施沉浸式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效果,建设可持续化发展的载体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依托线上资源拓展阅读量,持续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点收集、达成浅层阅读目标,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体验。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文本疑问及个性解读将通过线上互动讨论、线下专题精讲释疑完成深层剖析,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性探究。这一过程中,“阅读笔记(诗词版)”活页、平台课程讨论区、“网上诗词馆”是串联线上线下教学的主要载体。所以,新课标背景下“沉浸式”线上诗歌阅读赏析教学可谓任重道远,也必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模式在教育人的摸索探究中精彩呈现。在后续的研究中,一方面能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能关照学生个体生命,从学习动机上改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惯性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对诗意的感悟,实现个人情感的诗意表达,将是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猜你喜欢
沉浸式杜甫赏析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杜甫的维稳观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