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经验与启示

2022-03-24 15:52:19巨文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江北集成电路科技成果

■文/巨文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江北新区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在南京市具有典型意义,主要经验是: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改善科技资源薄弱的突破点,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聚焦少数重点产业,高起点引进科技创新资源,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途径等。实地调研表明,江北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存在着人才短缺、市场开拓难、融合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困难等问题。为此,提出四点启示与建议:科技资源薄弱地区更应当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加强聚集创新资源的制度创新,优化商业氛围,破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

南京江北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在南京市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我们对江北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

一、江北新区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典型代表

南京江北新区是2015年6月国务院设立的第13个国家级新区,五年来,江北新区从一个以化工、钢铁为主的区域转变为一个以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为引领的创新资源聚集区,成为南京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引擎之一。至“十三五”末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占南京全市比重超过20%,比五年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生命健康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是2015年的5倍。集成电路产业从零起步,总产值达到500亿。

江北新区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与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江北新区是唯一一个定位于“自主创新先导区”的新区,2019年江北新区研发投入总额59.4亿元,占GDP比重为3.3%,超过江苏省2.79%以及全国2.23%的平均水平。

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江北新区把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突破口。目前已建成10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71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级备案,高居全市各板块第一,约占全部市级备案数的22%。特别是,江北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呈现加速之势,进入2020年,就有15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级备案,占当年全市市级备案数的30%;在江北新区新型研发机构五年累计孵化引进1000多家企业中,仅2020年就达394家,约占40%。

二、江北新区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经验

一是把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迅速改善科技资源薄弱的突破点。在江北新区建设启动之初,扬子石化、南京钢铁等重化工企业是经济的主要来源,科技资源比较匮乏,没有一所211、985大学,只有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少数与理工有关的大学,科研机构几乎空白。除了生物制药有一些企业之外,江北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很小。在这样一个科技资源贫乏的区域中落实国务院所赋予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的定位要求,推动南京市“创新名城”发展,是个很大的难题。为此,江北新区除了着力引进以台积电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外,一个主要思路是通过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几年来,江北新区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谋划出了生命健康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江北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政府虽然没有直接介入管理和运营,但通过资金投入、补贴等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江北新区成立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建立“资本招商、资本增值、资本运作”的投资链条,推动“创新+金融+产业”融合,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注入源源活水。采取合作设立子基金(基金规模超过27亿元)、直接投资或跟进投资等方式,投资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企业科技成果项目,形成政府资金+私人资本的类似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研发模式。截至2020年底,江北新区已有24家新型研发机构获得或正在商谈基金投资事宜。在政府补贴方面,一旦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政府将补贴500万现金,房租、科研仪器等也根据情况适度给予补贴。此外,为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江北新区还实施了政府首购或订购政策,为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示范应用场景,2020年已有22个创新产品入选南京市创新产品推广示范推荐目录。

三是聚焦重点产业,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北新区面对社会各界创建新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没有片面地追求发展数量,而是突出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产业聚集创新资源。与此同时,采取“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策略,把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几年来规划搭建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化工新材料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随着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跟随技术发展趋势,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脑成像技术、光电基础技术、基因测序、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落户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超过75%已建设或正在建设公共技术、中试基地、工程化平台。

四是高起点引进一流团队。在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过程中,面向国内外创新高地,不遗余力地为最优秀的科技创新资源创造落地条件。几年来,江北新区已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50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等顶尖人才进行有效合作。其中剑桥大学—南京创新中心是剑桥大学首次在境外设立的合作研发机构。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集成电路领域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准。与华大九天共建EDA产业创新中心,该中心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可以与Cadence、Synopsys、Mentor三家美国公司相抗衡的IC设计的高端软件公司。引进北京大学脑科学领军人才,在江北新区设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推动江北新区启动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计划”,开辟新的产业空间。

五是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地方政府最关注的不是基础研究,而是如何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江北新区非常重视提高专利审批效率,以前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般分别需要两年和半年时间,而目前时间大幅缩短,南智光电研究院的2项授权发明专利,通过快审流程,分别只用了5个月和2个月。另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处理知识产权使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承诺三年不干预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并授权研究院免费使用10项发明专利。研究院专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军事、民航、无人飞行和驾驶、海洋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引领着国内智慧气象领域的发展。

三、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短缺。调研发现,在新型研发机构中,拥有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占据关键岗位,特别缺乏中层的管理、融资、技术等人才。有些集成电路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扩张迅速,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比如中国EDA创新中心的主要依托企业“芯华章”目前只有60多人,而未来需要500多人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急需大量各层次集成电路领域的后备人才。

二是市场开拓难。新型研发机构大多由学者发起设立,有很好的技术和产品,但缺乏商业经验和商业思维,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市场推广存在一定困难。此外,与广东相比,南京地区技术交易活跃度、多样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很多机构的客户是在珠三角区域,距离市场需求较远。

三是融合创新机制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创新合作、校地合作等大多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和协同效应尚未形成。90%以上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科研团队主导建设,资金投入以团队注资和政府扶持为主,自我造血能力不强,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

四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障碍。由于职务发明所有权属于高校,职务发明人有动力但无权进行成果转移;加之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的计划性、行政性较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相对较弱,特别是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不健全。有些新型研发机构反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从大学转化科技成果的手续、程序等也非常麻烦。

四、进一步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一是科技资源薄弱地区更应当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江北新区的经验表明,采取灵活措施,布局新型研发机构,能够迅速聚集全球科技资源,开辟出新的创新空间,是促进科技资源薄弱地区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创建新产业的比较好的抓手。

二是加强聚集创新资源的制度创新。鼓励地方在人才引进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如简化移民审批、探索实施移民绿卡制度等;探索支持外籍人才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或担任负责人、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政府科技项目、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计划等。

三是优化商业氛围,促进融合创新。鼓励新型研发机构成立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专业化运营团队,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企业化运作。鼓励高校教师在新型研发机构中兼职,面向市场开展科技创新;加强财务管理,积极对接社会资本,形成“科学家+企业家+资本”的化学反应。政府还应当主动牵线搭桥,设立专项工作计划,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形成组织化合作关系,构建创新共同体。

猜你喜欢
江北集成电路科技成果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18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石油沥青(2022年3期)2022-08-26 09:13:12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电子制作(2018年2期)2018-04-18 07:13:47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旅游世界(2017年11期)2017-11-29 09:57:33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电子测试(2015年18期)2016-01-14 01:22:55
江南的水与江北的沙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6
湘江北去
艺海(2014年5期)2014-07-05 00:21:08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