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六峰镇石滩小学 李小刚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以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为基础,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系列教学活动,最终达成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在素质教育理念日渐推进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不仅是顺应教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还是保证学生全面成长的必要手段。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就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其主要特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并非让学生为了考取高分而机械化地背诵和识记,而是要转移至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层面上来,要让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培育学生语言能力,凸显英语学科的语言工具性特点。
学生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体现的也正是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运用性、评判性和创新性。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通过英语培育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要运用语言学习开启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注重以思维品质培养为重点教学任务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深刻理解英语学科本质和提升学科思维的过程,更是促进英语教学深层化和学生思维深层化的重要保障。
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育体系中,教学中心聚焦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上,而如何保证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也是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就需要教师秉承“生本教育”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要遵循英语学科的固有属性和逻辑特点科学地设计教学任务,紧密贴合英语学科内涵、主题内容、学科发展轨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学科要素,旨在帮助学生收获条理更为清晰的英语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行社会交流,而有效的交流也必定会处于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和背景中,因此,在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化引导,引领学生去熟悉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学生文化品格培养,让学生能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具备良好家国情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的小学英语教育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机械化地讲读,学生则被动地听、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知识,这样一种单一化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生硬,不仅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相反还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制约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小学英语教学相比其他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所以学生也不会像初高中生那样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更大胆一些,去尝试不同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枷锁。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单词和语法,学生逐步沦落为背诵机器,即便完成了背诵任务,对所背诵的知识理解程度仍十分有限,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进而也使英语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受挫。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小学生正式接受系统化、正规化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可能很多教师都普遍认为学生因之前并无英语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只需充分利用好教材就已经足够了,因此对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直接忽略。但殊不知,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迫切地想去尝试“规则”以外的事,所以,具体的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遵循这一特点,在做好课堂内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好课外阅读教学,以此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关注课内学习而忽视学生的课外学习,那么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必定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自主阅读期间一旦遇到一些困难便会形成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乐趣。
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符号象征,它并不是单纯的几个字符,其背后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英语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其背后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但结合国内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基本上也都停留在记单词、背短句等语言学习的浅显层面,整节课堂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则安静地听,过度地关注理论知识讲授而忽视相关实践活动的创建以及文化元素的渗透,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进而也无法达到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在心理、智力等各个方面还处于一个最初级的萌芽发展阶段,但他们对一些语言性知识的学习往往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迎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入情景教学,以推进英语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为传统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一个趣味性十足的语言学习情境中收获语言知识和增强快乐学习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关于“Our Animal Firend”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单元中的相关词汇知识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故事化场景,将枯燥的词汇学习植入与具体的故事化场景之中,如“As we know,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the zoo,the rabbit can run very fast,and the piglet can sing...”借助这样一种故事化的情景设计,一方面促使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为枯燥的词汇学习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既高效地掌握了相关词汇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学习的体验,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又如,关于“How Much”这一单元内容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一种超市购物的语用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再渗透实物基础知识的讲解,强化学生掌握和理解。在学生的演绎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学生在这种真实化的情境交流中不仅更加深刻地掌握了所学词汇知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英语阅读课堂上,高效的提问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更好地保证阅读教学效果。但科学的提问并不是教师一味地提问,不断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这样很容易学生把带入一种“被牵引”的学习状态,从而极大地削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此,在提问过程中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具体而言,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适当地转换一种方式,科学地提问,适当地提问,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能带着具体的疑问去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从而不仅可以保证英语阅读学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也能培养学生良好问题意识和丰富学生思维品质。
比如,关于“My favourite colour”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在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同学们想从本节课堂上学到哪些英语知识呢?或者你们有什么想要问老师的呢?”教师话锋一转便成功地将课堂的主动权转移至学生,学生则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可能有的学生会对教师提问:“我最喜欢白色,可我的同桌最喜欢黑色,用英语该如何去表达呢?”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由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去对文本进行阅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思维的机会,丰富了学生思维方式,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还有效地保证了阅读学习的针对性,阅读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第一,注重预测活动开展,调动学生原始思维。小学英语教材中蕴涵丰富的故事化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将这些趣味性的小故事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带领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插画发挥想象,猜测故事发展。从本质上而言,学生猜测和想象的过程正是其原始思维充分暴露的过程。这样一种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乐趣十足。又如,在关于“Getting Ready for a Trip”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正式开课之前可以先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出游”相关的图片,可以是一些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是一些著名的景点,让学生通过这些画面预测本节课堂的内容。教师通过情节前置来激发学生丰富想象,促进学生思维发散,保证学生的参与性。再如,在关于“Robot will do everything”的教学时,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针对课文中的插图对本章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想象,借助插图学生也能很轻易地联想到“本节内容应和机器人相关”。随后,当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文章的背景后,也能完成对机器人功能的初步预测和判断,经过这样一种过程,学生思维被彻底激活,同时也验证了自己最初的猜想,一方面充分让学生贴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尝试了探索和思维的过程,这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注重开展拓展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不可否认,在英语教学中所有拓展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具体的阅读材料这一基础上的。拓展活动不仅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巩固和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结合自身英语储备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正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开展拓展活动,以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比如,在关于“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教材文本进行改写,将文本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以此培育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又如,在关于“Food And Health”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一些食品类词汇,但仅仅掌握了这些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拓展,要求学生课下利用互联网资源自行搜集一些“Food And Health”相关的图片或文章,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部图文并茂的“Food And Health”宣传手册。这一拓展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更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下的英语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让学生考取高分。而学生语用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保证学生能扎实地掌握学科基础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能针对语言背后的民族风俗、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此也就需要教师在常规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民俗文化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给学生创设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组织学生透过语言学习的表面去深层次地学习和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知识,通过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强化学生对英语的深刻感知。课堂上在完成了基础理论内容的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国外影片,全程英文播放,备注汉语翻译,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加以实时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特色以及日常的交际习惯,并借助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从而深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实现学生良好英语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及发展。
总之,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给当代教育所带来的全新教育要求。而全新的人才教育培养需求,关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革新教育理念,遵循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课程,从优化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质疑、开展多元活动、渗透文化学习等多个维度着手,以此实现英语教学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的目标。