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宁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提出了新的一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政策趋向,深刻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领经济全局工作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的精神要义。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稳”字有更加突出的意涵,稳定经济大局、在稳中求发展是总目标、总要求,要作为优选项摆在经济工作首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此要深刻领会悟透。随着经济周期的拉长,加上人口结构的改变,需求收缩是一个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长周期运行下,经济发展必然出现增速换挡、需求收缩的新变化。新增人口不断减少,人口逐渐老龄化,也促使需求收缩压力加大。供给方面,受疫情以及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变化因素影响,出现了不小冲击。在多方复杂因素作用下,市场预期出现转弱的新情况,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形成不小压力。必须采取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首先,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稳定经济大势是“两手抓、两手硬”的基本保证。没有稳定的经济形势,一切都失去了基础。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稳定经济大势是关键因素。正是因为有稳定的经济形势,我国在疫情防控上才有更大的作为空间和充分的保障资源。应对新的“三重压力”,必须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其次,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是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最好应对,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新的一年,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有增无减,有可能发生新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只有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持续,才能在新的冲击来临时阵脚不乱、应对有方。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往的“国际大循环”发展思路正在被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所替代,在融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经济大局面,以减轻因发展模式转换而带来的阵痛。
此外,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保持一个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关键在于把握三点。一是保持经济运行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就是说一定要有适度的增速。为保证经济运行指标落在合理区间,要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适度超前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二是注重把握调整和推进的节点和力度,在“稳字当头”前提下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序衔接。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三是要突出“稳”中各方关系的协调,体现全面的稳、协调的稳。落实已有政策、出台新的政策要做到同向发力,相互协调、彼此促进。
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稳字当头”不是简单地求稳,“稳中求进”的“进”应当是质与量的共同进步,以质为先,重点体现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科技创新,持续把高质量发展引向深入。
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还是旧有的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增长的新动能尚未孕育成主要推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此外,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发展方式必须尽快转到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式上来。在任何时候,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战略取向不能动摇,即使面对新的下行压力,也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更不能为保速度又回到原来的发展老路上。
江苏是经济大省,是实体经济大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当有更高的目标,要在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上争当全国表率。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等五个方面提出重点目标任务,鲜明地突出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
江苏经济工作的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实体经济,难点也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高低,关键是看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高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质量。2020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高达3.5万亿元,规模约占全国1/8,贡献了34.5%的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对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有很大关联影响。同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难点,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任务很重。要大力提升江苏制造业的技术层次,加大产业运行中先进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含量,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如果江苏制造业的技术层次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江苏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将跃上一个大的台阶。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江苏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系统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
从宏观层面上讲,经济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或单一的方程式都难以反映复杂的真实情况。因此,必须加深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解,以系统的思维认识把握经济运行,以全面精准系统化的政策引领做好经济工作。
谋划经济工作,出台新的政策,调节经济运行,要特别从系统论的角度加以全面审视,认清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宏观大局的稳定,讲究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经济学中有“合成谬误”的原理,即从局部或微观层面看是正确的事情,從全局或宏观角度看未必是正确的,甚至是有害的。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各个地方和部门不能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用牺牲全局目标作为代价换取局部的政绩,或将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合成谬误”做法和后果的,应当坚决加以纠偏。
要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基本统筹,不出台有可能加大“三重压力”的新政策,任何调节性的措施要有利于经济运行的稳定。要防止需求收缩加快,系统谋划稳定供给问题,把预期转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有可能引起需求收缩的政策调节,应审慎把握、系统化处理。例如,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对此要坚定不移加以推进,但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把长期目标短期化。还有,房地产市场规模大、链条长、带动性强,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既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又不能采用简单打压的做法,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系统观,提高专业化能力,强化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这次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专门要求,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从长期看,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乃至意料之外事件是常态,提升专业本领和综合系统化能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今后一段时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聚焦的对象,在深入领会学习研究中提高认识,掌握其中规律,并用于具体实践。□
(作者系南通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