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越窑青瓷焕发新的光彩
——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施珍

2022-03-25 01:43祖国杨晨
祖国 2022年5期
关键词:秘色越窑青瓷

《祖国》/杨晨

2021年12月14日,施珍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越窑青瓷是中国的“母亲瓷”。上林湖是越窑青瓷的核心产地,唐五代时期,这里生产的秘色瓷以其“姿如圭璧,色如烟岚”的品质成为陶瓷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洲和非洲。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施珍,从小生活在上林湖畔。1997 年回归家乡浙江省慈溪市,从事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工作,先后成立了慈溪市上越陶艺有限公司及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从此,她的生命便同越窑青瓷密不可分,她潜心创作,守正创新,让越窑青瓷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继承传统,展现越秘重光

施珍生长在一个陶瓷世家:她的三爷爷施于人是陶瓷教育理论家,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姑父徐朝兴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因为从小就受到了这火与泥的艺术的诱惑,施珍少年时就憧憬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陶瓷艺术家。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毕业后,她赴韩国首尔产业大学陶艺科进修,得到了韩国著名陶艺家韩枫林教授的指导。开阔了视野的施珍,怀着对上林湖的眷恋和对越窑青瓷的钟爱,毅然返回家乡创业。

始于东汉中晚期的越窑青瓷,却在南宋时期逐步衰退,直至停烧。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沉寂,秘色瓷烧制的绝活失传了,清朝乾隆皇帝曾感叹“李唐越器人间无”。恢复越窑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任重道远。施珍花了三年多时间,考察古窑址,采集碎瓷片,研究陶土成分,亲力亲为地踩泥、揉泥、拉坯、利坯、配釉、施釉、装窑、烧窑,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成功地烧制出得到专家认可的越窑青瓷。2017 年3 月,在“春水绿云”浙江省青瓷展上,施珍复原的法门寺秘色瓷作品《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荣获金奖。这件作品器形以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法器为基础,在烧造工艺上进行了创新,以垫烧取代传统的支钉烧。无论是类冰似玉的釉色,还是精益求精的工艺,都在这件作品上得到了完美呈现。中国美术学院高而颐教授评价:“施珍破解了秘色瓷的秘色之谜。青中带黄,黄中带青,就像明前茶第二泡的汤色,这就是秘色!”

2018 年,在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考察时,施珍从一枚碎瓷片中找到了灵感,根据这枚碎瓷片上的凤鸟纹样,在复原的基础上,她合理想象,大胆演绎,创作了“吉祥鸟”系列作品。除沿用越窑青瓷的传统刻花、划花、半刀泥技法外,还融合了现代堆雕、浮雕、跳刀等技法,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工艺,又富有时代感。当年,在“香约港城”宁波经贸文化周期间,《吉祥鸟双耳瓶》和《吉祥鸟莲纹盖罐》作为民间工艺精品在香港展出。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陈瑶说:“让沉睡千年的秘色瓷文物活了起来,让神奇的吉祥鸟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非遗传承创新的方向!”

《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

施珍懂得,越窑青瓷既是物质世界的造物行为,又是精神世界的造美行为,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更重要的传承。施珍在反复鉴赏品味、反复实践试验的同时,又拜越窑青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大师为师,虚心求教,不断提高技艺。经过20 余年的努力,她的越窑青瓷作品屡屡获奖,2016 年4 月,作品《牡丹玉壶春瓶》入选G20 杭州峰会,并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国家元首贵宾厅展出。如今,施珍荣获了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等称号,2021 年又被中宣部授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并被推选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她带领团队不断精进,在传承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路上,脚步越来越坚实。

二、挑战传统,营造多彩幻境

2010 年,施珍烧制出第一件自己满意的越窑青瓷作品《上林随想》。这件作品采用传统越窑青瓷的代表器型,创新性地加入流畅的青花表现,建构了上林湖畔幽古深远的意境。此件作品已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谈及《上林随想》的创作成功,施珍说,她是受到了三爷爷施于人独创的“景施蓝”工艺及其理念的启发,即在工艺和美术之间架设桥梁,既坚守越窑青瓷的本质,又融合现代美术的元素。

越窑青瓷典雅古朴,在单色釉的基础上创作出让现代人喜爱并能一眼爱上的青瓷作品,是施珍努力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她认识到,当代人所面对的世界是多彩的,应该有一个相呼应的多彩世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2018年开始,施珍创作了“多彩幻境”系列作品。她在越窑青瓷烧制中加上多种颜色,使千年不变的单一的青色,幻变成朦胧、奇特的丰富色彩,给青瓷作品插上艺术翅膀。施珍在釉面上用点彩、泼彩、自动流彩以及叠彩等笔法,绘制纹饰、画面,借助中国狂草书法、写意画及西方的油画、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等语言,并经过1300 摄氏度高温的烧制,形成了天工和人力的共同创造,作品常常有出乎意料的肌理效果和跃动韵律。评论家认为,“多彩幻境”系列作品的创作,借鉴了完形心理学、艺术视知觉和接受美学的理论,更继承了“诗无达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的东方诗学基因,以抽象语言表达艺术情感,以现代构成营造审美视域,以多元色彩打开想象空间,体现了越窑青瓷创作的崭新面貌。

《吉祥鸟双耳瓶》

《山峦叠翠心形瓶》

2021年11月3日-16日期间,浙江美术馆展出首个越窑青瓷个人作品展。

荣获第15 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工艺金奖的作品《山峦叠翠心形瓶》,瓶身点缀颜色釉,釉下高温烧制后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山峦起伏,河流交错,既浪漫又稳重,既时尚又典雅。系列作品《春夏秋冬》将变幻的时空抽象为色彩、线条、肌理,犹如多声部的流动旋律。施珍把独创的青瓷加彩艺术取名为“多彩幻境”,这是与当代艺术的大胆结合,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

三、致敬时代,倡导生活美学

2020 年5 月,施珍所在的慈溪市复产复工复课。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施珍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此时大家战胜疫情、重启生活的心声。她创作的《阳光总在风雨后》,采用了青釉和高温颜色釉的点彩结合方法,阳刻的线条像河水畅快流动,多彩的颜色像阳光纵情挥洒。在美学意蕴上,它呈现了越窑青瓷润而不透、净而不浮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到安心、坦然,没有焦虑,不会抑郁。她创作的《春天里》,用青瓷纯粹的青以及斑斓多彩的窑变,展现生机勃勃的美景。她用青瓷新作去感恩生命的约定,期待岁月的新生,献给热爱生命的人们一份祝福。

怎么用越窑青瓷作品来反映时代、表达重大题材?施珍认为,既要跳出小我,让自己融入时代洪流,又要保持本真,融入生命体验。《宁波日报》记者采访施珍后,写了一篇报道,标题是“和古人对话,和今人共情”。艺术家要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三爷爷施于人曾说过,如果没有新内容的挑战,传统不过是个干瘪的空壳。施珍懂得,新内容来自新时代的生活。

几年来,施珍积极倡导生活美学,把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渗透到青瓷艺术作品中。她受邀为2019 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设计了一套“宁波小知越窑青瓷茶叶罐”,这套茶叶罐选取宁波历史上四个著名人物作为“形象代言人”,他们代表了宁波的文化内涵与城市品格:“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王阳明;“知难而进”——英勇报国的张苍水;“知书达礼”——天一藏书的范钦;“知恩图报”——汲水奉母的董黯。设计时还融入了卡通形象“小知”,使传统的青瓷增加了呆萌的趣味,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2019 年,在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及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中,施珍创作的《海的浪花——咖啡对杯》获得银奖。该作品彰显了宁波海洋文化特色,将咖啡、青瓷、海浪、港湾组合在一起,既新颖不凡,又合乎常理,体现了日常化的审美。

2021 年11 月施珍在浙江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上林随想——施珍越窑青瓷作品展”,是浙江美术馆建馆以来的首个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个人作品展,引起业内轰动并得到了很多业内专家的肯定;同年12 月施珍还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第十一次文代会,并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全国文代会不仅是各领域艺术家5 年一次的聚会,更是文艺工作者交流学习提升的大平台。

施珍说,让越窑青瓷与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让作品体现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这既是生活美学的体现,也是带有温度的情感传递。

猜你喜欢
秘色越窑青瓷
越窑青釉直颈瓶
龙泉青瓷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新时代背景下秘色瓷文化品牌打造对策研究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