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的参与式教学:《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22-03-24 16:05张素绮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组员社工实务

张素绮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社会工作教育的任务,不仅是要传授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具备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培养出会“做”的人。课堂为本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达到这个目标。

20 世纪初,杜威提出“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概念,使课程教学走出一元论思维模式,认为受教育主体(儿童)与学科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打破了儿童中心论或者学科中心论,形成经验课程论。20 世纪末,在经验课程论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体验课程论则强调自然、社会环境中学习者的主体性,经验与人们的行动有关,在行动中,身体获得一些感官,这些感官活动的结果形成记忆,并被应用于对事物的操作,因而获得关于事物的知识和操作能力,即为体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过程就是经验的形成过程[1]。参与式教学亦是同时期形成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经验为目标,采用多元的教学形式[2]。社会工作教学多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在过去的十年中,各高校陆续开展教学改革,将项目式参与、服务学习式参与、仿真虚拟实训等方法融入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在体验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操作经验,为实习和就业做好能力储备。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单位要根据自身师资队伍水平、实验室资源条件选择适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以此达到培养目标。

参与式的学习让学生从对社会工作知识的追求,扩展到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追寻,思考“我”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为什么要帮助“他们”? “他们”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我采用什么方法是合理的,为什么是合理的?

1 虚实结合的参与式教学

通过多年教学发现,学生对问题不敏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缺乏经验,在实习阶段学生会出现所掌握的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课程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与参与式实践教学进行整合。

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采用过程模式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在《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等其他实务课程中都有涉及,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将与“社工-案主双向体验”教学环节相结合,通过学生模拟自选现实案例,进行角色扮演,还原情境,完成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环节的参与式学习。第二部分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教学。教学内容涉及11 个领域,主要授课内容包括该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此过程为实案例、虚参与。

参与式实践教学环节采取校园微项目创投比赛形式进行,学生分小组根据校园需求设计服务方案并实施。结项时由教师团队及各小组组长评议,选出优秀等次进行奖励。此环节为实案例、实参与。

2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虚实结合的教学操作模式

依托模拟训练、项目服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社会工作知识结构,着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具有助人情怀、问题意识,形成“我”与社会工作的联结。

2.1 虚:“社工-案主”角色的双向体验

作为案主: 每个小组选择一类问题根据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设计案例,之后组员进行角色分工,各自去体验问题情境中的个人行为和心理特征,然后进行扮演,模拟还原这一案例,将这个问题带到其他小组去求助。接到这一案例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扮演社工的角色接案,整个小组一起研究并实践接案、预估和计划介入等环节。在模拟中获得经验,这种参与式教学模式为虚参与。

学生选择的案例通常是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或是他们自己的经历,或是周围熟悉的人的经历,是可以获得真实资料的案例。对于学生们理解诸如问题是什么、怎么发展成为现状的、对当事人影响到什么程度、当事人怎么理解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非常有帮助。小组成员在研究案例的时候,遇到不理解或者不明确的地方,可以找案例中的主人公进行咨询和确认,最终能够尽可能真实合理地呈现问题。

组员讨论还原问题产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全面,容易简单归因、片面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发现组员之间的差异,可以互相学习。

学生在扮演社工的角色时,是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始终围绕着真实的案例实践如何建立关系、怎样收集资料、预估问题需要注意什么、设计什么样的介入方案的过程,这些实务行动均可以由扮演案主的小组基于案主身份的体会给予直接评价,发现其中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综上,学生通过“社工”和“案主”角色的扮演获得“初心”,想要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同时,也得到一份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到在困境中个人的情绪、情感,以及在求助过程中的需要。此环节学生的同感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树立接纳、尊重、平等的专业价值观。

2.2 实:校内公益创投项目中作为服务提供者的体验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体验的基础上,在校园内发现需要后设计一个相关的公益服务项目,所有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执行项目。问题与需求、服务对象均为真实的,在具体服务中获得社会工作实务经验,这种参与式教学模式为实参与。

已实施的2021年度校园公益项目包括:(1)考试复习书籍共享计划;(2)校园“卫生巾互助盒”计划;(3)“哈喽哈喽你我同行”校园单车教学公益项目;(4)“寻找美”校园姐妹茶话会;(5)“校园丘比特”人际交往小组;(6)“请把垃圾带走”校园环境净化项目。

项目的选择具有相应的要求和原则。首先,以需求为本。学生需要确定该项目是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主,学习小组完成项目学习的需要次之,并且所设计的项目必须根据基线调研结果来确定。其次,项目的学习导向要明确,项目成效与学习过程同等重要,注重反思[3]。因此,在过程评估时,既要看到项目执行中的问题,也要看到此过程中学习者的经验获得。最后,量力而行。注意组员的能力与实践任务的契合,有难度的项目,小组需要自行聘请专业教师或机构社工做督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这种模式是学生结合具体的服务实践来探索学习的深度,教师将利用学生的实践将教学延伸到服务阶段,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现阶段本小组所提供服务的可能性和相应的局限性。针对可能性,学生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促进项目实施;针对局限性,学生可集中小组优势,扩大学习范围,补充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相关知识,有目的地学习。

2.3 学生体验的过程

虚参与为实参与打基础。从案例选择、问题成因分析、需求评估到介入策略的自主学习过程,边学边做,不断巩固,使组员都得到训练,获得实操经验。

在实参与时,项目设计与操作同时也是虚参与时所获得经验的验证过程,经验和不足都能促进组员成长。

虚与实的内容都源自学生的生活,是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参与的结果都是真实的。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会关注这类问题,而不是那一类问题? 为什么我会用这种介入策略? 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3 关于虚实结合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3.1 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训练具有水平差异

通过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结案六个过程的实训,让学生实际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方法,获得操作性经验[4],如面谈技巧、介入方案设计、评估工具选择等。各小组就遇到的具体问题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咨询专业教师或一线社工等方式来解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选择合作成员组合时多以共性特征为依据,如班级、性别、民族、兴趣爱好、性格、专业能力等,各小组间的差异性在实践小组形成之初就比较明显,如出现强强组合小组,对问题敏感、学习能力强、善于表达、具有挖掘和利用资源的实力,在案例选取、基线调研、方案策划、计划实施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实务操作能力和反思能力都得到训练,整体教学成效显著,有别于其他小组。

3.2 实务过程中学生参与动机强弱有别

由于各小组的互动模式、决策策略、分工协作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小组内部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组员的学习参与程度出现分化,控制型的小组成员,参与动机与投入度高于被动型的成员,因此也会出现学习效果的差异。

小组凝聚力的强弱也会影响组员的投入。凝聚力强的小组,出现困难,可以通力合作迎难而上;凝聚力弱的小组,出现困难,出现小组分化,小组长及在小组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成员成为小组完成任务的核心,其他组员投入程度明显下降。

虚参与的实践过程中,各小组选取的案例难易程度不同,接到较难应对案例的小组,成员容易受挫,感觉无从下手,出现退缩。进展顺利的,能接近预期目标的小组,组员的积极性很高。进展受到组外、组内因素影响的,组员的投入波动较大。

3.3 虚实结合参与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不同

在基本理论与方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期待相同,均期望教师能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学生能充分理解通用过程各环节的主要任务、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内容与方法,有助于他们将之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

在虚实结合参与体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协商关系。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虽参与小组的讨论,但以观察小组的互动及学习情况为主,当小组遇到困难时,给小组提供学习线索和研究方向。除此之外,不同的组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有不同[5-6]。有的组仍然期待教育者的角色,遇到问题,向教师提出,希望能够尽快得到解答;有的组期待教师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帮助小组尽快进入下一个实务环节;还有的小组期待教师扮演治疗者的角色,疗愈组员受挫心理。

4 结语

参与式教学方法一直是《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很多学校的教师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有将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有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人才培养过程,都为本项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研究者也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体验,解决了学生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遇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动机,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

猜你喜欢
组员社工实务
青春社工
当组长真不容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还是不错的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