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善”教育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2-03-24 07:02哈尔滨市王兆新村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村校本课程体系

哈尔滨市王兆新村小学 刘 会

“元善”教育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教育主张。学校以“元”和“善”为办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与研究相结合,在课程开发、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何为“元善”

“元”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立足于人,尤其是儿童成长的基础,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为理论依据,坚持“教,当从生活中来”的办学思路,打牢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道德品质基础、行为规范基础。

“善”就是我们的教育要追求更高的目标。把“养子使作善也”作为我们教育的终极追求。所以,我们的办学思路还包括“育,要到生命里去”这样一个更高的层面。

所以说,“教,当从生活中来;育,要到生命里去”即为我校落实“元善”教育的指导思想。

“元善”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元”:心元、德元、行元,即师生的心理引领、品德引领、行为引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要素:

心元:情商培养、智能提升、人格塑造、阳光心态。

德元: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勤奋节俭。

行元:珍爱生命、遵规守法、乐于助人、热爱劳动。

“善”:善思、善德、善行,即思维力、道德力、行动力。可以用以下的要素来总结概括:

善思:思维缜密、善辨良莠、明辨是非、深思熟虑。

善德:慎独律己、知情感恩、责任担当、高山景行。

善行:肯于奉献、合作相融、关心集体、精于动手。

“元善”教育的主张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很好地实践了教育方针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是强有力的助推。

二、“元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

在“元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着重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三是学生培养策略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这里只谈关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我国学校目前实行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实际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最大区别应该是在遵循各自校情、师情、生情及社情基础上,由各校自主开发的能够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由此毕业的学生,也会永远带着这所学校的烙印。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秉持着“元善”教育的办学主张,在课程开发工作中,在开齐、开满、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社区、历史沿革、附近高校以及本校教师等所具有的教育资源,主要在教学类课程体系建设和德育类课程体系建设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刻的探索实践与课题研究。

(一)教学类课程体系建设

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讲读类课程。

学校组织教师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整合《科学》《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等教材,自编了与之相关的拓展读本《校本》《悦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两种读本,学校利用国家规定的校本课程的课时,由专职教师进行讲读、授课,即进课表、有课时、有教师讲。

第二板块,诵读类课程。

学校为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积淀学生传统文化的底蕴,组织教师把小学、初中所有需要背诵的古文、古诗词编辑成册,作为学生晨诵的读本,即《经典诵读》。在此基础上,为拓展学生阅读的范围,学校组织专人,结合省级科研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研究》,编写了《诗词寻根》《成语寻典》《楹联寻趣》《学海寻贝》四本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拓展读本,并组建了“九歌府”“三百社”“诗韵轩”“茗韵诗社”“国风茗馨”“古韵茗香”“蜻荷小舍”七个诗词社团。这样,既有清晨时全体学生都参与的集体高声诵读,又有学生放学回家后社团成员的浅唱低吟与教师的深度品读。

第三板块,活动类课程。

我校主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依据“教,从生活中来”的策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学校以“课程超市”为平台,为学生开设了9类课程,共26个兴趣班。

9类课程包括科技类、体育类、美术手工类、音乐舞蹈类、益智类、实践探索类、古典文化类、知识拓展类、技能特长培养类。

26个兴趣班包括茶道课、美食美课、陶艺吧、手风琴、幼儿编程与机器人三个、象棋、五子棋、英语沙龙三个、硬笔书法、软笔书法、足球、篮球、冰球、轮滑、彩虹画室、思维π二个、语文阅读训练二个、国学、思维训练之头脑风暴、京剧脸谱。

各种兴趣班的开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提升运动技能等教育活动中,学生充分实践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论,真正把“育,应到生命里去”落到了实处,同时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

(二)德育类课程体系建设

五育德为首,这是教育人的共识。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行为习惯引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第一位的是“立德”,即“树立德业”。

在我校,德育工作始终是放在首位的工作,深刻理解并在育人实践中扎实践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想。

经过多年实践,认真梳理,我校建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课程,对于提高德育实效性,丰实校本课程体系,推进“元善”教育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遵循大德育观的思想,我们把学科课程之外的所有活动,都纳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之中。坚持六个原则:课程化、全员化、固定化、持久化、特色化、特长化。

具体来说,我校德育课程体系依托于“元善”教育的理念,也确定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环境之濡与行为之导——“境”之板块。

注重环境育人,强化精神引领,学校开发了“三味文化”的德育课程体系。

1.精神文化——开发有“生命味道”的德育课程:“五微”德育。

落实“元善教育”——从“德元”的“始”到“善德”的“标”,中间的实施途径:微德育。本着尊重生命、为了生命、塑造生命的育人理念,学校制定了《王兆新村小学学生微理想指南》《王兆新村小学学生微品质培养策略》《王兆新村小学学生微习惯养成行动计划》《王兆新村小学师生微读写行动计划》《王兆新村小学学生生存微技能培养实施规划》。德育“五微”,低、小、细、实,精雕细刻,琢玉成器。

2.楹联文化——打造有“文化味道”的校园环境:百联校园。

楹联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为中国独有。充分发挥楹联的思想引领及行为规范的作用,既积淀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又引导着学生在传承中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及国家认同的意识。

我们做到了“只要有门的地方,就有对联”,而且全部为原创。这就不仅仅是传承与传播,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3.铭史文化——创建有“历史味道”的“王兆时光博物馆”(含校史馆)。

王兆新村是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十年的历史不算长,但是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王兆新村的历史唯此独有,不应被忘却。基于此,学校开发建设了“王兆时光博物馆”,以引领、教育学生不忘历史、感恩当下、奉献未来。

第二板块,实践之乐与心底之善——“践”之板块。

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教育是学校教育走进学生生命的良好契机。学校在学生的实践体验式课程中,开发了“背书课程”“游学课程”“助老实践课程”“新村大集——校园交易体验课程”“商场义卖课程”等。实践课程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社会,锻炼了学生各种生活必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及家庭责任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板块,活动之趣与生活之爱——“动”之板块。

活动育人的功效事半功倍。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虽然是教育的主阵地,但是更大的功能是建立学生的认知体系,而学生的能力体系是通过各种活动形成并建立起来的。所以,学校遵循“教在室内,育在室外”的策略,加大学生室外活动教育的力度,通过每年的“雪舞新村”的冰上课程,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具体包括雪地绳舞、雪地足球、冰球、冰壶等。另外还有每天的大课间,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包括国字操、《少年中国说》诵读、手语操《国家》、中华武术等文化元素,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恩之心。

此外,每年的春季,学校都举办“曲水流觞”诵诗节活动;每年的五月五日,是“五五之约”诗词对抗擂台赛的日子;每周三的第二节课间,是我校的“新村文苑”国学大讲堂活动。

各种活动的开展,完善了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了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学生的思维启迪、能力培养、行为引领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元善”教育在王兆新村小学已经实践了六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实践,查找不足,不断完善,让每一个走进学校的学生,读书明理,思正习良。

猜你喜欢
新村校本课程体系
中国画《林涧·新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