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区城市动物园更新的交通优化对策
——以武汉动物园改造为例

2022-03-24 23:49:15薛茂炎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峰客流动物园

薛茂炎,徐 鹏

(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1)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面积快速扩张和人口不断聚集,城市动物园所承载的教育、旅游、科研等职能需求变得更加旺盛。当前,国内诸多城市动物园外迁后规模体量大幅增长,环境有所改善,但却面临着高投入低客流、重游玩轻科教、边缘化等发展难题[1]。同时,现有动物园所承载的城市文化记忆、生态景观功能也受到市民的普遍热爱,呼吁尊重和保护历史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对现状运行情况不甚理想的动物园实施异地搬迁或就地改造,已是各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考量。纵观国内外成功案例,考虑对现有城市动物园实施更新改造,强化其研究保护与科普教育功能,提升更好的游客体验,与外围区的野生动物园实行差异化发展,往往更具现实意义。因此,研究如何破解现有动物园的交通问题,促进园区更新与交通协调发展尤其关键。

1 园区发展条件解析

1.1 武汉动物园发展规划

根据武汉动物园发展规划部署,对标先进,原址扩建,按照全国一流城市动物园的目标建设打造,规划园区用地面积将由现状64.7万m2扩大至73.5万m2(含水域面积31.4万m2),保证动物品种、个数较现状规模两倍以上增长[2],将面临更旺盛的交通需求和更强劲的交通压力。

1.2 现状用地与交通条件

(1)用地条件:武汉动物园位于汉阳区墨水湖公园东北角,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敏感的交通区位。现状动物园用地较为局促,四周边线大部分被各类建设用地、绿化、水系等阻隔,动物园实际处于一种“半围困”的状态,居于相对封闭、静而不近的环境。园区与外部路网系统的衔接性较差,开口数量不足,以致游客进出集中于动物园路正门处,加剧了交通供需矛盾。

(2)交通条件:一方面,园区紧邻城市二环线、江城大道快速路,具备较好的对外交通疏解基础,但项目周边路网稀疏,街区尺度大,路网结构受到较大制约,且进出通道等级较低,又受地面形式快速路分割的影响,车行交通组织不够便捷。另一方面,基地虽毗邻4号线(远期10号线可换乘)五里墩轨道站,且周边分布有多处常规公交站,行经线路较为密集,但园区正门至地铁站的步行距离约1 km,相对较远;加之游客中低龄儿童及老年人、家庭游的占比较大,实际公交出行的比重不占优势,小汽车使用十分普遍,导致节假日高峰时段长时间交通运行不畅。此外,周边道路的慢行交通环境欠佳,部分道路慢行空间不连续,舒适性较差,且存在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问题,制约着“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方式的发展,给高峰时期交通疏解带来了较大挑战。

1.3 节假日交通运行状态

(1)高峰日(周末、小长假等普通节假日)交通运行情况:根据园区游客统计,日客流量有1万~2万人次,主要交通压力集中在动物园路、马沧湖路两条进出通道上,将出现较长时间(10:30—13:00)的持续性交通拥堵。

(2)极端高峰日(国庆长假、六一、节假日叠加等特殊情况)交通运行情况:根据统计,日客流量最高有3万~4万人次[3],致使周边路网高峰时段运行情况整体变差,主要交通压力将延展至动物园路、马沧湖路、墨水湖北路、汉阳大道、马鹦路等,可出现超长时间(09:30—16:30)的持续性交通拥堵,给广大市民带来不便。

2 案例启示与交通发展研判

2.1 对标案例启示

对比国内综合排名前三的北京、上海、南京三大城市动物园的发展情况,总结其交通供给特性与运行状况,得到如下几点共性[3]:

(1)园区通常紧邻城市快速路、骨架路系统,区域路网完整,衔接顺畅,具备良好的到发交通条件。

(2)园区主要出入口可无缝衔接轨道交通站点,具备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步行距离适宜,“公交+慢行”组合出行有优势。

(3)停车场配置与园区各出入口对应,分散布置,供给规模偏紧凑,高峰期往往也无法满足爆发式的停车需求,却也为后期利用经济杠杆实现交通管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高峰日平均客流有3万~6万人次,小汽车出行较为普遍,但周边交通运行状况相对平稳,表明实际公交分担率较高,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至关重要。

基于此判断,中心区城市动物园更新改造配套交通优化应致力于改善车行到发服务条件,强化轨道交通直达服务,提升慢行环境与品质,注重交通个性化与适宜性管理,营造“更便捷、更绿色、更舒适”的交通环境。

2.2 动物园改造后交通需求预测

2.2.1 动物园引发交通量预测

根据对对标的各大动物园年客流量分析,选取区位、占地、定位等方面与该项目对标的动物园,计算节假日单位面积的客流量生成率,取值在0.04万~0.07万人次/万m2。综合考虑区位和行业发展等因素,估算改造后的武汉动物园节假日高峰客流有3万~4万人次/日(高峰小时1.05万人),极端高峰客流有6万~7万人次/日,综合预计年客流量将增长至300万人次[3]。按照城市相关交通方式构成调查、规划研究,预测动物园整体改造使用后高峰小时引发车流量。

2.2.2 动物园改造交通影响分析

基于武汉动物园现状交通出行特征,参考相关游乐场所客流变化情况,综合判定节假日早高峰(10:30—11:30)为不利交通影响时段,以分析预测项目的交通影响程度。

项目改造后,对周边各条道路及路口产生了严重影响,区域部分路段路口超饱和运行,路网服务水平显著下降,需要采用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以促进交通平稳运行。

3 综合交通优化策略与措施

3.1 交通优化思路与方法

各城市动物园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一流的城市动物园一定存在共性。通过比较分析国内一流城市动物园交通运行特征,比较交通设施供给、客流规模、交通构成、运行状况等关键信息,结合研究对象的交通特点和城市自身的特性,综合预测园区更新改造后高峰日、高峰时段引发交通量数据,分析评判项目交通影响的关键节点和路段,结合实际提出综合交通优化策略、对策措施,制定配套交通设施要求,促使园区改造后交通影响程度处于可接受的水平。

3.2 优化愿景、目标与策略

(1)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交通愿景:品质公交支撑、慢行环境宜人、进出路径丰富、小汽车合理使用、针对性交通管控。

(2)更开放、更便捷、更舒适、更人性的交通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城市动物园,客流倍增,集疏重压,需要合理的交通支撑、完善的配套服务。基于区域特征、项目特点、案例启示和预测警示要求,从系统优化着眼,提出更开放、更便捷、更舒适、更人性的交通目标,以此制定交通优化策略和改善方案。

(3)围绕宏观交通愿景与发展目标,提出四大交通策略,指引改善方案制定[3]。

1)交通策略一:构建多路径的联络通道,形成更开放的联外格局。系统优化园区开口,理顺不同来向的交通需求,避免人、车过于集中。配套完善东、西两侧服务通道,注重提升路网通达性,便利到发交通组织。

2)交通策略二:提供多样、个性化的交通服务,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推动实施轨道交通直达服务,提升公交核心竞争力。实施多样化交通供给,落实旅游公交、水运巴士等。统筹考虑临时落客需要,便捷且少干扰。

3)交通策略三:构筑舒适宜人的交通环境,促进“公交+慢行”出行。推动墨水湖绿道系统成环,促进动物园与墨水湖公园旅游交通深度融合。打造舒适、安全、特色的可漫步街道,提升慢行接驳品质,促进健康安全出行。

4)交通策略四:完善交通设施配套与管理对策,综合提升交通品质。合理配置停车场,分散布局,规模适中。强化综合交通管理,谋划应急管控对策。

3.3 交通优化改善主要措施

3.3.1 对外路网系统完善

(1)分阶段增加进出口:为合理分流,避免高峰客流集散过于集中于北侧1号门,建议新增西侧3号门,服务江城大道及其西侧来向客流,与墨水湖公园客流实行共享;同时开放东侧2号门,可有效疏解经马鹦路、江堤中路集散的客流。有效的进出分散机制是保障项目应对未来客流暴增的最根本前提条件。

(2)完善相关配套道路:推动建设动物园路东延线以穿铁路专用线,新建五墨路以合理引导周边用地交通分流,减少旅游交通与日常通行的相互干扰;改造马沧湖路,将西侧公共通道拓宽至20 m,提升直接对外服务通道的疏解能力,缓解短板效应。

(3)优化相关路口通行条件:建议对汉阳大道—马沧湖路、汉阳大道—红光路交叉口进行改造,降低瓶颈节点对路网运行的制约,应对大规模爆发式客流的疏解需求。

3.3.2 公共交通服务强化

(1)轨道交通:建议轨道交通10号线在动物园西出入口附近设站置动物园站,通过整合紧邻地块地下空间开发,促进轨道客流、文旅客流与商业客流相互融合共享,进而实现轨道交通广义上的直达服务。

(2)常规公交:针对节假日爆发性客流增设临时性常规公交服务,满足特殊时期的交通需求。建议在园区西侧江城大道上增设一对站点,开辟相应线路,保障西进口客流也能实现公交便捷服务,实现公交站点与三大进出口联动。此外,建议依托地区丰富的文旅资源,与墨水湖公园、归元寺、晴川阁等旅游景点联动,引入串联各景点的特色旅游公交线路、水上巴士线路等,形成个性化的公交服务补充。

(3)出租车与网约车:建议沿动物园路、江城大道、连通港路北段两侧均设置港湾式临时落客区,满足部分游客的特殊需求。

3.3.3 慢行交通品质提升

(1)绿道成环:推进墨水湖绿道系统成环,通过局部线型优化,保障环湖绿道衔接至动物园路慢行系统,形成完整路径。

(2)慢行接驳:完善江城大道、动物园路慢行设施,完善步行、过街设施,提升慢行品质,保障游客经轨道站到达园区具备良好的出行环境;同时,还需完善自行车停车设施,满足小众出行需求。

3.4 相关管理对策

(1)周边交通诱导:强化高峰期间道路管理,提前预警与分流;注重引导车辆经东、西侧进出口到发,就近停放于对应的停车场。

(2)区域交通管理:节假日高峰期间将进出道路均设置为严管路段,严格落实动物园路、马沧湖路、公共通道的交通管控要求,结合实际逐步扩大到墨水湖北路(地面)、汉阳大道、马鹦路等,形成交通安全保护区;制定突发状况下的应急保障机制、极端高峰情况下的应对办法。

(3)其他配套措施:多渠道宣传,提前预警,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公共交通出行,避免客流过度集中,缓解交通压力;结合周边公共停车场、公共建筑停车场分布,鼓励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动物园使用;鼓励针对轨道、公交出行游客的门票折扣等。

3.5 交通组织建议

针对园区交通特性,需分普通日和高峰日进行分类型、分来向的到发交通组织方案编制,同时考虑极端高峰日的交通管制情况,制定应急交通组织对策。人行交通组织则特别强调与轨道站、停车场、墨水湖公园绿道等的衔接要求。

4 结论

(1)该研究充分借鉴了国内一流城市动物园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完整分析了区域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和可利用的交通规划资源,明确了项目合理的功能定位。通过长时间观测准确掌握了该类项目的交通运行特性,并进行了客观的交通预测分析,根据交通影响程度,找寻关键问题,提出了针对动物园及周边区域全面的外部交通系统优化措施和内部交通设施供给的相关要求。

(2)经系统优化后,项目出行结构将以“公交+慢行”为主导,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程度显著缓解,自身运行平稳,有效支撑动物园的可持续发展。交通优化对策研究是促进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基于项目实际条件,合理分析,实现了对项目选址论证和交通改善的双目标任务,对于城市公共服务场所、机构等项目的改扩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3)该研究是基于对园区发展较高期望的背景下开展的,由于后续项目运营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相关交通优化对策应逐步落实,并需随着客流增长与交通情况的变化进行合理纠偏。

猜你喜欢
高峰客流动物园
客流增多
环球时报(2022-12-12)2022-12-12 17:14:03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4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知识窗(2020年8期)2020-08-27 13:00:25
石庆云
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知识窗(2020年2期)2020-03-25 02:52:14
我家的动物园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雨天早高峰,自在从容时。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