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焦点讨论法(ORID)进行数学教学的探索

2022-03-25 19:38:42朱凤书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班焦点层面

朱凤书

【摘 要】合作学习正在被一线教师广泛关注,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思维工具作为支持。焦点讨论法可提供这样一个思维模型:首先观察正在发生什么,对这些信息产生内在的联想和反应,然后去解读相应的意义,最后决定怎样去做。这一过程简称“ORID”。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介绍焦点讨论法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并分析其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清晰思维、促进对话等方面的作用。焦点讨论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键词】焦点讨论法 ORID

一、研究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互联网的影响,教育领域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变化,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虚拟教室迅速发展,这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創造者,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

焦点讨论法(ORID)诞生于1954年前后,产生之初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和成人反思讨论某些艺术作品。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一种基本的教学工具,这一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在大脑中就学习内容构建出自己的画面。R.布莱恩·斯坦菲尔德在《学问(ORID):100种提问力创造200倍企业力》中说:“克尔凯郭尔等心理学家把自我描述成一系列的关系或觉察——‘自我’可以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对这些观察产生内在的反应,并基于这些观察和反应,创建意义和深入理解,再由意义或理解发现内涵、做出决策。” 焦点讨论法提供了个人思考的“画面”:

O表示与外部世界相遇,即客观性层面将外部世界与自己的内部经验相联系;R,反应性层面指发现其中的意义;I表示诠释性层面,基于以上过程得出结论或做出决定;D,决定性层面。这四个层面为我们描述了人类思考的自然过程,焦点讨论法就是基于上述四个意识层面展开的。这一方法,细化了合作学习操作层面的思考路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二、焦点讨论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一)如何组织一次焦点讨论

要组织一场焦点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阶段:聚焦主题;明确讨论的目标;为客观性问题设计一个具体的起点;选择要使用的问题并排序;在脑海中预演要讨论的内容;认真准备开场白;认真准备结语。

实施阶段:适宜的场地;如何开启讨论;首轮问题;后续问题;如何面对跑题、出现错误、内容冗长、抽象、发生争执等问题;如何结束;等等。

(二)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将焦点讨论法做如下调整:

准备阶段(教学设计部分):

第一,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个主题。第二,清晰学习目标。第三,将学习主题“活动化”,具体情境的介绍,学习材料的准备,让研究、讨论的任务可探究、可操作。第四,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想法。第五,认真准备开场白和结语。

实施阶段:

第一,宣布主题和任务,启动学习。第二,独立学习:提供ORID思考框架。第三,群策群力:小组内分享学习成果。第四,全班分享:面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参与支持性干预。第五,结束与反思。

(三)向学生介绍ORID思考方法

在课堂中使用焦点讨论法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ORID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四个思考方式的具体意义。

例如,可以出示一道习题:

在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空地上,建造一个面积最大的半圆形花坛,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客观性层面(O)的思考:我看到哪些信息?长方形,长6米,宽4米,半圆形花坛,最大,面积是多少。

反应性层面(R)的思考:这和我以前解决问题的哪些经验相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诠释性层面(I)的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容易出现误解和错误的地方是什么?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可能是怎样的?

决定性层面(D)的思考: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方法的有效性如何?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特点,还可以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思考的含义,也可以将图片挂在教室里作为提示。

(四) 课堂教学实践举例

1. 教学准备部分

【教学内容】分数解决问题

【适用对象】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究解决较复杂分数问题的思路,会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活动】五(一)班有4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男生有多少人?

【学习预设】

(1)客观性:各种信息和结论。

(2)反应性:男生比女生人数多……

(3)诠释性:分数乘法和整数乘除法的关系;分数问题就是份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部分和总体的关系……

(4)决定性:画图、列表、算式、操作……

【开场白和结语】

开场白:关于分数的学习,你已经有哪些经验了?今天我们将利用这些经验继续解决问题。

结语:今天的学习,谁的思考给你带来了启发?

2. 教学实施部分

【启动学习】

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分数问题的经验,这节课学习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五一班有4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男生有多少人?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客观性)

师:你有哪些直接的感受?(反应性)

【独立学习】请独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你是怎样表示你的理解的?(诠释性)你想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行动性)你用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诠释性)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诠释性)

【群策群力】略(可以参考下面部分)

【全班分享】

生1:

方法1

“我将文字表示的信息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40人分成5份。所以我用5个大圆表示全班人数40人,其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5,我用蓝色阴影表示这两份,绿色的三个圆表示男生的3—5。这种表示方法比文字叙述直观,更吸引人。”

【这是生1进行的客观性层面的信息处理,用直观的方式表达了文字中蕴含的信息,同时表达了这样做的“好处”——直观、吸引人。这是学生反应性思考在起作用。】

生2:

方法2

“我画了40个圈表示全班40个人,女生人数占五分之二,我先把40人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8人,男生占这部分的3—5,所以男生人数是40人的3—5,可以用40×3—5计算。”

师:画40个小圆圈,这么不怕麻烦,你们觉得有什么价值?

【生2的思考是将信息用小圆圈具体化,然后基于对分数意义的了解,将40平均分成5份,通过每一份的量得到男女生人数,将分数与份数结合起来,是使用诠释性思考进行说理。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很有价值,在促进全体学习者评价的过程中思考学生2决策的意义。】

生3:“这样能很清楚地验证结果是不是对的,还能很清楚地看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生4:“我对这个方法没有意见,我只是想补充一个方法。我们组没有画40个小圆,我们画了一个大圆,就是下面这个图。”

方法3

“这个大圆代表1,也代表全班40人,然后我把它平均分成5份,女生是全班的2—5,所以用红色阴影表示,除了女生以外,其余的都是男生,所以男生占全班的3—5。”

师:对于这两种画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又出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关注自己的感受,调动反应性层面的思考和诠释性层面的思考。】

生3:“我想说他们的相似之处,都是平均分成了五份。男生3份,女生2份。”

生4:“我想说两种方法的区别,方法3用一个圆代表40人,每份是一个小扇形,代表8个人;方法2中40个圆代表单位1,每份是8个小圆,代表8个人。”

生5:我发现一个漏洞,方法3可以代表总人数是其他情况的数量关系,例如1000个人;方法2,如果是1000个人就不方便了。

生2:如果是1000人我可以画线段图表示,就不会画1000个小圆圈了。

生6:我觉得这两个方法可以结合起来,总人数少的时候就可以画出小圆圈,人数多的时候就用一个大圆表示整体就行了。

【几个同学的讨论与评价,引发大家的掌声。学生沉静地展开关于3种方法的评议,有客观评价,有异同分析,有建议完善,有风险提示。围绕着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由使用客观性、反应性、诠释性、决定性四个层面的思考,陈述各自意见,实现有效对话!】

师:方法各自有优势,方法2可以很容易看出数量;方法3画图很容易理解关系。

生7:

方法4

“我的方法是画线段图表示40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5,用五份线段中的两份表示,这和前面大圆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那么女生的人数就是40×2—5=16人,男生就是40-16=24人。我觉得用线段图更方便,首先比画小圆圈更有适用性,不受人数的限制,另外比画一个大圆更好画,只要关注长度就行了。”

生8:“我發现方法4和方法2都可以,但是思路不一样。方法2先求男生的份数,是3—5;方法4先求女生的人数。”

【生7对于自己方法的优势有清晰的判断,这是建立在之前倾听、对话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是焦点讨论法的价值所在。生8的倾听很有深度,关注到了解决问题思路的不同,而不仅仅是图示的策略的不同。】

以上只是这节课交流环节的一个片段,运用焦点讨论法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有效对话,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从而使学习真正发生。

【总结反思】

师:今天的学习,哪些方法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给你一些启发?

生9:我觉得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数量关系,这样容易理解。(客观性收获)

生10: 线段图很简单,可以适合任何人数,以后可以经常使用。(行动性收获)

生11: 我觉得今天的学习很轻松。(反应性收获)

生12:用分数解决问题和以前整数问题有相同之处。(诠释性收获)

【一节课中,学生的收获和体会是全方位的,焦点讨论法的思考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有了重要影响。】

三、使用焦点讨论法的效果及思考

(一)培养清晰思考的能力

将焦点讨论法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可以有O、R、I、D四个不同的维度。在这个结构的指导下,学生会有意识地运用在数学思考的过程中。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我知道哪些数学事实”“这个题目对我而言困难和挑战在哪里?与哪些经验相关”“如何解释这些想法”“可以应用到哪里”这些问题着手,这不仅是焦点讨论的一般方法,也是人们认知发生的过程。

(二)为教学设计提供一种结构

这四个步骤为备课提供了一种结构,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教学的进程,确保每节课在结束时,学生对学习内容都有“事实性、反应性、诠释性、行动性”层面的理解。教师会更关注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情绪性反应,关注学生真正理解以及迁移运用的能力。

(三)让分享对话更有效

运用焦点讨论法,学生能够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深层对话,可以清楚地说出自己对于学习对象的感知、反应、理解和行动,同时也能听到他人的反应,大家在同样的平台上对话,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利用各种资源构建问题理解。

猜你喜欢
全班焦点层面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焦点
原因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全班都“疯”了
“两会”焦点
南方周末(2018-03-08)2018-03-08 08:34:56
本期焦点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焦点
摄影之友(2016年8期)2016-05-14 11:30:04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