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体验方式研究

2022-03-24 19:19赵晓山
绿色包装 2022年8期
关键词:职业传统文化

赵晓山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综合,是古代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体现,经过严格的时间考验和历史检验,具有服务社会的本质属性,具有凝练性、延续性、长远性等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构建中,具有积极作用和时代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对其重要意义作出的定性明确,推进其融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多领域、各方面,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当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事业并行发展,商品包装需要承载文化表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文化惠民的有效抓手。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毕业生既要具备技术特长,也要有文化素养和文化精神,对文化教育引领工作作出积极探索,需要在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作出有效创新。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体验方法形式作研究探析。

1 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时代价值

从国际文化局势来看,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方式,开展文化消费输出,进行文化扩张侵略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各类不良信息、西方文化以移动通信、新媒体技术等方式悄然侵入校园,导致师生在文化甄别、文化消费等方面出现了偏激甚至错误的情况。从国内文化现状来看,社会文化在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多元化、文化误区等一些现象仍然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崇洋媚外等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且盛行,文化领域面临挑战,文化传承、文化构建、文化教育责任重大。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国际文化竞争新优势,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发展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传承技术技能是其主要内涵和特征,教育(教化、培育)的基本含义和本质属性决定,职业教育的施教理念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树立,不能界定或偏重于单一的技能培训,应是文化培育与技术传授同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彰明昭著。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爱国精神塑造学生爱国品质,和合精神教育学生保护自然、仁者爱人,伦理精神深化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学生敬老爱幼,务实精神教育学生躬身实践、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这些基本精神的教与学,彰显了课程的重要价值。建设制造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综合要求,学习理解和认知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人生哲理,对坚定师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多方面都具有培根铸魂、塑造“三观”的重要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2 实践体验方式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实践的必要性重要性,古今中外先贤哲人有诸多经典言论和事例论证。理解实践体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职业教育有科学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类型教育、蕴含全面的综合教育、培养能力的实践教育、教授技能的传承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是研究并开展实践体验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思想指导。职业教育在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设计中,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课时占一半以上,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体验教学符合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成长规律相契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来看,课程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和系统的理论阐释,归属为理论课体系;从学习方式来看,课程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归属为公共基础课范畴。

职业院校的学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客观来讲,学习耐性、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加之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等因素,学生易产生枯燥倦怠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客观事实,开展实践体验式教学,提高学习的实践参与度,既能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也能有效补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短板。从学生学习的具体专业来看,某项技术和技能,都有与之相应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要探索穿插与专业课包含的相关实践内容,比如,传统建筑艺术穿插建筑专业方面的内容、古代医学穿插医药护理方面的内容、古代工艺学穿插包装艺术设计方面的内容等。这些专业知识,既是不同行业发展历史的概括论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实践体验教学,促进专业技能与文化学习融合渗透,将在思想文化引领、技术技能传承等方面实现过程和目标最优化。

3 优化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

相关著作和教材对传统文化概述、哲学、艺术、科技等方面作了全面详实的内容选定和理论讲解,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有效的实践参考。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学习,宜从以下方面思考探索。

3.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前提的再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在人类认知理论和传统智力观的概念上,基于人类具备解决问题、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研究上提出,对智力和智能作出了分开论证,自提出以来,普遍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应用和推崇。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生产创造能力的类型教育,由此来看,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文化的发展对人的某项智能生成具有促进作用,人的智能在文化产生方面又有供给作用。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古代多元文化的梳理、分类以及对其现实价值的挖掘,与多元智能理论列出的人应该具备的多项智能相吻合,也与经世致用、服务社会的务实精神相一致。比如,古代哲学体系对应到人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智能;古代文学对应到人的语言表达智能;古代美术对应人的艺术欣赏智能等等。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应该与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某项智能、多点式培养学生多项智能结合起来。

3.2 实践体验教学法应用的解读思索

实践体验教学法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支撑,历代贤哲对“学思践悟”的关系多有深刻精辟的辨析。思索实践体验教学法,可将其拆分解读。一是学习实践,是基于理论理解和思维认识前提下的行为验证,是认知和实践相互循环的辩证过程,具有学与思、知与行互动促进的良性特征,文化宽泛而抽象,应用到个体层面,其表现形式需要依赖于行为实践,这就是学到与做到的相辅相成。二是学习体验,侧重于感受、感知层面,受时间和空间局限,无法亲身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体验引导便可弥补部分不足。通过氛围营造、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闭目冥想等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比如,想象古代诗词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感,聆听古代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古代礼仪的角色扮演,古人生活方式的模仿,或者画面与音乐、场景的综合应用等方式,便能有效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度和体验效果。

3.3 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梳理和分析凝练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是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熟知、对教学进度节奏安排的通盘考虑,是实现良好教学成效的前提和保证。梳理课程内容,宜从面上和点上做到整体把握、有张有弛。一是基于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梳理,从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面上去拓展内容,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有机统一、深度融合。二是基于对学生现状的分析,从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度上,立体化开发教学资源,梳理清楚各类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政元素,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三是基于对内容的梳理凝练,从知识点上探索有效的实践体验方式,围绕人的思维习惯和知识掌握过程,对理论知识点、实践体验环节作出合理安排、紧密衔接,实现融合促进、知行合一。

4 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体验的路径探析

课程思政的目的之一,是推进不同课程形成联合育人效应,要求在所有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知识点作为思政元素,一方面与不同专业课的相关内容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再一方面,专业课的实习实训环节,应加入相应的专业文化因素,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体验的专业技术支撑。

4.1 中国传统包装工艺的文化实践体验举例

传统包装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觉表现,反映了古人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和取法自然的审美思想,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食品、文房四宝、工艺品包装等文化生活多方面,学习传统包装,对于了解古代商业文化、器皿文化等具有积极意义。学习研究中国包装发展史,考证其使用材料(如荷叶、竹子、葫芦、编织等天然材料),模仿包装方式和美学规律,取自然材质尝试开展生活用品包装,是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在现代包装设计领域,强调包装的历史性、民族性表现,为产品视觉注入文化艺术品位,是设计师乐于研究的内容。现代商品包装与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具有易于取材的文化实践体验载体优势,注重发现生活中可见的传统类包装(如茶叶包装、月饼包装等),观察思考其色彩图案和包装方式,从中感悟传统文化符号的艺术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观体验。

4.2 不同专业之间的联合备课和教学动态协作

据教育部规定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相关数据统计,职业教育包括农林牧渔、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19个专业大类和97个专业类。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文化元素,通过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任课教师均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研究挖掘和课堂纳入。按照“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理念,文化素养培育和思想政治引领,应强化施教者教学主导层面的统筹规划,需要专业课、文化课教师聚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开展联合备课和教学研讨,共同找出专业课的文化体验点;开展教学过程动态沟通协作,找准文化课的专业实践点,将其有序、有针对性地列入整个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中;探索同一门课的不同章节,由不同专业老师讲课的动态灵活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工作集优化与高效化发展。

4.3 实践体验教学情境的多元创建

学习情景创设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于营造一种服务教学内容的客观环境和学习氛围,它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突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本文所述课程实践体验教学情境的创建,要参考和遵循相关文献资料所论述的基本原则,掌握正确方法,以尊重课程内容为前提、以教学需要为导向机动实施。在前文所举例的课堂内教学情境创设基础上,注重把学习情境延伸到学生生活中,突出情感因素和学习感悟。引导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行为约束为指导,思考社会现象,解决自身就业创业发展方面的困惑和现实问题。鼓励师生以社会实践等方式,做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志愿者,定期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面向基层乡村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传统建筑的不同风格等),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实现学习情境的自我创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个体表现。

4.4 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体验场所的有效利用

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塑造及思维习惯养成等方面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环境育人作为一种有效的育人方式,有潜移默化和隐形熏陶多方面的优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文化景点、人文艺术类场馆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场所;校内各专业实训室、企业学院、产业学院等,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生产车间、田间地头、乡村振兴文化示范点等,都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利用各类场所开展实践体验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活动的目的性,明确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考察和观摩体验,实现带着思考去、带着收获来。同时,学校还应积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环境和教学体系,开设以音乐欣赏、中药学、太极拳等为代表的相关选修课;设立以传统包装工艺、书画音乐、传统服饰制作等为代表的工作室;开展经典诗词大会、礼仪表演、传统茶文化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形成学习弘扬、实践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5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有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当代特征,又有去伪存真传承发展的延续特性,是古代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体现,也是当代社会文明塑造的丰富滋养。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定位予以充分肯定和价值明确,就其传承发展作出了全面安排。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繁荣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多元表现载体,也提供了实践体验的多种形式。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对当代人们价值理念、精神思想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时代价值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特色,从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体验作了一些探讨浅议,以包装工艺为一个点作了举例,旨在提供一些方法参考和理论资料。优秀传统文化宽泛而厚重、深远而绵长,如山之高、天之大、海之深,对其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远不止本文所议的一二,作者仍需不断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职业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职业写作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