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职业胜任力提升的研究

2022-03-25 23:56杨继玲小慧龙龙
科技资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胜任维度工匠

杨继玲 小慧 龙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用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符合当下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工匠精神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德育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心理品质、求精心理的塑造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对于学徒制学生的培养,与非学徒制的学生在工匠精神以及职业胜任力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通过对学徒制教育措施的实施,培养工匠精神,对于学生职业胜任力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

现代学徒制  工匠精神  職业胜任力  心理素质

G712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Ability Based on the Modern Apprentice Model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for employment are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lso undergone a series of changes. The education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in line with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current socie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education, the craftsman spir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of moral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e shaping of their mentality for refinement.This study compares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apprenticeship students with those of non-apprenticeship students, and found tha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measures,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is significant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omoting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Craftsmanship spiri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sychological diathesis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改革越来越贴近社会需求,企业用人更加看重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驾驭,这就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也越来被重视。目前,我国工业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正是飞速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被重新重视,其成为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内容。

学徒制并不是一个新的词语,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已经有学徒制,弟子跟随师傅学习传统手艺,根据师傅的指导与点拨重复练习,逐渐掌握技能与手艺。当今学校教育,学徒制在时代的变化下不仅被延续,还被不断优化,形式与内涵也进行了深化与丰富,由企业与各职业高校一起组织实施推进,学生可以在学校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在企业的实际训练掌握与应用实操。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满足当下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需要,用人企业更倾向于能够在工作中具备高的职业胜任力,减少企业人才培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该文基于笔者学院学生在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探究了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较高价值性,并对在工匠精神培养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胜任力进行了研究。

1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与职业胜任力的内涵

1.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近几年针对现代学徒制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措施,2014 年国家颁发了《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9 年 5月 14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 现代学徒制是将以往传统的师徒制和当下的教育制度中优势的部分进行密切的结合,通过对企业与小学双方的深入合作的促进,学校里面的优秀教师与企业里的专家们联合起来共同教授学生,从而达到校园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以及技能的提升,这样的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模式要求高职教育需要具备学校与企业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提升。在现代学徒制中,教师和师傅是重要的支撑力量,他们直接把技能传授给学 生,并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等产生重要影响;该院部分专业实行了学徒制的教学方式,采用2+1培养模式、双师型培养模式。邀请企业里技术优秀的师傅到学校为学生开展实践课程,同时在学生完成两年的知识学习之后第三年时间到企业实习,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已经熟练本专业的技能,从而提高了职业的胜任力。

1.2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自中国古代以来就已经出现,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个人在从事自己行业工作的过程中对所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态度、精神理念等,是一种职业精神。从古至今,工匠精神都是劳动人员对技能、工艺的不断探索,对良好产品的品质追求,在这一过程追求中,包含了很多心理的品质,例如做事细心、敬业的態度、较强的专注力、严谨的做事风格、具有创新的精神等。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密不可分。强调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及制造业发展,而且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员工个人素养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院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的各方面中,尤其是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思政教育来实现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在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上,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对于国家经济转型与民族振兴的重大意义,通过竞赛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弘扬工匠精神,以“鲁班精神”为校园精神,通过典型的榜样人物塑造,让学生有目标可以追寻。开展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实践领悟技术创新精神以及技术传承精神,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工匠精神强化与塑造,学校中的学生很多心理上存在浮躁急于到社会上展现自己,通过实践可以将实际价值联系起来,感悟工匠精神的内涵,该院与区内知名企业合作,通过实习有利于学生认同工匠精神并掌握其实质是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开展校企合作也能够将企业中有名的师傅将其高超的技艺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教授给学生,高校有名的师傅自身所具有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榜样,他们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1.3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力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具有很多种的含义,其中最早的时候胜任力的概念被应用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其定义为: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社会角色、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能够可靠测量并可以把高绩效员工与一般绩效员工区分开来的任何个体特征。心理学的角度上认为胜任力是个体的潜在特征,它与一定工作中的、情景中的效标参照的有效或优异绩效有因果关系。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角度,该研究认为对学生胜任力的研究与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刚进入工作岗位上达到企业的要求以及职业的发展目标;通过职业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学校学生与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在胜任力方面的差距,通过这种差距的研究来判断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方式;胜任力是个体的潜在特征,工作或情景中有效或优异绩效确定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达到工作中胜任力的要求;在胜任力培养的过程中遵循社会环境变化,企业要求变化等做出调整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胜任力内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技能的掌握能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学习动机、多元思维方式培养等多种要素的组合,培养学生在社会的变化中、不同工作情景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具体的方式为将个体心理特征中的内隐特质如:态度、动机、价值观等置于可辨识、可量化、可评价的操作层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胜任力要素的变化,及时发现教育中不足的部分,做出调整和干预,确保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胜任力的提升作用。胜任力模型强调的是个体胜任特定职位应当具备的特征,该研究的内容有助于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该研究采用的问卷为《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与工匠精神调查问卷》,其中《大学生就业胜任力》部分是赵翎湖在其研究生论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中编制,量表系数为0.949,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量表共有五个维度组成,包括自我提升能力、职业能力、关系管理能力、职业情意、个性特质。《工匠精神》部分调查问卷,根据工匠精神的内涵设置了4个方面,包含行业热爱、精益求精与创新、忠诚度和使命感、专注专业精神、行业热爱。调查对象选取了该校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徒制学生与部分非学徒制学生进行,回收有效问卷50份,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从表1可知:对于工作形式来讲,“在读”占比最高为42.00%;另外正式工作样本的比例是32.00%;样本中选择“非学徒制”的比例为62.00%;还有38.00%的样本为学徒制;样本中有76.00%为“男”。

2.2学徒制与专业胜任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该研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检验的方式,对学徒制与非学徒制学生在胜任力的5个维度与工匠精神4个维度上是否有差异性进行分析。

(1)对学徒制与非学徒制学生在胜任力的5个维度上是否有差异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利用检验去研究学制特点对于专业胜任力的差异性,可以看出:不同学制特点样本对于个性特征、 职业情意、关系管理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职业能力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0.05),意味着不同学制特点样本对于个性特征、 职业情意、关系管理能力、自我提升能力、 职业能力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对比个性特征、职业情意、关系管理能力、 自我提升能力差异可知,学徒制的平均值明显高于非学徒制的平均值。

(2)对学徒制与非学徒制学生在工匠精神4个维度上是否有差异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利用检验学制特点对于精益求精与创新、忠诚度和使命感、专注专业精神、行业热爱均呈现出显著性(<0.05),意味着不同学制特点样本对于精益求精与创新、忠诚度和使命感、专注专业精神、 行业热爱均有着差异性。对比精益求精与创新、 忠诚度和使命感、专注专业精神、行业热爱差异可知,学徒制的平均值明显高于非学徒制的平均值。

(3)职业胜任力与工匠精神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该研究对于大学生专业胜任力的5个维度与工匠精神的4个维度,利用SPSS进行Pearson相关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与创新、忠诚度和使命感、专注专业精神、行业热爱4个维度分别和胜任力中个性特征、 职业情意、关系管理能力、职业能力、 自我提升能力共5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表4可以看出,各维度之间均呈现正相关且相关性比较强。

该研究通过学院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开展,对于学徒制与非学徒制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也为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相关分析、差异分析等得出如下结论:学徒制与非学徒制的学生在职业胜任力的5个维度上与工匠精神的5个维度上是具有显著差异性的,且学徒制的学生在胜任力中个性特征、 职业情意、关系管理能力、 职业能力、 自我提升能力共5个维度上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非学徒制的学生,说明我院学徒制教育方式的开展是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技能的了解与培养,同时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在就业中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打下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与职业认可度的提高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徒制的学生在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与创新、忠诚度和使命感、专注专业精神、行业热爱4个维度上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非学徒制。表明学徒制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对于职业的使命感、专注力、创新精神以及专业性等。工匠精神与专业胜任力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对于学生胜任力的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提高与影响,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职业院校在落实现在学徒制的过程中,落实工匠精神,对于学生职业胜任力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1] 李英澤.职业院校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与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9,402(16):128,134.

[2] 陈慧.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4):59-61.

[3] 李金,马振伟,周煜,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90-92.

[4] 黄晓翔.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建双课程体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6):20-22.

[5]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6] 谈小平.高职体育教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9):121-123.

[7] 杨雅坤,孙明.创新中产教融合的路径与思考——以系统动力学为参考点[J].中国高校科技,2020(6):75-77.

[8] 赵健.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J].科技教育,2021,19(19):150-152.

[9] 赵翎湖.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NXSZ20190327)。

作者简介:杨继玲(1989—),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刘小慧(1974—),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胜任维度工匠
如何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基于FSO框架的分析
90后大工匠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致敬!老工匠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