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东 彭志强
摘要:5G 技术相比 4G 技术,具有超高的宽带、海量的接入以及低时延的网络能力,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中,5G 技术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契机。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提出要基于5G、VR/AR等技术,打造百校千课万人优秀案例,探索5G在智慧课堂等场景下的应用,重点开展5G+超高清远程互动教学、AR/VR沉浸式教学、全息课堂、人工智能等业务,打造智能感知、科学决策、个性化引导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5G时代;人工智能;智慧课堂;应用展望
一、人工智能技术、智慧课堂、深度学习
1.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功能主要是模拟人类的思维,使机器具有智能。它被称为世界三大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分为八大类: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使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高水平。人工智能技术是多层面的,贯穿了应用、算法、器件、芯片、工艺等技术层级。人工智能技术层级如图1所示。
2.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建设紧紧扣住“针对性、创新性、智慧型”这一关键,着眼解决传统课堂的滞后问题,构建起以人工智能微支撑的集软硬件智能设施、技术于一体的高效智慧新生态。智慧教育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如大数据技术、增强现实技术(VR)、人工智能技术,将教学过程变得不再那么枯燥,样式多样、更加智能,从而实现智慧赋能,打造新模式,科学甄别不同专业不同特征的学生特征,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精确定制课程内容,智能优化课堂教学,以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为主,实现教育过程的转变,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创新性和智慧型。
3.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其在数据挖掘、智能搜索、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的使用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高层抽象的算法。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应用
在智能化發展的今天,会让学习无处不在。智慧教育是对变革的超越性诉求,将使得教育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在学校里,教师通过智能化的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首先要获取现实世界的大数据,要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清洗、特征提取与选择、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测试、模型部署与整合等。
1.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课堂精准教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基础、语言理解、语言生成和机器翻译等四个子服务。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服务为用户提供包括分词、命名实体识别、关键词提取、文本相似度等自然语言相关的API,可应用于智能回答、对话机器人、舆情分析、内容推荐等场景中。语言理解服务为用户提供情感分析、观点抽取、文本分类、意图理解等语言理解相关的API,可应用于评论观点挖掘、舆情分析、智能助手、对话机器人等场景中。语言生成服务基于先进的语言模型,根据输入的信息,包括文本、数据或图像,生成可读的文字表述,可应用于智能问答与对话、新闻摘要、报告生产等人机交互的场景当中。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就是教师借助智慧云课堂中的资源,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学习,教师设定规则和提问进行模式匹配。教师通过智慧云平台和光感应黑板可以轻松打造新一代智慧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通过平台构建的“云、端、芯”三层生态:在云侧丰富的前端主流框架;在端侧提供丰富的上层功能业务;在芯端异构资源灵活调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首先,可以将线上的在线资源带到线下环节,实现“一次创建,多次复用”;其次,可以实时、随时、稳定地进行交流学习,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高性能的非凡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慧课堂光感应黑板,PPT、板书、语音、互动等授课内容可以以时间轴无缝衔接在一起,形成线性教学记录,在课后自动沉淀成为课程资源,这样方便快捷地实现了“上课即建课”的效果。此外,基于智慧课堂及光感应黑板产生的教学内容及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学改革。比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打地鼠”游戏,融入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函数、数据库编程等知识和技能。
2.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课堂人机交互学习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人机交互主要研究人物和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通过语音唤醒、语音识别服务、对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命令,对设备进行实时操作,提升人机交互体验。语音识别合成服务可以将书本上的文本内容合成为语音,接近真人的发音可模拟真人教学场景,实现专业课程的演示与操作,也可以实现课文的朗读和带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例如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任务进行分解,创建一个游戏,角色有玩家、计算地鼠出现的个数、生成游戏、玩家开始游戏、不服输接着玩、创建地鼠对象、将玩家信息记入数据库、完成游戏开发。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键盘、鼠标、显示器、头盔式显示器、位置跟踪器可以实时看到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并且也能实时反馈到数据库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反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
结束语
5G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快了教学的智能化、信息化转型,推动了教学应用场景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从“以教学为导向”、“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导向”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智能课堂在5G时代的应用,具体如下:
a)AR/VR教学可以增强教学资源的渲染,增强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认知和理解。远程互动双师教学和网络同步课程将增加优质资源的传播,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发展。
b)电子书包和学情分析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地掌握即时学情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然后机器智能地制定科学的成长策略,引导学生的成长。
c)智能测评和精准培训借助5G智慧平台和AI对教师进行教学、测评、培训赋能,使其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智能技术时代的发展相匹配。
未来迫切需要拓展5G教育应用场景,加快5G教育应用场景的探索,增强对新场景的识别和接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网络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自然互动,尤其是现场的情感互动。加快优化教育治理,研究教育数据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同促进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友群.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一[J].电化教育研究,2018(6):27-28.
[2]庄榕霞,杨俊锋,黄荣怀.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1-8.
[3]童莉莉,周伟,张鹏.5G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