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预防策略分析

2022-03-24 17:03
河南建材 2022年5期
关键词:结构胶工民建墙体

王 亮

太原市万柏林区城市建设管理中心(030000)

0 前言

墙体裂缝是现阶段工民建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病害,对建筑整体质量的影响较大,具体的影响程度需要根据裂缝的形态来判断,但无论何种规模的墙体裂缝,都必然会引起工民建筑整体质量下降。因此,在当代人群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工民建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切实重视墙体裂缝问题的专项整治,从早期施工方案设计,到中期施工、后期施工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密采用针对性的预防和整治措施。同时,考虑到人工操作的不稳定性,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全面管理,更好地控制墙体裂缝问题的发生概率。

1 混凝土墙体裂缝的成因

1.1 混凝土墙体收缩应力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墙体出现不均衡失水,混凝土墙体容易产生干燥收缩和自收缩裂缝。干燥裂缝是在混凝土墙体养护完成后,内部和外部硬化程度不同,水分蒸发不平衡造成应力差所导致的。自收缩裂缝则是由于内部水分流失导致体积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裂缝。在混凝土墙体还没有凝结硬化时,水泥有很大的活性。由于混凝土有较高的水化热反应温度,减少了溢出的水分,受到诸如高温、大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水泥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则会产生不规则的龟裂。

1.2 施工材料质量未达到要求

工民建筑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倘若质量无法达到工程建设要求的标准,则势必会提升墙体裂缝产生的概率。引发工民建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的诱因极具多样化特征,其核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施工材料的选购流程存在着明显纰漏;其次,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检验工作开展不到位。

1.3 施工现场的环境对混凝土墙体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工民建工程混凝土墙体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及后续的养护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施工现场环境对混凝土墙体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天气因素对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的影响更是属于人为不可控因素。因此,技术人员无法完全避免施工环境对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带来的诸多影响[1]。

1.4 初期设计缺乏科学性

针对于工民建筑而言,在正式开展工程建设前期,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需求与场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合理规范的设计便是工民建筑可以如期且高质量完工的基础保障。目前仍然有部分施工单位在设计环节,专业化的规划匮乏,造成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足,这也进一步导致工民建筑墙体产生裂缝的概率大幅增加。某些工民建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太过追求建设周期的缩减与投入支出的控制,也对工程建设场地缺乏深入的全面勘察,所以,最终的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并不能充分结合实际的工程建设环境情况,双方之间形成了较大的落差。

2 混凝土墙体裂缝问题现状

混凝土墙体结构厚度较大,受现场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水化热较高。同时,热量输出缓慢,使内外结构产生一定的温差,从而导致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不仅浪费了大量材料,还严重阻碍了工程的有效推进。对混凝土墙体来说,温度的突然变化,如急剧升高或骤降,都会引起温度开裂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温度的影响。混凝土墙体长期暴露于阳光下,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更严重的是混凝土墙体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极易发生变化。如不严格控制浇筑时间,温度将对混凝土墙体的凝结时间和凝结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过快的进料速度,又会引起混凝土墙体的内部凝固,从而增加后期发生混凝土墙体开裂的可能性[2]。

3 混凝土墙体裂缝的治理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的筹备工作

工民建筑施工前期的筹备工作也需获得施工人员的切实关注。尽管筹备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性相对较低,但筹备工作的流程较为复杂。前期筹备的内容包含施工材料的选购、机械设备使用状态的排查、混凝土调配比设计等。整体而言,在开展筹备工作阶段,施工人员要有针对性检查所有细节,完善施工流程。这类工作都极为关键且必要。

为了有效控制建筑内部与外部温度、湿度改变对墙体质量带来的影响,在开展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要运用加入低温水等方式进行有效的降温。倘若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开展墙体施工,则需要对墙体进行严密围挡,以更好地对集料、砂石等对透光性有严格管控要求的材料进行有效防护,待到正式使用前再次进行降温操作。

3.2 强化工民建地基的稳固性

在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以保障对于当地的地质和水文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这样才可以使得工民建基础得到强化。与此同时,在施工完成之前同样需要对建筑物变形的情况作监测,并且要充分地使用GPS定位技术完成建筑物变形情况的实际检测,这样才可以保障基础的稳定性。

3.3 控制好混凝土墙体施工的质量控制点

不同的混凝土墙体的施工工艺也不同,其施工质量和强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墙体施工前,应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墙体施工工艺,控制好质量控制点,并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确定具体部位。严格控制好砂浆、混合料及水泥质量,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调整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墙体浇筑方法,有效提高混凝土墙体的浇筑质量。高温时,使用低温水和延迟搅拌,保证混凝土墙体正常工作。根据混凝土墙体的热量蒸发规律,调节混凝土墙体的初凝速率。一般而言,在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中,控制好质量控制点,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墙体开裂[3]。

3.4 施工方面的预防措施

施工是混凝土墙体成型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因此,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遵守施工验收相关规范与技术规程来组织施工,充分地掌握施工作业中的相关技术。

钢筋绑扎时,应确保钢筋的种类、直径、长度、间距以及钢筋保护层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绑扎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位置,并采用专用定位件。钢筋定位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定位件的数量、间距和固定方式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板类构件表层钢筋竖向间隔件宜按阵列式放置在钢筋的交叉点位置。

混凝土墙体浇筑前要做好钢筋验收工作。要求施工人员不得触碰保护层垫块,混凝土浇筑时要做好对钢筋的保护,严禁撬、拆钢筋,保证钢筋位置正确。浇筑楼板混凝土墙体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人员直接踩踏负弯矩钢筋。在浇筑过程中,要有钢筋绑扎人员时刻注意钢筋、垫块是否出现偏移,并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

3.5 混凝土墙体配合比要科学合理

在混凝土墙体施工中需要合理配置材料。从工民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各种影响因素,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充分考虑砂石在混凝土墙体中的比例。如果混凝土墙体的强度等级超过C60,需要选择Ⅰ类砂。如果混凝土墙体的强度等级在C30~C60,而且要求混凝土墙体有抗冻、抗渗性以及其他要求,可以选择Ⅱ类砂。如果混凝土墙体的强度等级小于C30,可以选择Ⅲ类砂。在选择砂的时候,需要有效控制其含泥量、氯离子含量。如果混凝土墙体的强度≥C60,要求含泥量要控制在2.0%以内。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为C55~C30,要求含泥量要控制在3.0%以内。如果混凝土墙体的强度低于C30,要求含泥量控制在5.0%以内。在钢筋混凝土中,砂的氯离子含量要控制在0.06%以内。如果为预应力混凝土墙体,应控制在0.02%以内。

3.6 混凝土墙体裂缝当中的温度控制

在混凝土墙体浇筑施工中,降低混凝土墙体中的水泥用量,会使得骨料级配比得到提升,并保障浇筑混凝土的比例得到增加。可以把粉煤灰添加到浇筑的混凝土当中,这样混凝土墙体的致密性非常利于混凝土墙体抗渗性的改善,混凝土墙体破裂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并使得混凝土墙体的最终收缩值得到降低。在混凝土墙体浇筑的过程中,可以将粉煤灰作为混凝土墙体的外加剂,这样可以使得混凝土墙体的后期强度和抗开裂性得到提升。

3.7 粘刚、碳纤维加固法

粘刚、碳纤维加固法使用黏结剂,把粘刚或者碳纤维与裂缝进行紧密黏结,从而提升混凝土墙体结构的承载力。这种技术对施工场地空间要求低,加固效果良好,而且具有施工时间短、工艺简单等优点,在混凝土墙体裂缝修补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黏结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裂缝修补的效果。裂缝修补包括以下流程。

1)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该加固法中的重要工序,先使用毛刷、清洁剂等对混凝土墙体表面油污进行清洁。其次,利用打磨机打磨2~3mm黏合面,然后清除黏合面上的粉粒,并进行擦拭。然后使用钢丝刷进行二次清洁。最后,使用毛刷和清洁剂进行二次清洗。

2)涂胶处理。工民建结构胶配置要严格依照配比和搅拌程序进行,确保结构胶色泽均匀、流动适中。

3)把结构胶均匀涂抹在混凝土墙体新面,并反复刮抹,确保结构胶充分渗透和浸润。在涂抹方法上要遵照中间厚边缘薄的原则,涂抹厚度保持在1~3mm,然后把钢板贴在裂缝位置。

4)固定和加压。一般采用膨胀螺栓和卡具进行固定,并有效控制加压量,确保胶液保持在最佳位置。

5)在20℃的环境下进行固化,一般需要24h。

6)质量检验。可采用小锤击打钢板,确认结构胶硬化程度,通过肉眼观察钢板边缘结构胶色泽,以确认结构胶的密实程度。

7)依据施工要求,采用防腐涂料,对黏合面进行防腐处理[4]。

3.8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影响工民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此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是预防墙体裂缝问题的重要措施。当下建筑单位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时,重心都放在了理论知识上。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工民建行业来说,实践经验和技能也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建筑单位要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让其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只有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技能,施工人员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3.9 注意混凝土墙体的后续养护

混凝土墙体在完成施工之后,需要结合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要求重点检查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质量,随后开展混凝土墙体的后续养护与管理。建筑单位必须派专业技术团队,利用专业化的施工设备、器械对混凝土墙体内外两部分结构进行细致检查,可以利用超声波探测仪或者是红外线显示仪器对混凝土墙体进行全面检查,一定要注意检查混凝土内部的裂缝问题。

在混凝土墙体投入使用之后,定期检查混凝土墙体的使用情况,着重检查混凝土墙体的裂缝,绝对不可以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裂纹、裂缝。如果发现混凝土墙体存在质量问题以及裂缝问题,应及时与施工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快速解决混凝土墙体裂缝问题[5]。

4 结语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房屋工民建产生了更大的需求,有效促进了房屋工民建的发展。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即使建筑单位会制订一系列的措施预防现浇混凝土墙体裂缝问题,但有时仍然难以避免,所以施工人员必须全面研究混凝土墙体裂缝原因,以便对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建筑单位必须对现浇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裂缝问题加强重视,严格管理施工人员,确保整个操作的规范性,并且全面监督整个施工过程,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裂缝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以从根本上提高房屋工民建混凝土墙体施工质量,使我国工民建行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胶工民建墙体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简述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车用结构胶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结构胶粘接厚度对建筑幕墙抗形变能力影响分析
工民建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探讨
BIM技术在辅助工民建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双马来酰亚胺对丙烯酸酯结构胶的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