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吉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课程成为了人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时时刻刻都在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新课标将美术教育的根本性质定为人文型,令美术教育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由单一的技巧训练,逐渐转变为以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对促使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有利的影响作用。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导向,积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性因素,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来说无疑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
美术是具有人文性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对其有着较为明确的界定,美术课堂中凝聚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其中包含着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人的思想等。以人文性因素为依据,其主要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格外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在精神上的一种追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美术艺术设计行业也随之上升到了全新的发展境界。但不可否认的是,美术艺术行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正在面临着同质化和山寨化频繁发生的恶劣问题。我国的美术设计缺少原创精神,造成其危机四伏的原因可以归根于在教育阶段没有投入足够多的人文关怀。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美术设计专业还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材进行有效的统一,这样一来虽然成就了美术设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我国现有的美术艺术设计教育毫无秩序可言。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冲击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往往是教师教授什么知识学生就跟着学习什么知识,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没有崇高的热情。当前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一味的将自己置于主体地位,授课方式大多还都是以满堂灌为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被充分展现出来,相应的学生学习心理也就被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无法跟随自己的心意去选择知识的范围。
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浅表层面的训练,从而严重忽视了对人文素质的内在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已经将艺术的价值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贬低。与此同时,在美术设计教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其还将人文关怀、艺术修养与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这些学科相互割裂,进而导致美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计环节出现了重点上的偏移,实际的教学实践工作进行的也不够顺利。另外,高等教育的根本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了终身教育。
在人生活的过程中,亦或者是心灵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人文关怀的支撑,人文关怀在某种意义上早已成为人生活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教育资源,不仅仅可以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质量,还可以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奉献一份力量。
一般来说,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都无法脱离开使命感的支撑。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主体,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并且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如果要想为高校中的人文关怀注入全新的发展力量,那么首先就需要教师本身具备崇高的素养和健康的人格,教师肩负的任务不单单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因此,高校的美术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教学行为,紧紧抓住时代进步的潮流,努力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不断更新现有的美术教学内容。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要将现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去唤醒学生身上的潜力,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同时,高等学校还应该为美术教师多多安排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对教师做出补贴,大力支持相关美术教师借助不同的途径进修,例如可以作为访问人员去外国学习,促使美术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稳步提升。美术设计专业的现有内容早已从狭隘的范围发展成了综合性较为广泛的范围,单一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一些与时代发展相关的美术设计内容开始被高校和美术教师所青睐。美术设计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也就对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美术教师可以做到与时俱进。
学生是一个极具独立性的个体,学生的成长是动态的,是一个无止境完善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的本质往往都与社会或者某一种情境相互关联,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中介,并不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主导作用。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个性,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性之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亲身去感知事物,发现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自己明白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为日后的美术学习和创造奠定坚定的基础。美术的形式、美术的色彩和美术的画质都是人类情感的主要载体,是人们感官器官可以直接看得到的形象与基本符号,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向学生传递兵马俑绘画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挖掘学生内心情感的特殊性,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背景都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在观察每一件艺术作品进行绘画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在此时,美术教师就要想办法科学合理的去引导学生欣赏雕塑,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制定教学方案,以便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心理带来最大限度的管理,使得学生的思维愈加活跃,从而对美术学习和创作的热情也会变得愈加高涨起来。
源于日本的关于美术教学的文章中提到,美术教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握着一个苹果,先是充分为学生讲述了很多关于写实画的创作要素,接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创作。在当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认真关注教师手中的苹果,利用自己以往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苹果的描绘。一段时间过去后,当教师走下讲台去观赏学生的绘画,发现有一个学生完全没有按照他要求的内容进行创作,而是画了一个造型格外方正的苹果。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美术教师并没有大发脾气,而是向看到了宇宙飞碟一般表示出了极为惊喜的状态。他贴在学生的耳边,悄悄问学生为什么要画一个方正的苹果,而不是生活中圆圆的苹果。学生的回答让美术教师感到格外惊喜,学生说: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苹果都是圆的,圆的苹果不如这种方正的苹果站的稳。值得注意的一点,正是因为这位美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可以更大限度去包容学生,给学生留出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进而让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有更进一步的完善。
我们可以将美术理解为是一门人文学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出的美术作品中,几乎都在展现着人类最纯朴的真善美情感。纵观古今中外历代美术作品,可以发现所有的美术作品身上都藏着浓郁的人文精髓。著名的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他的作品大多都展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一直以来都被后代人所尊敬。根据丰子恺先生的话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人格就仿佛是一个鼎,而撑起这个鼎的就是人类本身的真善美,真善美的融合统一促使了圆满人格的形成。基于此,美术课堂需要担当起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责任,使得学生可以在欣赏优秀作品中抒发自身的情感,以及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举例来说,中国近代人物画代表作罗中立的《父亲》,经过细致描绘的刻画呈现出一位辛勤工作的父亲形象,在中国最为古老的土地上,父亲在辛苦劳作后呈现出一种伤痕累累又伟大雄岸的形象。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都会有一个独特的父亲形象,当这些学生细致品读这幅画作的时候,就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父亲形象。《父亲》这幅画作蕴含着深度的人文内涵,不过这种人文内涵很难能够被学生理解,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知挖掘这个作品创作之时的社会背景。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社会背景,根据社会背景去猜测感悟创作者当时的心理和思想主题。再举一个例子,著名的宗教壁画《最后的晚餐》,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知名画作。创作者将耶稣放置在画面中光线足够明亮的地方,将犹大放在人群中,人群的背景比较暗沉。创作者积极采用三角形的构图,将这些门徒大致分为四个小组,而这四个三角形分别平均分布在耶稣的左右位置,而且这十二个人的姿态和手势还大有不同。仔细观察后便可以发现,这十二个人的手势与姿态将四个小组完美联系在一起,毫无突兀之感,最终在画面的中央形成了一个具有对称特点的统一体。《最后的晚餐》的画作核心主题,在于有效抨击人世间的丑恶,借助构图的形式表现出与恶相反的美,最终体现出正义和邪恶的完美较量,将人文主题展现的淋漓尽致,将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想彻彻底底的进行体现。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时刻刻都在彰显着人文精神。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一旦脱离人文思想,也就失去了艺术角度的价值。
4.4.1 艺术设计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包装设计是一个产品或者品牌与消费者连接时最直观的视觉形象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美术设计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品味和价值,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不仅要符合科技进步,还要符合现代美学的发展规律,这样的产品包装设计才能更好的促进产品销售。
4.4.2 结合产品包装设计进行美术课堂教学
色彩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在包装设计中是一项重要的表现要素。色彩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又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是宣传商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的民族文化情结。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制商品包装展开美术实践教学,让学生活学活用美术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商品包装中色彩运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审美认识。让学生亲手制作商品包装,感受商品包装的美,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商品包装在生产销售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心里取向。例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播放《买椟还珠》视频,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郑国人买下盒子,却把珍珠留给楚国商人了呢?因为这个郑国人显然更喜欢盒子,由此向学生说明产品包装的重要性。
美术设计以文化为根本依据,同时也是文化的根本载体。在时代不停的前进中,美术设计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技巧培养上,要注重对整体人文素养的塑造与提升。充满人文性因素的美术设计教育,实则就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教育,意在高效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社会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