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性探索
——重读列宁《论粮食税》

2022-03-25 01:05王桂青孙迪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俄国列宁资本主义

王桂青 孙迪亮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论粮食税》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以及分析俄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创作的。俄国因实施“直接过渡”政策而引发的经济与政治危机,使列宁逐渐意识到,落后俄国实现从宗法制度向真正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性的渐进过程,需要无产阶级不断努力。尤其在新旧政策的交替之际,如何对粮食税问题引发的人们的“注意、讨论和争论”进行有力引导,并在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更好地凝聚共识以实施新经济政策,成为摆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一、《论粮食税》的写作背景

(一)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如何在无产阶级政权的保障下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但是,任务还没来得及部署与实施,以英法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对其展开围剿。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内的一切财力物力,保证战争的胜利,列宁实施了禁止一切私人粮食买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战争胜利的需要、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工农的生活状况急剧恶化,加之敌对分子的趁机煽动,农民暴动频频发生并引发严重危机。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巨大的考验,列宁直面问题、深刻反思,于1921 年实施了以粮食税为核心、以学习利用资本主义为要义的新经济政策,并写作了《论粮食税》一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以及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做了深刻总结。

(二)粮食税问题引发人们的“注意、讨论和争论”

1921 年初,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全面实施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对超出税收额的粮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其结果就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表决一经通过,粮食税问题便引发了“特别多的注意、讨论和争论”。其中,左派共产主义者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展开猛烈攻击,认为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应当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最坚决的社会化”,完全否认过渡阶段的历史必要性,认为这是将俄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倒退。人们普遍认为列宁关于粮食问题的主张是对社会主义的背叛,不仅不会带领俄国人民过渡到社会主义,反而会使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成果最终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究其原因,他们或是对俄国现时的经济成分缺乏清晰认知,或是教条化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看不到俄国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因此,为了澄清误解、凝聚共识,更好地落实新经济政策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创作了《论粮食税》。

(三)对落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俄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只有在不断试错与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战争和经济破坏的俄国,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等方面,均没有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要求。因此,对资本主义的有利因素就应当在警惕防范其危险性的基础上加以学习和利用,把它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阶和物质准备。事实证明,列宁对落后俄国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是科学的,他正视了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具体国情,认识到了俄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性和长期性。作为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论粮食税》,蕴含着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俄国方案,为后继的社会主义实践者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方法论启示。

二、《论粮食税》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一)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因与“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的条件”

首先,列宁分析了落后俄国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因。一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在经济上国家资本主义大大高于俄国当时的经济,而且在没有威胁到苏维埃政权的地方,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政权的力量控制其发展方向与发展程度,不会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制度。二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是必要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消除小私有者阶层的封闭性和无政府性而使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最可靠的途径。其次,列宁以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为例,阐释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1],使布尔什维克政党具备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条件,俄国缺乏的恰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条件。而这些条件只有在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利因素来提高生产率并将其引至国家资本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前阶”时才能在俄国获得。

(二)粮食税是“‘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列宁认为,要想改善觉悟最高、革命性最强的工人阶级的状况,“首先必须采取紧急的、认真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以此增加工人的燃料和粮食供给。而要做到这点,就非转变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不可。列宁指出,粮食税的本质是“‘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2]。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里,实施共产主义的理想办法是“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但遭受贫困和经济破坏的俄国,至少在全国电气化实现之前,是无法恢复社会主义大工厂以拿出用于交换的全部产品的。故此,无产阶级国家通过实施粮食税,把最需要的粮食当作税收从农民手里征来,剩余粮食再用适当恢复小工业而产出的工业品去换取,就是最符合俄国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三)不要“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在“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国家里,既然有交换,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无可争辩的真理”。面对这样的经济现实,无产阶级国家不能盲目阻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要将其引至于无产阶级专政相结合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凡是存在资本主义因素的地方,“都已经有了——这种或那种形式、这种或那种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①[前苏联]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列宁全集(第41 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86。。同时,列宁论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具体形式: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租借制。国家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阶级斗争的消失,反而是阶级斗争以新形式的延续。既然存在斗争,就意味着要承担风险,有风险就要警惕和防范。事实上,承认资本主义的进步与承认资本主义的危险性是完全一致的。

三、《论粮食税》的历史地位与理论贡献

(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发展的理论创新成果

十月革命胜利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结合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工人运动的现实状况,对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想:生产资料一旦归社会所有,人们的劳动将直接变为社会劳动。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 世纪末欧洲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显的时空局限性。后继社会主义国家如若无视本国国情而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必将遭遇失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层面的破产,表明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于是,列宁总结经验,当机立断地转变经济政策,主张通过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国民经济。列宁对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并不妨碍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反而是其科学性的真实体现。因为就其本质而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发展性。

(二)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的过渡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本质和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预测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将存在一个革命转变时期[3],即过渡时期。马克思认为,由于政权更迭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而产生的社会阵痛,决定了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一切坚决的措施消灭私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设想针对的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而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是以落后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因此,列宁指出,以农业为主的落后俄国实现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利用资本主义来增加生产力总量的过渡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俄国的实行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短暂任务,而不可能成为和平时期所应奉行的长期准则。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不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指明了方向。

(三)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是把生产力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如果没有建立在资本主义技术最新成就之上的先进的社会化生产,社会主义将无从谈起,这是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实施新政策的重要经验。尤其在落后的农业国家,社会主义政权确立之后,无产阶级政党应当采取最坚决的办法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以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水平。二是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对一项制度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所能获得的利益密切相关[4]。在农民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只有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才能为壮大社会主义建设队伍奠定基础。三是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有利因素。实施粮食税的关键在于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有计划的经济组织、高素质的人才等有利内容,并在无产阶级政权的保障下将资本主义引向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从“直接过渡”到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前阶的“迂回过渡”,表面上是一种“退却”,实际上是向社会主义的加快前进。

四、《论粮食税》对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启示

(一)走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认为,虽然社会主义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最终归宿,但每个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尽相同。无论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时间、速度还是形式等方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千篇一律。正如列宁所指:“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而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之所以在个别国家的个别发展阶段上呈现特殊性,就是因为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不同[5]。对我国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我们既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去评判与苛求前人,也不能用列宁社会主义观中的个别论断来裁剪现实,而应当依据本国国情来选择相应的道路,同时又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总结教训并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走好自己的道路。

(二)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列宁从政治高度看待农民问题,把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作为当时俄国最为迫切的任务,由此可见农民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仍然要从农民开始,这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6]。农业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巨大比例决定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坚持农业农民优先发展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无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均要以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前提和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会议和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把农民的立场作为最根本的立场,要把农民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利益,“共产党人只有顺应群众的共同意愿,才能代表群众的利益”[7]。

(三)辩证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列宁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反观今天的中美贸易摩擦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堵,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明暗较量此消彼长、矛盾冲突不断增多。虽然我们依旧处于“两个必然”的历史背景之下,但是资本主义发展仍具活力,我们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事实,决定了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应当辩证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既要善于利用资本主义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服务,又要及时发现和严格限制学习利用过程中资本主义可能对社会主义产生的负面影响,警惕和防范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打压、围堵乃至意识形态侵略,把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当作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前阶”,当作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手段、方法与途径,从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为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猜你喜欢
俄国列宁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