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2022-03-24 15:11:05杨佳怿贾迪雅
管理工程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大学生

杨佳怿,贾迪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1 引 言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处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观念超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用的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笔者通过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思政课程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仅有7.8%的学生对思政课程非常感兴趣,18.9%的学生对思政课程比较感兴趣,52%的学生对思政课程一般感兴趣,21.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感兴趣。这些数据表明课堂教学效果还有极大的改善空间,高校要面对这种情况带来的挑战,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课程思政”[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于2022年5月正式发布,强调全面推进全国高校和各个学科课程思政建设[2]。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融入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成分、提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育人功能等途径,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3]。

在上述背景下,高校积极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其专业中,并做了相关的探索与尝试。比如临床医学[4]、计算机专业[5]、化工专业[6]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对本专业研究领域课程思政融入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实践与论证。笔者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就如何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寥寥无几,仅有少数学者对高校档案学专业与思政课程进行了分析,如红色文化、高校档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与思政课程的有效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而红色档案虽是无声的,却有着穿透历史的力量,它与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可以让大学生对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信念,有了信仰信念,才能走得更坚定、更从容。综上可知,积极探索如何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2 红色档案的社会价值

2.1 传承了中华文化

红色档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蕴含着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激励人们奋勇前进,为国家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红色档案记载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有不可低估的文化意义。在审阅历史文献时,要深刻地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清晰地梳理出历史的脉络,进而加深对整个事件的认知,挖掘其文化内涵。利用这些资料,使同学们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升民族认同感,能够自觉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促进国家和时代的蓬勃发展。坚持理想与信仰,通过提取红色档案中的德育内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文化价值观的认识[7]。据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记录,上海是党的“一大”秘密召开的地址,但由于法国警察的搜查,“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等从上海迁至嘉兴,导致大会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这艘红色的游船,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精神纪念碑,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一特殊的政治资源,不断发挥“以历史为本、以德为本”的积极影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红色档案作为红色文化的有力载体,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使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鼓舞,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

2.2 弘扬了民族精神

红色档案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在红色档案《西行漫记》中记载,红军战士始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室内的一面墙上挂上批评的黑栏和表扬的红栏,红栏里写的是战友无私、勤劳的美德,黑栏里写的不仅有战友间的相互批评,还有公开的自我批评,这些不分上下级的批评,锤炼了共产党人优秀的政治品格。严格的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了民族精神。高校肩负着培养民族栋梁、传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任,现保存的红色档案库大多完整保留了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奉献精神、民族大义以及艰苦创业精神的相关资料,能让当代大学生在鲜活的革命故事中,有情理交融、寓理于实的体验感,使他们进一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史,向社会各界传播优良的民族精神及其高尚的品格。

2.3 丰富了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红色档案见证了党百年以来的光辉历程,是高校思政、党史教学最生动的素材。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留下的宝贵资源,包括文字、图表、音像制品等一些具有重要保存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原始历史记录物[8]。在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中,红色档案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两者的有效结合,不仅促进了大面积、综合性、集体性的红色档案历史链条的形成,而且也讲述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故事,丰富了教育资源,更鼓励了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3 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必要性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实施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高校思政课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是思政教育的主要课题,这些高校思政课主要是一些公共基础课程,而课程思政主要是思政课程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在当代教育背景条件下,红色档案作为关于建党百年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文献资料,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及育人功能,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以灌输与渗透相结合、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建立起相互促进的关系,跟原有的教学模式相比,专业课程不仅要分析课程深度、难度[9],更要充分运用德育的思维,提炼红色档案中蕴含的精神文化,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好奇心,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1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确立为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立德树人”既是高校怎样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为谁培养学生的标杆,又是高校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身之本,同时又是高校教育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思政课和其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要根据不同课程的专业特色,合理融入育人元素,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国家的忠诚。高校教育既具有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传播的功能,又具有塑造灵魂、塑造人生、塑造新人的责任,进而培育出一批支持党、愿意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青年[10]。目前,培养大学生必须坚持德育为先,高校要把“德育教育”带进课堂,保证大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3.2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课程思政”的基础是课程教学,它将基本的思政要素与其专业性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育人工作始终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政治知识融合进课本知识中进行传授,是“立德树人”的前提,每一位老师都应通过探索专业性课程中德育相关的元素,将其融会贯通地渗透到教、科、研各个环节,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深度大融合[11]。课程思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自觉将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民族志气和为国家服务的精神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体现出树人与育才的特征要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至教育教学全过程,使“立德树人”这一教学根本任务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德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国家培养德育兼备的优秀人才提供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探索专业课中的德育元素,将其融会贯通到每门课当中,做好育人的基石。

3.3 课程思政的优秀载体

红色档案记载着我们党的伟大历史,在接触众多的红色档案资源下,学生能够提升思想觉悟,形成历史使命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从培养时代新人的角度上看,红色档案与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既能使学生了解红色档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又能充实教学内容,实现两者的同向同行,在坚持传授知识的同时又以价值引领的方式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向爱国自强的道路。红色档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一方面,高校能在相关通识课程中融入红色档案,如西柏坡精神、太行山精神等精神形态,这些精神形态资源补充与延伸了思政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不应仅仅只停留在课堂,也可以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加以开展。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湖南浏阳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拓展了课程思政教学中红色档案元素的融入途径。

4 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从现实状况看,将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贴合程度并不高[13],笔者通过知网文献查阅的方式,以关键词“红色档案”“课程思政”“融入”进行高级检索,发现对红色档案融入课程思政研究较少,高度相关的文献仅有5篇,故对两者的融入有必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开发[14]。当前,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 缺乏红色档案精神认同感

新时代的大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混淆了大学生的认知,使大学生无法对革命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产生共鸣,也正是因为红色档案产生的年代过于久远,学生只对其有浅显的认识,对其内涵和意义了解不够深刻,这说明红色档案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承,也说明部分高校对红色档案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使学生真正认识红色档案,缺乏认同感[15]。

4.2 缺乏红色档案的收集渠道

由于红色档案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维护难度大,给红色档案的收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红色档案保存在不同地方的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各机构独立收集和保管红色档案,机构之间缺少沟通合作,导致红色档案的保护状况不同。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其形成的档案时间久远且历经沧桑,虽然当时的红色档案保存在了当地的各机构中,但由于缺乏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或者革命亲历者的佐证,导致红色档案的收集及真实性难以验证。

4.3 缺乏红色档案的运用渠道

长期以来,提到红色档案,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其本身的意义及价值,弱化了红色档案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联系。目前,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高校的做法是比较单一的,比如有些教师在课本中对红色资源的相关内容做少量理论解释,由于时间和空间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有限,无法将红色档案资源充分融入课程思政中,难以达到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坚持“无课不思政、无课不能思政”的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航空特色,打造课程思政大课堂,建设了航空类课程思政案例库,但这一社会实践并未突出红色主线,就像在课堂中部分老师只对教材中包含红色档案资源的内容进行了一点理论讲解,未能将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贴合地运用到教学或实践中,使学生难以体会到在“做”中“学”的乐趣。

4.4 缺乏红色档案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渠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面向全国推出了航空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深入挖掘了具有航空特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但由于缺乏与政府、基地的联动,导致没有将红色档案融入课程思政中,学校应与地方档案管理部门、新闻部门、文化部门、学术团体等建立实时、不间断的沟通,积极参与各类红色档案资源的研发过程,使学生接收“航空教育育人”的同时接收“革命精神育人”,把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与红色档案资源最大化结合起来。

5 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

要将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一是利用专业课老师这一主体,整合现有的红色档案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为红色档案资源转化为党史教材打好基础;二是转变课堂讲授方式,使红色经典进课堂;三是改变教条式教育,积极推进实践环节,不仅要从思想上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档案资源的认识,也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其能运用于实践;要充分运用红色档案渗透式的影响,拓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形成协同效应,全方位、多维度、潜移默化地实现育才、育德的目标[16]。

5.1 抓好专业课教师这一实施主体

专业课老师要清晰地认识到,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需要将红色档案的育人要素融入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专业课老师是确保有效融入的推动者,要做好两者的桥梁工作。一方面,高校采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课老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红色档案和课程思政的相关知识,开展一系列实践工作。同时,提升专业课老师辨别是非、甄别善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要整合各方面的师资力量,打破教学岗老师与行政岗老师之间的壁垒,为通识课老师与思政课老师之间的相互协作搭建平台。

5.2 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

首先,各高校利用馆际互借等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现有的红色档案资源,充实其馆藏资源,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其次,以口述的史料为导向,寻找重要红色历史的亲身经历者、关联者,利用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回顾,研判其真实性,积极开发关于口述红色档案史料的思政教育课程、文创周边等,增强对红色口述革命史的相关收集事项[17];最后,档案部门和高校通过信息的相互交流,利用当地档案馆馆藏资源,联合高校开展一系列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红色档案进高校活动。目前高校红色档案题材趋于老套化,大多以查阅为主,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借助数字技术让档案发声,利用红色纪录片、红色舞台剧等形式还原当时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价值[18]。

5.3 转变课堂的讲授方式

课堂讲授体现在课堂上对知识目标的展现,为了充分突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将课堂部分主动权交予学生,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分析、发现问题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引导学生走正确的实践道路,在课程开展前布置一些课程导入任务,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讲授的重难点,为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第一,革命著作的导读。在课程讲授前,选取一些关于红色档案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先行了解什么是红色档案及红色档案进入课堂的意义。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让学生阅读《井冈山的斗争》这一著作,体会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19]。

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应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寻找其中的德育元素。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通过网络德育知识竞赛、网络红色档案征文、网络红色故事分享会等在线方式,要求学生书写读后感,检查学生将红色档案融入课程思政中的适应程度[20]。

第三,实践与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既感兴趣的同时又能学到相关知识。比如,河南省博物院举办的“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精品展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到其展览馆参观学习,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河南人民在建设河南时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样使两者的融合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又如,利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70周年校庆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以“航空为本”的发展历程,积极开放档案馆、校史馆等场地,让其中的红色档案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中。

5.4 构建高校、政府、基地“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架构

红色档案贴合融入课程思政达到良好效果,需要政府部门为其应用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才能提高其教育水平;高校要与各级政府、红色基地和档案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红色基地要对大学生的参观调研给予政策性补助,对信息查询和借阅等活动给予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参观积极性;同时,高校要与地方档案管理部门、新闻部门、文化部门、学术团体等保持不间断的信息交流,并利用红色档案资源,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积极发挥德育课程功能[21]。例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开展以红色微语言、红色微党课、红色微实践创建的红色育人体系系列活动,将其中蕴含的红色贯穿于学生党建和思想价值引领全过程。讲好红色微语言,通过开展主题为“纪念 12.9 运动爱国有感”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内化共识了解历史,撰写学习成果与体会;讲好红色微党课,通过开展《爱国的样子》《顶天立地谈信仰》《辉煌的成就》《坚定理想信念》等10余项主题“红色微党课”教学,从红色档案中汲取红色精神;开展红色微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前往大别山、西柏坡、沂蒙山等20余处革命纪念地,让学生在红色基地中发掘红色档案。

6 结 语

红色档案资源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这一优质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是当下高校的一项使命。从教学层面上看,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课程思政这一改革措施,挖掘红色档案中的红色基因,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大学生走正确的人生道路保驾护航。总的来说,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应贯彻到高校教育教学、道德建设中,体现在红色教学、红色实践、红色基地的创建中,潜移默化地增强高校师生对红色档案资源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