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体育课堂教学,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2022-03-25 13:29吴荣华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文 / 吴荣华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机构(简称WНO)定义“健康”时,着重强调:健康不仅指无躯体缺陷,还应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并兼具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是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和技术的传授,但却把学生的培养内容局限在机体生理方面,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因此,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高度重视,方能促进中小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和谐发展。就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从健康概念入手,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和育人功能,有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素质。

1 中小学生不良心理反应的表现

1.1 厌学心理

有部分中小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会有厌学心理,常常会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郁郁寡欢。学生不擅长排解自己的情感障碍,如果遇到挫折可能会因为认知不当,难以走出心理困局。

1.2 逆反易怒

逆反心理也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常常会因为与家长或教师意见不合而出现暴躁易怒,故意逆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障碍常常表现在个性障碍层面,也会引发一些错误的行为和表现,其表现为不当的言行或心理表现。

1.3 心理抑郁

中小学生在面临课业压力时,可能会存在心理抑郁的现象,部分家长在对学生教育时需求和状态或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这些情况都可能使学生产生极度的抑郁和恐慌心态。近年来有很多学生不良事件,均因心理抑郁而滋生,引发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1.4 恐慌心理

有部分学生会因为面临不当的社会环境,或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而出现恐慌心理。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内卷现象滋生,有些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过于忧虑学生未来所面临的发展形势,也会对学生带来不当的心理影响使学生过于恐慌、胆小、谨慎。

1.5 不良品德表现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但一些不良风气也开始流行。小学生过生日讲排场,中学生攀比衣食住行,这些不当的风气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品德发育。当学生形成不良的品德,其心理状态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果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压力排解工作不到位,那么就很有可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2 体育教学及活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意义

2.1 改善中小学生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进行体育锻炼,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能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和情绪,使自身从烦恼及痛苦中解脱出来。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个体素质,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从而能更加有信心排除因压力所带来的焦虑反应,也能够通过规律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减少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恐慌心态。

2.2 确立中小学生自我概念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有较强的自我主体意识,这是自我概念范畴的一种评价标准,中小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对个体认知更敏感,因而能够回答“我主张什么?我是什么人?我喜欢什么?”等有关“自我概念”的问题。学生们因参与适当的体育运动而获得了充足的能量和强壮的身体,因而可以改善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面貌,提高自尊。

2.3 提高中小学生智力水平

通过体育课堂所组织的锻炼,不仅能使中小学生有自觉锻炼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锻炼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使其心肺功能更强大,情绪更稳定,拥有开朗的性格,降低疲劳感,从而能从综合因素角度促进锻炼者的智力功能进一步提升。

3 借助体育教学创新,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法

3.1 以趣味体育游戏为载体,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是人体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在学生的思维和领悟上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通过趣味运动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兴趣运动游戏联系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强化训练、健身结合等形式,提升中小学生体育专业素养。趣味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能使其心理状态有所改善,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采用多种游戏形式,引导家长和中小学生共同锻炼,增强体质,完成健康管理和教育,按照年龄差异分配不同的运动时长,使中小学生的运动活动更加规律化,从而使其心态更平和,在日常体育锻炼有备而来。

例如,组织跳绳个数激励赛,以跳绳人数的接力成绩作为最终的比赛结果。游戏的规则是:19个人为一组,有2个人甩绳,7个人跳绳。跳绳的人可以自由组合,不限性别和年龄,跳绳比赛的时间为5~6分钟,要求每人都能在跳绳活动中全力以赴。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学生以趣味体育游戏为载体,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使学生在游戏中渐渐变得更加开朗大方,不再缩手缩脚。趣味游戏活动能够给体育课堂带来更多有趣的体验,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与同学之间的默契度更高,也能够体会到教师设计该体育游戏内容的一片苦心。不仅在训练的过程中有了更好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掌握一些必要的体育技能和技巧,而且还能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并能使趣味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1]。

图1 跳绳比赛现场示意图

3.2 激发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体育运动应该是自发、自觉的,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将体育教学作为师生共同的活动,在体育课堂上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体育知识,加入体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使体育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思考问题,给学生布置更加适合其年龄发展和身心发育的体育训练任务。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力争达到预定的训练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形成了体育训练方面的自律性,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使得学生具备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精神,使其内心更坚毅,并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其情绪状态。

例如,在体育课上设计“100米障碍接力赛”的比赛,首先准备接力棒,凳子,秒表,绳子,同时还准备了塑料杯和饮用水。要求参赛队伍分12支,每队3人,一共36人同时比赛。这个比赛属于规模较小的障碍比赛以砖头为障碍物,比赛前每队各出一人,手持接力棒站在起跑线上,由教师所安排的裁判发令,当开始跑时,运动员需要跳过凳子,钻过绳子,绕砖头堆跑一圈,并且保护个人安全到场地另一端之后,拿起半杯水再返回,由下一人接上,注意水不能洒出来。由于100米障碍接力赛的体能要求不高,每个学生都特别主动积极地参加,而这类比赛定期举办,因此,学生为了能够在比赛中有更好的成绩,就会不断地加强训练,平时也会对个人的田径能力有所要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律性,可要求学生在每天的跑操过程中思考如何胜任类似的田径比赛项目,而后由学生自觉自发地进行日常训练,每天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健身。通过这类体育训练及赛场情绪的记录,使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自觉性越来越高,能够形成自主锻炼的体育训练意识,并且愿意在平时为田径比赛的训练留出一定的时间[2]。

图2 田径比赛赛前准备示意图

3.3 基于体育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育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中小学生认为体育课枯燥无味,训练非常辛苦,常常想办法逃避体育训练。但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师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并理解体育训练技巧和方法。在设计体育课程时,既考虑体育训练的目标,同时又要以趣味性的体育训练方式,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的体育训练课程结构。落实与体育和健康课程相关的刚性要求,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使体育训练不再枯燥乏味,并能时刻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为满足这些目标教师将构建民主和谐的体育训练环境,使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宽松,学生们也更爱上体育课,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流,并学习基本的体育训练技能,改善师生关系。当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体育训练也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优化体育课堂就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教师和学生可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帮助学生分担训练过程中的挫折和烦恼,并给予科学的指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体育训练总体质量的提升。体育训练的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还可能在与其他学生共同训练时,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就会因为体育训练情境的影响而更加热爱训练,完成训练的同时还会进行心灵的沟通,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效果,提升体育训练的实际效能[3]。

3.4 借助体育活动激发集体意识,突出心理健康效能

在体育课堂上加强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表现出喜欢表现自我及理性竞争的特点,至此,体育教师提倡借助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编组,提高体育训练的风气。有时教师在集体训练时,还会加入一些测验和教学比赛,组织考核,由不上场的学生组成拉拉队,呐喊助威,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断滋长,也会在体育训练中提升自我认知,学生们相互鼓励消除了体育训练过程中的隔阂感,树立了自信心,并因成就感而不断激励自己、激励自己所在的集体。学生的锻炼意识有所提升,训练成绩越来越好,身体素质更棒,并能将个人成绩与集体成绩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在众人的鼓励中更加有自信心,对每一次的比赛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这种良好的心态将激发学生调整个人心理状态,使得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突出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并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尝试[4]。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设置“齐心协力”体育游戏活动,要求参赛人员为每队两人,比赛规则是:两名参赛运动员面对面用身体将一个排球夹住,每个人的双手都在背后交握,以侧跑的形式完成规定的赛段和赛道,如果排球落地,则要在球离开身体处由裁判重新放球,继续比赛赛程。为了节省时间一共准备10个排球,每次可同时上场5组,安排现场裁判2人负责维持秩序。这个游戏的过程非常有趣,学生们不仅齐心合力,而且旁边的同学也会呐喊、加油,比赛气氛一度非常热烈,同学们在与其他朋友互相协作的过程中,将主动配合对方,有了一定的默契,而且也能够在奔跑和运球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调动个人的潜能,并且能发挥体育比赛过程中的最佳状态,借助体育训练的自主性,完成整个比赛过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能使其具有较高的自信和自尊水平。目前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倡导优化体育课程,并在体育课中渗透意志品质、心理情绪调节等因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质量,创设合理的、和谐的、趣味性的、极富有挑战性的体育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训练中获得进步。文章就中小学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加以探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并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