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俊
提到“竹林七贤”里的王戎,大家可能便会想到神童和李子。
李子是中国原产的一种水果,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史记》里便提到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们最开始认识王戎,或许也大都源自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话说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路边玩耍,当时这条小路旁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小伙伴们见了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吃,只有王戎不为所动,一个人看着伙伴们去摘李子。人家都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么矜持。王戎说:“这棵李子树就长在路边,还能留下这么多李子,说明这棵树上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人们都不吃。”大家摘来一尝,果然苦。于是,王戎也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童。
“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在《晋书》中有明文记载,在《世说新语》里也有记载。但在《世说新语》里,王戎和李子的缘分可远远没有结束。王戎天生就与李子有着不解之缘,长大后还做起了李子生意。王戎看得出路边的李子是苦的,也能种出一树好李子。王戎自家院子里就有很多李子树,结出来的李子非常甜,想吃的人很多。但王戎的李子绝不白送,而是拿来卖。
为了提升销售业绩,王戎还开创了新的李子品牌——“无核李子”,这种理念相当超前,就类似于后世的“无骨鸡爪”:吃的时候不需要吐核,一口进嘴,嚼碎了就能往肚里吞。因为这个独特的销售理念,王戎家的李子生意爆火,“无核李子”也成为了当时热度极高的“网红李子”。之所以要开创“无核李子”,是为了保护商业机密:王戎害怕有人得到李子核后种出同样甜的李子来,把自家生意给抢了。所以,每次卖李子之前,王戎都要想方设法把每个李子的核挖出来再卖。“无核李子”火了,但王戎“吝啬鬼”的名声也传了出去。童年的王戎因为李子成了神童,上了年纪后,却为了几个李子掉进了钱眼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气鬼。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偏偏不巧的是,《世说新语》里的另外一个和抠门有关的故事也有李子的戏份:说的是王戎有位叫和峤的同事,他家里也有很多李子树,巧的是,和峤家的李子也很甜。不过和峤也很抠,他妻舅王济慕名来吃李子,双方坐下来聊了半天,王济多次暗示自己想尝一尝和峤家的李子到底有多甜。结果和峤磨蹭半天,就拿了几十个李子出来。因为这事,和峤也成为了“抠门一哥”。
人家送几十个李子给亲戚吃都被人觉得抠门,而王戎这种卖李子还得挖核的行为就只能算奇葩了。如此看来,王戎的确是当仁不让的魏晋第一铁公鸡。但也有人认为王戎的这种抠门行为只是一种行为艺术,因为魏晋时期是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所以王戎是在以“自黑”的方式自保。东晋美术家戴逵就曾经认为王戎的抠门是在装疯卖傻,为的是明哲保身。
不过,同样都是抠门,和峤的遭遇可比王戎要悲催得多,因为他遇上了一个蛮横的亲戚。话说王济拿着和峤给的这几十个李子出门之后,感觉还不够塞牙缝。于是,他有一天趁着和峤去上班的时候,纠集了一伙饭量很大的年轻小伙子一起带着斧子偷偷潜入了和峤家的果园里,一群人尽情地把李子当饭吃,吃饱之后还把和峤的李子树给砍掉了。反正种出来的李子也舍不得吃,还留着干什么呢?
这还不算,把李子树砍了之后,王济还嚣张地给和峤送去了一车树枝,最后还问:“这比起你家的李子树来怎么样?”和峤收下了树枝,最后只是笑一笑罢了。看来,和峤家的李子虽然很甜,但是李子在魏晋时期肯定算不上是珍贵或者稀奇的果子,而是非常常见的,王戎小时候不就和伙伴们在路边见到了李子树嘛!倘若李子非常名贵,和峤得知自家的李子树被人砍了,肯定也很难一笑而过。
《世说新语》里的李子,不仅体现了这种水果在魏晋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